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张图片


1

CCTV9《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最近在播,里面有个鹰顶金冠饰,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匈奴酋长金冠饰,被认为代表了战国时期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2张图片
鹰顶金冠饰,战国,鄂尔多斯杭锦旗出土,内蒙古博物院

两年前在内蒙古博物院看到过这个文物,但是当时居然没太在意,就很随意地拍了张照片。这个金冠的造型,同时也出现在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里的匈奴文化博物馆的馆顶上,该馆内也有一个复制品。该博物馆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介绍匈奴文化的博物馆。

呼和浩特城南有座昭君墓,现在叫昭君博物院,这里除了昭君墓,还有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亲宫、昭君宅等文化建筑,应该说依托昭君墓,打造了一个汉匈关系的文化主题园。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3张图片
鹰顶金冠饰(复制品),匈奴文化博物馆

昭君墓是一个高三十多米的小山包,可以沿着台阶登到顶处。据说这个墓葬从唐代开始就有记载,目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王昭君到底是不是埋在这里,是有争议的,大青山南麓可不止这一座昭君墓,这被认为是各族人民对昭君的爱戴。这个昭君墓是否真的埋着昭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后人认为是,官方认为是,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

(关于昭君墓,可以看一篇旧作:https://www.jianshu.com/p/20a6b51182cd)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4张图片

谈昭君必然离不开匈奴,从战国到汉代,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对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原王朝的苦主。两千年后,往事已如烟,审视历史的角度也早就不同了,研究边疆和草原历史,必然绕不开匈奴。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5张图片


2

匈奴被认为是夏朝王族的后裔,后来多次以“胡”等各种名称出现,但真正以匈奴为名被中原记载,应该是战国中后期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时候,对手还叫林胡、娄烦,到李牧出场时,草原上就是匈奴了,李牧曾经镇守赵国的北方边境,多次打败匈奴。之后秦统一天下,蒙恬打跑了匈奴,然后在边境修长城抵御。但很快诸侯反秦,中原内乱,戍边的人撤回来了,匈奴就乘机起来了,来到了黄河南岸。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6张图片

公元前209年,最杰出的匈奴领袖冒顿(mo四声du二声)成为单于,这一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三年后秦灭,然后楚汉相争,之后汉初,国家处于修养生息阶段。乘着中原内乱,同时出现了强势领袖,匈奴东灭强胡,西击月氏,成为草原霸主,号称能弯弓骑射的战士有三十多万(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并且强势威胁中原。

冒顿单于是匈奴崛起的决定性人物,一开始他的父亲头曼单于想让自己宠爱的女人生的儿子(冒顿的弟弟)作接班人,就让他去月氏做人质,意欲借月氏之手除掉他。但他逃了出来,他爹觉得这小子还行,就任用他。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7张图片

这小子可不是一般的行,他发明了一种射出去会响的箭(鸣镝),他说凡是他的响箭所射的目标,如果谁不跟着全力射,斩。他射鸟兽,不射的人,斩,射自己的宝马,不射的人,斩,射自己的爱妻,不射的人,斩,又射他父王的马,这次大家都一起跟着射,他知道可以了。最后他射他的父亲头曼单于……

这是打造部队对个人绝对效忠的一个非常经典故事,在这里,这些被打造的部下就是巴普洛夫的狗,虽然那时候巴普洛夫还没有出生,但他们只需要听到鸣镝后条件反射般地射箭即可,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知道射的是谁,是人是畜,是男是女,是百姓还是单于。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8张图片
青铜匜(复制品),战国,赤峰出土


3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匈奴,结果中了匈奴诱敌深入之计,在白登山(今大同东北)被围,亏得鬼才陈平买通冒顿的阏氏(相当于皇后),才得脱险。之后,刘邦就把宗室的一位公主嫁给了单于,这开启了和亲政策,这也是从这时候到汉武帝初期这中间的六七十年间,汉朝对匈奴的主要政策。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9张图片
陶俑,彩陶马,绿釉陶兽

吕后执掌朝政时,冒顿曾写信给她,意思是,我们俩都是单身的君主,不如凑合一下。这话说得很过分,吕后觉得遭到了侮辱,很火大,但是即便如此,权衡利弊,她也不敢造次,只能说,我人老珠黄,不值得你屈尊自降身份,我们国家没做错什么,应该被宽恕吧。她甚至不敢说句“操你大爷”,可见当时匈奴的强势。同时吕后还送了自己的两架车马过去,冒顿觉得这女人不简单,也送了马匹,双方又和亲了。

匈奴单于世系的确切记载,差不多是从冒顿单于开始的,司马迁说了,之前的一千多年,匈奴不牛逼,我们就不记录他们,但从冒顿开始,这孙子牛逼起来了,所以我们就开始记录他们。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0张图片
青铜盔(复制品),战国,呼和浩特出土

汉朝对匈奴的策略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以扭转,通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汉朝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攻势。对匈奴作战的著名武将卫青霍去病为后人景仰,而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也为后世武将立下了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丰碑。

