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乱弹

一、诗的本质——淫媒

今天如果问普通人:什么是诗?诗有什么用?诗人有什么用?回答是:什么都是诗,诗没什么用,诗人更没什么用,今天我们很容易把写诗当成个人的文学创作,然而在原始社群里,在诗歌的萌芽时期,诗歌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群体。它是群体中的一种仪式语言,通常是敬神,这种语言有催眠术一般的魔力,使所有人的情绪得到舒缓和释放,进入一种类似共振的状态。就是在这些仪式的反反复复中,群体凝聚力不断得到巩固,而仪式带来的那种热恋般的感觉在仪式结束之后依然不会完全消退,于是适龄男女最容易在这种时候从眉目传情发展到两两相伴,最后少儿不宜去了。诗歌之所以能够发挥“淫媒”的功效,是因为它身上蕴含着某种洪荒之力,能够直指人心,集中并唤醒心底深处最原始的欲望——那是生殖繁衍的欲望。诗的本质不是艺术而是巫术。

即便在三十年期,当时的适龄青年,看这个人有没有才华都是以谈论诗歌为话题的,当时有一大波自称是诗人的男青年是很招文艺女青年喜欢的。

二、诗经

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我们上语文课,老师会让我们准备一本本子专门摘抄“好词好句”,如果我们在诗经里选择一句最美的诗句,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喜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句子。东晋名臣谢安曾经聚集子弟问过上述问题,谢玄,这位将来以指挥淝水之战而著名的青年才俊答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安说:不对!标准答案应该是:”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说是这一句才最有雅人深致,这句诗出自《诗经 大雅 抑》意思是说:把国家的大政方针通报出来。这句诗是卫武公讥刺周厉王并用以自警的作品,有记载说卫武公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95岁高龄了,还在忧国忧民,他老人家诗艺是好是坏已经不重要了。

为什么谢安会选这一句呢?想一下今天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父母对青春期子女煞费苦心,总要“正确”引导他们的阅读趣味,作为东晋大人物的谢安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谢安的标准答案和今天语文书上的标准答案没什么区别。同样道理,如果95岁高龄的卫武公写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诗句只会使个人和国家一道蒙羞,这都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判断。

诗经是中原儒家文化的产物。

三、《楚辞》

《诗经》的作者我们大多不知道,但提起《楚辞》我们肯定知道屈原、棕子、端午节、划龙舟,其实这些风俗和屈原没什么关系。楚国的文化素来为中原文化所不齿称之为南蛮,《楚辞》里有大量和中原迥异的文化,楚文化不仅祭神也拜鬼,宣扬享乐主义,不象儒家文化老是苦巴巴、干巴巴的。楚国的神明和希腊神话中的神差不多都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愁,谈恋爱耍小性。那些享乐主义的文字在《招魂》中记叙的惟妙惟肖,先秦对一个人确认死亡的标准就是招魂,如果灵魂招不回来表示这人确实死了,但假如把灵魂招回来后怎样让他复生附体呢?巫师会对灵魂说:你回来吧,你想想过去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啊,你家有冬暖夏凉的大房子,你每天都有十几个美女轮流伺候你过夜,你听着“郑卫之音”(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靡靡之音),吃着山珍海味还有美人陪你通宵喝酒玩乐,以激发灵魂回归的欲望。

你可以背诵最后几句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及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至于谈恋爱耍小性子,在《湘夫人》中有诸多描述。你应该知道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至于伟大的《离骚》你只要记住一个观点:《离骚》是用楚国祭神的语言传统来做个人的情感抒发,用高贵的姿态迎战所有人的猜忌和妒忌。

你肯定知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说明一下,以上文章观点参考并抄袭了熊逸书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楚辞》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