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洛伊滕战役260年回顾

1756年8月29日,普鲁士对萨克森不宣而战,七年战争爆发。这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温斯顿·丘吉尔语)中,普鲁士经受了俄国、法国、奥地利(当时应该叫哈布斯堡君主国,为求方便暂且称呼为奥地利)自东、西、南三线围攻。为求突围,普鲁士国王、18世纪欧洲大陆顶级军事家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王,下文简称腓特烈)采取机动战略,多次挫败联军进攻。1757年12月5日的洛伊滕战役,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场。

11月5日,萨克森的罗斯巴赫(位于今德国萨克森州),3万3千人的普鲁士军队在腓特烈指挥下,以骑兵佯攻,主力纵队行军、斜线切入敌方侧翼的战术大破法国、奥地利联军6万人,歼敌3000,俘虏5000人,己方仅损失541人(合死伤)。此役成功缓解了法国对于普鲁士西线的压迫态势。然而11月22日,普鲁士东南部西里西亚(今属波兰,1740年为腓特烈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夺取,至1945年一直属于普鲁士及后来的德国)首府布雷斯劳失守,守将贝弗恩公爵被俘。西里西亚工业发达,财政收入约占当时普鲁士的三分之一,且距离普鲁士首都柏林很近。因此夺回西里西亚势在必行。而奥地利主力军统帅洛林亲王卡尔、也打算以西里西亚为诱饵,将普鲁士主力调出,再一举歼灭。但副帅约瑟夫·冯·道恩元帅不同意,认为普鲁士军大胜余威正盛又长于野战,不如用消耗战略待其疲乏再歼灭。卡尔以皇亲身份不听(其兄弗朗茨·斯蒂芬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嫂兼大姨子玛丽亚·特蕾西亚为奥地利女大公实际为整个帝国的一把手)。而腓特烈则加急行军,在合流了西里西亚的残余部队后,军力近4万,大炮170门。奥军兵力为6万6千,大炮200门。12月3日,腓特烈下令全军休息一日,翌日再进军布雷斯劳。但侦察兵报告奥军已离开布雷斯劳。12月5日,两军相遇于洛伊滕(今波兰境内)。

战前,腓特烈以德语向全军训话(18世纪的欧洲各国军队不完全以本国人组成,尤其是普鲁士这种人力短缺的国家,且腓特烈本人虽是德意志人,但从小在法国文化氛围中长大,喜欢法语甚于德语,其德语行文很差)

先生们!你们不会不知道,正当我们忙于阻击法军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时,这里却陡降不幸。施魏尼茨陷落了;贝弗恩公爵败北了;布雷斯劳失守了,我们的粮草弹药全完了;西里西亚也大部分沦陷了。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无限信任你们和你们的素质,而你们作为祖国的勇士和儿子,多次显示过这种素质,我目前的尴尬处境将使我难以应付。你们之中几乎没有人不是战功显赫。你们为祖国和为我所做的一切,我都了如指掌,并将永志不忘。 因此,我对这次战役也十分相信。祖国有权期待你们拿出勇气,你们不会缺乏勇气。决战时刻已经来临。如果让奥军继续盘跨西里西亚,我便一事无成。我要晓告诸位:卡尔亲王的兵力虽两倍于我,但我要冲破战争艺术的束缚,哪里发现敌军,就在哪里进攻。问题不在于敌军的数量,或是他们占据了有利位置。我们依靠勇气,依靠缜密的计划就能成功。我必须铤而走险,否则,一切都会付之东流。我们必须打败敌军,否则,就让我们在敌军炮火下为国捐躯。我就是这样看待这一战役的,我就要这样行动了。 把我的决心传达给全体官兵吧。让他们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考验吧。告诉他们,我要求他们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至于你们,我想到你们是普鲁士人,难道我会认为你们会辜负这一称号吗?但是,如果诸位之中有人怕与我分担这一切风险,他可以今晚就退伍,而不会受到任何斥责。哈哈!我知道,你们谁也不会背弃我。那我就仰仗诸位的帮助,并相信必然会赢得胜利了。 在此次战役中,一旦下令出击,如果骑兵不全力以赴冲向敌阵,我就在战斗结束后叫他立即下马,叫他充任留守部队;如果步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犹豫,胆怯或拿不住军刀,我就割去他的军服上的花饰!好啦,先生们,晚安!过不了多久,我们要么胜利中再见,要么就此永别。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洛伊滕战役260年回顾_第1张图片

                                                  腓特烈战前演讲

战前,奥地利军6万5千人沿着尼彭恩到萨加舒兹两个小村庄之间5公里呈南北一字排开,全军面向西方,中部支撑点是洛伊滕村的教堂,左侧和背后都有一条小河。这样一来,部队的左侧防守得以解放,普军无法从此发动侧翼攻击,限制了腓特烈最得意的斜线折翼攻击战术。而腓特烈率军自西北方的道路进入战场,其本人站在高地进行观察,发现奥军右翼(即北方一侧)没有任何保护,且布阵前突,当即决定以骑兵进攻,打乱奥军阵型。

