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

浅谈音乐

          文/栖迟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杂且浮华的新时代,在蝇营狗苟的喧闹中,有人在纸醉灯谜的生活里失去最初的梦想,有人每天提心吊胆却不知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诗和远方之外,有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安放人们午夜梦回时的那些浑噩?

我沉思了很久,终于在脑海里看到了那个答案,音乐。

可是音乐有很多种,是大都市酒吧里留着非主流发型的摇滚青年砰砰乒乓奏出的打击乐吗?那个当然不行,我对自己说。午夜的酒吧,穿梭着各色人物,他们或为应酬、或为寻欢。而这样的环境最容易让我联想到舞台上浓妆艳抹的戏子。酒吧和都市本身,对人们而言,都像戴着一层厚厚的面具,引用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一句话,“根本不是人间颜色”。

首先应该是一段弦乐,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弦乐有很多,琴、瑟、琵琶,都是再好不过的选择。第一段曲子,曲中之味要足够波澜,以示警醒,琴曲《广陵散》的开头是一段苍劲有力的夹弹与托劈,如一位老禅师在对不恭的佛门子弟当头棒喝,而后是较开头轻较长的一段音,再而便是一两秒的停顿供听琴人能在余音里反思顿悟,如此反复,直到结尾处拨琴人的一个轮指,那是无尽亦无言的叹息,与老子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恰恰吻合。

曾经很喜欢一句诗,“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将内心情感自然表现出来是生物的原始习惯之一。大概,在现代生活下的很多人因为生活,都好久没有找一个人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了吧。在《神女峰》中,舒婷写道,“与其在山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我们都是憋蒙久了的人,或许就在下一个路口,你与一段音乐撞了个满怀,潸然泪下间,释放出自己囤积已久的情绪。哭好了,重新上路,继续生活。

总有一段旋律陪伴着你在路上。初中时候,很喜欢古风歌,觉得特别美。不是说现在不喜欢,也不是因为歌曲粗滥,只是觉得有的歌词太刻意,他们往往为了表现某种情感,极尽华丽的词汇,只为了给歌曲披上金黄色的外衣,可是这样的歌词的深层内容大多数经不起推敲,很快便会贻笑大方,我因而就对它有了防备之心。有了防备之心,自然就疏远。但在我心中,音乐该是人类的启蒙者、导师甚至朋友,你对这个无言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说,而他只是你忠实的听众,对于你的秘密,他必定守口如瓶。对于一个忠诚的朋友,防备之心怎么能不算你对他的一种亵渎呢?我时常觉得,听音乐的时候,就像在经历一场谈话,音乐结束了,话说完了,我的心事也就放下了。

其实,抛开音乐本身的定义来说,他不应该仅限于人类所制作出来的这一条件,一切能唤起人类内心美好情感的声音,都可以说是音乐。稻田里的蛙声,立夏的蝉鸣,热带雨林中树懒因求偶发出的鸣叫,让久经官场的人一听,又何尝不能打动其呢。

音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之一,返璞归真,可能是人们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浅谈音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