《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一生中唯一出版的一部小说。在生活里离群索居、不善言辞的艾米莉却有着一个情感层次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拥有一种神秘如火的力量。
毛姆曾评价这本书时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
《呼啸山庄》 就像是一篇感情喷薄而出、激情迸射的抒情长诗,书里的一字一句都寄托了艾米丽炽热燃烧的内心情感。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携带着荒原上西风与泥土的奇崛、质朴、粗犷的气息呼啸而过。冷冽凌厉,久久缠绕在读者的心头。
合上书眼前浮现的便好像是最终两个孤零零的鬼魂在荒原上流浪。
“价值走向荒原”。 尘俗的一切终将卑劣不堪,只有那沉默无言的荒原才是两个不堪忍受尘俗的灵魂最终的归宿,才是他们的爱之所依凭的地方。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如此浓烈,超越凡俗,可是他们的爱情模式却是畸形的,他们彼此相爱相杀,折磨到死。
一 、自然天性与世俗文明的冲突是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
(一)自然天性下成长起来的爱情
“‘呼啸’是当地一个意味深长的形容词,用来描绘在狂风暴雨肆虐的天气,它坐落的处所那种喧嚣躁乱的情景。” 呼啸山庄坐落在荒凉的小山包上,在那里寒气砭人肌骨,不远处是石楠荒地和一片片泥淖。呼啸山庄未受城市文明的影响,保留着原始自然的乡村景象。在呼啸山庄里的人粗野蛮陋却也保留着自然的天性,呼啸山庄里的人都生命力旺盛。而小时候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自然天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的精神气质与荒原息息相通。他们性格粗犷、活泼好动,从小就放荡不羁,喜欢自由自在地在荒原上追逐嬉戏。他们是荒原上两个自由不羁的精灵。” 这正是小时候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真实写照。
小时候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主要的乐趣就是一大清早就跑到荒原去,在那玩上一整天,事后的惩罚不过一笑了之。荒原之一意象在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那里,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可以无限地亲近自然,释放她们的自然天性。
凯瑟琳无时无刻不在调皮捣蛋,然而在奈莉眼中她的眼睛最有神,笑容最甜蜜,脚步最轻灵。人的自然天性奔放而纯真,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共同的自然天性,让他们的爱成为了超越世俗的灵魂之爱。把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分开,就是对凯瑟琳最严重的惩罚。
(二)世俗文明改造了凯瑟琳,冲突开始发生
转折发生在十三岁的凯瑟琳来到了画眉山庄。在画眉山庄,凯瑟琳对世俗文明产生了强烈向往,而自然天性和世俗文明的冲突便成为了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画眉山庄坐落在绿树成荫的地方,里面富丽堂皇,体现了资本主发展下极度富裕的物质生。经人工精心雕琢的画眉山庄与原始的未加改造的呼啸山庄截然不同。
“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如同风暴和宁静的对比,前者追求安静和舒适,后者追逐闪耀和充满情趣的浪漫。”
在画眉山庄居住的日子,让凯瑟琳对世俗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归来后的凯瑟琳经过了世俗文明的改造,不再是只有自然天性的凯瑟琳了,然而希斯克利夫依然保留了全部的自然天性。在归来后的这段时期,世俗文明和自然文明开始逐渐发生冲突。自世俗文明和自然文明下的冲突的潜在表现就体现在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外貌不同。回来时的凯瑟琳光彩照人,穿着方格绸长袍像一个尊贵的贵族小姐。而希斯克利夫厚厚的头发任它自然生长,从来不梳理,脏兮兮的手也像蒙上了泥油。蓬头垢面的希斯克利夫在光彩照人凯瑟琳面前是那么丑陋不堪。就像希斯克利夫以为归来的会是那位和自已一样蓬头垢面,保留了自然天性的伙伴。可他看到的确是一个经过世俗文明改造后看起来与自己宛若云泥之别的凯瑟琳。凯瑟琳本是希斯克利夫的黑暗生活里的全部光芒和希望,难以想象在凯瑟琳呆在画眉山庄的五个星期对希斯克利夫而言是多么漫长的折磨。可看到许久不见的凯瑟琳,希斯克利夫的选择却是躲起来。当凯瑟琳和许久不久的希斯克利夫握手时,凯瑟琳担心希斯克利夫会弄脏他的衣服,这时希斯克利夫第一次猛然抽回自己的手,冲突渐渐发生了。
(三)自然天性与世俗文明的冲突难以调和,导致了爱情悲剧
如果说当随着当自然天性与世俗文明发生冲突,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渐行渐远,他们的感情浓度渐渐变淡,也就无所谓后来的悲剧。“对以往所钟爱的,她坚贞不移。” 冲突已经开始发生,可是埃德加依然无法像希斯克利夫那样占据他在凯瑟琳心中的地位。凯瑟琳认为希斯克利夫甚至比她更像自己,谁又能轻易抛弃另一个自己呢?