之后汉朝通过和亲、战争和政治瓦解,基本保持了对匈奴的遏制。昭君和亲,保汉匈六十年和平。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一世纪晚期,东汉彻底击溃了匈奴。北匈奴西迁,对欧洲造成了影响,被认为引起了欧洲的“民族大迁徙”,一般认为现在的匈牙利人是匈奴后裔,不过存在争议。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1张图片
盘角羊首形青铜饰件(复制品),战国,鄂尔多斯出土

匈奴的后裔很复杂,参加每四年一次的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的除了匈牙利人,还有蒙古人、土耳其人、伊朗人、俄罗斯人,甚至还有日本人。有说法认为,匈奴是当时草原上的民族集团,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同种族群。

南匈奴依附于中原王朝,并且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再度兴风作浪,作为五胡乱华的主角之一,他们建立了前赵(汉赵)、北凉、大夏这些政权,尤其是前赵,一度非常强大,公元316年,他们打进长安灭,灭了西晋。不过,这些人最终还是融合到了当时北方的民族当中。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2张图片
舞蹈纹青铜壶(复制品),汉代,乌兰察布出土


4

因为匈奴存在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因此博物馆的匈奴展品,看起来也是年代久远,其中主要还是汉代的,其次有部分战国的。从展品看,整体相对粗糙,与同时期中原的文物不可同日而语。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3张图片
立式青铜鹿(复制品),战国,鄂尔多斯出土

这里有不少物件是复制品,毕竟这个博物馆所处的地方并不像鄂尔多斯包头那样出土很多匈奴文物,作为一个文博机构(昭君博物院)下属的分支博物馆,它可能没有更大的能力搞来很多真品。诸多复制品介绍牌上都写着原件在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的前身),很明显,他们无法与省级博物馆来竞争文物。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4张图片
彩绘陶钫,汉代

所以我16年去的时候,感觉陈设比较差,展品摆放拥挤,展牌比较粗略,整体体验不太舒适。因为,内蒙古博物馆是2007年重修以后改名叫内蒙古博物院的,这起码是07年以前的布展。

不过我两年前去过之后这个博物馆就重修了,据说现在占地面积扩大到了原来的五倍,这么大规模的改造,估计内部陈设和体验应该也改进了很多。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5张图片
茧形壶,汉代


5

博物馆出土有很多动物撕咬的金属牌(包括复制品),这类物件在草原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博物馆里并不少见。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6张图片
虎咬牛纹金带饰(复制品),战国,鄂尔多斯出土

这里有个概念叫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据说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它包括兵器、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车马具等,是北方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7张图片
动物撕咬青铜饰牌(复制品),汉代及战国,鄂尔多斯出土

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位于黄河几字弯的河套腹地,整个地区的西北东三面都被黄河环绕。这块地区属于著名的河套地区,传统上水草丰茂,灌溉便利,自古就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融地。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8张图片

对匈奴这种草原王朝来说,据有这块地方意义重大,这里既是最好的居住区和补给区,又能直面中原,南下可以直接威胁汉都长安。所以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首先就是打河套,打下河套,设置郡守,移民屯田,等于是抽掉了匈奴南下的战略跳板,同时也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基地,之后才能继续其他战略部署。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19张图片


6

这样的地区容易成为草原文明的中心地带,出土青铜器多也顺理成章,而形成以此地命名的青铜器类型,更说明了它曾经的发达程度。

那顶著名的鹰顶金冠饰正是出土自鄂尔多斯地区,而且鄂尔多斯还有个青铜器广场,还有个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专门的青铜器博物馆并不多见,这说明鄂尔多斯青铜器还是很有其特点,也颇具规模。我没有去过鄂尔多斯,就不多提这个青铜器博物馆了。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20张图片

这里有个瓦当的复制品,上面写着篆书“单于天降”,类似的瓦当也出现在国家博物馆。也有写着“单于和亲”的瓦当复制品,这些都出土自内蒙古包头,这些瓦当被认为与西汉后期汉匈关系的好转有关,包括呼韩邪单于在甘泉宫朝拜汉庭,以及此后的昭君和亲等历史事件。墙上也有这两个瓦当文字的大幅图案。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21张图片
“单于天降”瓦当,西汉,国家博物馆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22张图片

另外,还有刻有“长乐未央”的砖的复制品,“长乐”和“未央”这两个词具有鲜明的汉代特色,这个砖也昭示着汉匈的交流。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23张图片

建立一个专题博物馆,有时候需要契机,比如依托一些遗址。匈奴这个族群(或者集团)已经消失多年了,为它建立一个博物馆,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匈奴沾了昭君的光,有了这座据说是国内外唯一的匈奴专题博物馆,但也可以说,为匈奴建立一座博物馆,是历史研究和为公众宣扬文化的必然。

期待着有机会去看看改造后的新馆。

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_第2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匈奴文化博物馆 | 触摸一个逝去的草原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