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解读《芙蓉女儿诔》(1)

前文链接:文是假的,诗是真的

首先这个题目有点标题党,所谓“技术流”其实技术含量很低。《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中篇幅最长的诗文,是以楚辞的笔法所写的诔文,引设譬喻晦涩难懂,但要理解字面意思其实并不难。

手头这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几乎每个词、每个典故都有详尽的注释,而且百度百科之类都有对其有十分详尽的注释与翻译,所谓“技术流”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篇看似高深莫测的《芙蓉女儿诔》只要你愿意读,就一定能读懂。

注释很多,很好读懂


一、创作背景

想要读懂任何一篇文都得先了解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

《芙蓉女儿诔》的作者是书中的贾宝玉,亦是书外的曹雪芹(为指称方便,暂以曹雪芹指代《红楼梦》作者)。

创作背景想必很多人也都很清楚,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含恨而死后,贾宝玉为悼念她所作。

具体一些,这篇文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一章,这也是《红楼梦》真本的倒数第三回。

再具体一些,这一章分为两部分,上半篇贾宝玉与贾环贾兰又被贾政强行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林四娘的故事。

“黄巾赤眉”起义之时,镇守青州的恒王的一位爱妃林四娘被称为“姽婳将军”。恒王战败后,林四娘带领一众女子起兵守城,后果可想而知,她们为报君恩惨死沙场。贾政对此大为感叹,于是叫来宝玉三人,让他们以此事作诗以志忠义,是为“闲征姽婳词”。

贾宝玉在贾政处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歌行体《姽婳词》,受到了贾政门客的花式吹捧,然后笔锋一转,贾宝玉来到芙蓉池旁,便想起了晴雯,他没有到灵前祭过晴雯,于是在怡红院中更换衣服,准备了四样晴雯平时喜欢的东西,然后在芙蓉池前写下了这一大篇《芙蓉女儿诔》,是为“杜撰芙蓉诔”。


二、中心思想

这一章的文眼在于“闲征”与“杜撰”,以红楼梦真假难辨的创作笔法来看,“闲征”绝非“闲征”,而“杜撰”也绝非“杜撰”。

正如文中贾政的门客说:“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竟说了,竟应在本朝。”这样明显的马屁绝对是反讽了,正如“天真浪漫的王夫人”,是为一身反骨罩上了马甲。

作者在行文中一味拍马屁歌功颂德,只为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巧妙地隐藏起来,但其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真实的感情又如何?只能在诗文中寻找。

在祭出《芙蓉女儿诔》之前,写了一大段贾宝玉的内心独白,他说,

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已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前人的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洒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馀,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

读到此处,读者当屏息了,就像柯南说出“真相只有一个”,接下来即是拨云见日之时。

为什么这样说?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若说《红楼梦》是血泪之作当无异议,但是《红楼梦》的血与泪体现在哪?是丫鬟惨死吗?是爱情悲剧吗?是家破人亡吗?都不尽然。

贾宝玉说“亦必须洒泪洒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特指晴雯含冤受辱而死,这正是红楼梦的血泪所在。

问题又来了,众所周知,晴雯只是贾宝玉房中的一个丫鬟,且刁蛮任性妄自尊大,黑点不少,为什么小小的晴雯之死竟是红楼梦的血泪所在,是红楼梦悲剧的内核?

这篇《芙蓉女儿诔》中便有答案。


三、写作方法

前面已说,这篇诔文“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也就是说,这篇文绝对真诚无套路,是掏心掏肺。历来读红楼,人们为文中一字一词争论不休,因那些话本来就含混不清故意让人误解曲解,但是作者明明白白地说,在《芙蓉女儿诔》里咱不套路了,从现在开始我要说实话了,但这篇文偏偏少有人认真去读,真的很可惜。

除此之外,贾宝玉又接着说,

奈今人全惑于功名二字,尚古之风一洗皆尽,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我又不稀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

贾宝玉所说的“尚古之风”,主要包括屈原、庄子与魏晋时代的文章风气,与六朝时期的骈文、明清时期的八股文不同,它不浮华、不套路、不假大空,质朴真诚,是文学创作最高贵的形式。

贾宝玉所罗列的皆是离世叛俗、个人色彩浓郁的作品,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宋玉、屈原、庾信、庄子、阮籍,把几个人物摆成一排,一阵仙气扑面而来,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呀?超然物外、抱璞守真且一腔热血至死不渝。

这不就是就是晴雯么?

所谓晴雯,不是贾宝玉房中的一个丫鬟,而是作者心目中最高尚人格的具象化体现,《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脂评本注:“非诔晴雯,诔风流也。”

晴雯是贾宝玉风流人格在黑暗扭曲的世界中的外显,她不庸俗、不屈就、不怯懦、不卑微,但这清醒与卓然怎么可能存在于污水横流的世界呢?于是她过早地、过于轻易地夭亡了。

这篇诔文想象奇特、造语新奇,有李贺的激愤、李白的浪漫和曹植《洛神赋》的深情,是贾宝玉以最精妙的语言、最高贵的表达方式、最真挚的情感对晴雯(不止是丫鬟晴雯)的祭奠。他说,

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

他说,我可要抡圆了写了,是喜是悲我都要痛痛快快地说出来,管他谁谁谁,老子就要这么写。

于是他“大肆妄诞”,“杜撰”了这篇《芙蓉女儿诔》。


还未进入主题便唠叨了这么多,虽然扯得有点远,但还是想做好铺垫,把红楼梦中的旷世名篇《芙蓉女儿诔》简单介绍一下,下一节便正式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流解读《芙蓉女儿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