凯瑟琳的灵魂被自然文明和自然天性疯狂拉扯撕裂,当凯瑟琳选择嫁给埃德加之后,冲突到达了高潮。凯瑟琳虽然接受了世俗文明的改造,但她内心保留着自然的天性,而她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正蕴藏这种自然天性下。
凯瑟琳或许也是爱埃德加的,但她更多的是爱他的漂亮,爱他的显贵,爱他能带给她的自豪,凯瑟琳爱的正是世俗文明带给她的利益。
在世俗文明与自然天性的冲突下,凯瑟琳选择了象征世俗文明的埃德加,抛弃了象征自然天性的埃德加,可凯瑟琳知道在她的灵魂深处,爱的仍是希斯克利夫。而在嫁给了埃德加之后,她依然还试图寻求在他们两者间的平衡,而自然天性和世俗文明的冲突又是不可调和的,凯瑟琳无法承受这样的冲突,最终也早早离开了人世。
二、希斯克利夫偏执的性格也是这场爱情悲剧的主因
(一)畸形的环境决定了希斯克利夫偏执的性格
小说一开始,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希斯克利夫便是一个郁郁寡欢,爱恨深藏不露的阴郁角色。他很多时候都沉默寡言,从不向别人表露他的心迹,却对凯瑟琳爱得偏执。
“他爱得发狂 , 恨得也发狂 。”而正是畸形的环境决定了希斯克利夫如此偏执的性格。
小说的背景是18世纪的英国社会,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然而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阶级界限分明而不可逾越,人们疯狂的追名逐利,将金钱奉为圭臬。在这样环境下的人们是腐烂了的人,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而希斯克利夫正出生这样一个畸形病态的社会。希斯克利夫的出生十分特别,他是被凯瑟琳的爸爸在利物浦捡到的孤儿,他是一个被文明社会抛弃的人,而这出身设定暗示了希斯克利夫终将和世俗文明所不容。童年经历对一个人影响深远,很多心理问题都根植在童年。而在了利物浦当孤儿的经历注定了年幼的希斯克利夫看过太多人间的丑恶,这为他偏执阴郁性格的形成埋下了种子。
希斯克利夫在被老肖恩收养后他的成长环境依然是畸形的,他被人折磨欺负,太太也不会帮他说话,老爷的儿子欣德利更是对他恨之入骨,把他当做剥夺了自己父亲感情的敌人。在老肖恩死后,希斯克利夫的境遇更加糟糕,欣德利把他当做仆人使唤,还常常对他拳打脚踢,在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他很难体会到爱是什么,希斯克利夫逐渐形成了他偏执得发狂的性格。
(二)偏执的性格让希斯克利夫成为疯狂的复仇者,导致了爱情悲剧
“‘爱’和‘恨’这两个极端 ,在他的感情世界里成了肩并肩的贴邻 。不存在中间地带。不是发狂的恋人,就是疯狂的暴君。”
偏执的性格让希斯克利夫变成了疯狂的复仇者。为了报复和埃德加结婚的凯瑟琳,他勾引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并设法得到埃德加的财产,最终却又将伊莎贝拉无情抛弃。一开始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是纯粹而真挚的,如狂风暴雨般强烈,当狗咬住凯瑟琳的脚踝时,希斯克利夫不顾一切地和恶狗拼命。后来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里还包含了偏执的复仇,
他又爱又恨,偏执的爱如烈火般熊熊燃烧。
除了娶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女人,他还想要悲剧再次发生在凯瑟琳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身上。极度的爱,极度的恨,在偏执中燃烧着希斯克利夫的生命。可以说归来后的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强烈的心理折磨是导致凯瑟琳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在当时阶级界限泾渭分明难以逾越的时代背景下,凯瑟琳是大小姐,希斯克利夫是仆人,客观上他们也是很难结合的,难道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结婚后也要过上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苦日子吗,那时他们的爱又该如何维续呢?而希斯克利夫却偏执地想要得到凯瑟琳,并对实施了一系列及其残忍的报复计划。
他极端地去爱,极端地去恨,偏执地成为了人间一个孤独的恶魔,自己也备受这种偏执性格的折磨。
即使成功地实施了他的复仇计划后,他也没有丝毫的快乐,他睁眼闭眼都是凯瑟琳的鬼魂,他多么偏执地希望凯瑟琳再出现,当洛克伍德说屋子闹鬼时,隐忍阴郁的他打开窗户却抽泣起来好,呼喊着凯瑟琳的归来。当他快要死亡时,他注视着不到两码远的东西,好像注视着卡瑟琳的鬼魂,带给他极度的快乐也带给他极度的痛苦。
他偏执地去爱,却忘了爱的本身就意味着宽容;他偏执地去恨,却忘了这种仇恨本身也不断折磨他自己。
偏执就像熊熊烈火燃烧着希斯克利夫的生命,也燃烧着他和凯瑟琳的爱情,爱情被烈火焚烧成一堆灰烬,最终消散在呼啸的荒原。
参考文献:
1、(英)勃朗特:《呼啸山庄》,张玲、张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英)毛姆 :《巨匠与杰作》,孔海立、王晓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张岩,王双:《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变奏——艾米利·勃朗特〈呼啸山庄〉生态意蕴论析》,《同济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4、罗昱豪:《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影响下的凯瑟琳的爱情观》,《北方文学》,2018年第3期
5、方平:《爱和恨,都是生命在燃烧——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希克厉》,《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2期
6、陈和芬:《论〈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克历之间的超人间的爱》,《浙江学刊》,1999年第3 期
呜呜呜喜欢请点赞 关注 码字不易 你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