普鲁士前卫骑兵在上午11时首先对奥地利军右翼攻击,俘虏200人,且造成右翼指挥官误判,认为普军集中人马进攻,因而要求主帅卡尔亲王增援。卡尔也误判普军进攻方向,抽调预备队增援右翼。此时腓特烈布阵完成,步兵排成两列纵队,在骑兵保护下,利用战场中央丘陵为掩护,先南下,再转向西南接近奥军左翼。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洛伊滕战役260年回顾_第2张图片

                                                             战前布阵,红色为奥军,蓝色为普军,实心长条为步兵,空心为骑兵

下午1时,普军行进至奥军左翼附近。此时,布置在战场中部高地上的20门普军12磅野战炮开火攻击。同时普军步兵(普通的线列步兵和掷弹兵,18世纪欧洲因为装备的前装滑膛燧发枪开命中率很低,需排成线式横队与敌军对射,因此当时步兵称线列步兵。而当时已经有手榴弹,也是性能不佳,需要臂力过人者才能投掷,故选出合格者组成掷弹兵部队)开始进攻。奥军左翼由亲附奥地利的其他德意志小邦国组成,士兵素质参差不齐。领军将领是弗朗茨·纳达什迪,匈牙利猎兵(猎兵在当时指猎人出身,专门负责袭扰敌人的部队,奥地利军队的猎兵主要来自于辖下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地区,正面对战很不擅长)出身,勇猛过人,但不擅于指挥正面战部队。普军连续打垮符腾堡和巴伐利亚部队,在补充弹药后(腓特烈是当时欧洲最为重视后勤补给的将领,其开创的兵站加马车队补给模式影响了拿破仑)再次击溃了奥军龙骑兵(下马步兵)和猎兵的反攻。此时腓特烈派手下汉斯·冯·齐滕中将率53个骑兵中队来支援,一举打败了奥地利支援骑兵,并彻底消灭了奥军左翼残兵。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洛伊滕战役260年回顾_第3张图片

                                                                               普军行进至奥军左翼,占据侧翼优势开始进攻

此时,奥军卡尔和道恩意识到普军的佯攻之计,下令部队以洛伊滕村为轴心90度旋转变阵,为东西一字排开,全军面向南方与普军对峙。腓特烈将计就计,将40门12磅野战炮安排在面向洛伊滕的高地上对奥军移动中的部队进行俯射。下午3时30分,普鲁士步兵排成线列进攻。双方激烈对战,围绕着洛伊滕村的教堂展开攻防。对于建筑物的攻防打破当时步兵的交战技战术,出现了散兵攻击这种后世拿破仑战争时期常见的战术,也宣示了线列战术的过时。

在教堂激战同时,卡尔准备筹集兵力,向普军反攻。但这一计划遭到普军齐滕骑兵部队挫败,奥军骑兵部队指挥官在与普军骑兵战中阵亡。得胜的普军骑兵开始向奥军突击,步兵同时击破了卡尔再度组织的左翼部队。得知前方得手的腓特烈,亲自率领自己指挥的轻骑兵绕到奥军背后攻击。受到夹击的奥军总崩。疲惫的普军忍受严寒追击,一直到深夜方停止追击。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洛伊滕战役260年回顾_第4张图片

                                                                奥军变阵,普军采取线列战术与之对射,双方围绕洛伊滕村拉锯战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洛伊滕战役260年回顾_第5张图片

       洛伊滕村拉锯战,最前面带三角帽的是部队核心指挥军官上尉,后面带像主教帽子是掷弹兵,这种帽子不妨碍投弹,一直沿用至拿破仑时代

胜利的普军将士聚拢在腓特烈周围,在洛伊滕教堂高唱颂歌,赞美上帝带来的胜利,此即著名的《洛伊滕颂曲》,如今德国陆军依然演奏作为庆典音乐。

深夜,但腓特烈抵达营地休息时,看到被俘的奥地利军官,半开玩笑地对他们说:”先生们,不好意思,条件有限,我没想到你们来了那么多人。“

此役,普军损失1万人,奥军损失4万人。战后普鲁士骑兵追击时,又俘获2000人。几天后普军进入布雷斯劳时,奥守军1万7千人投降。普军缴获117门奥军大炮,军用物资无数。

洛伊滕战役再次打破了奥地利全歼普鲁士主力,从而结束战争的战略意图,西里西亚再次为普鲁士所获。英国得知普鲁士全胜的情报后,提供了百万英镑的支持金。尽管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普鲁士只是暂时瓦解了凡尔赛同盟(法国、俄国、奥地利)进攻,实现了国家和军队的由攻转受后的稳定立足,并没能获得领土或者资源的长足进取。但普鲁士军队的战术得以锻炼、”普鲁士军事传统“得以建立,甚至机动作战、化外线为内线、重视炮兵火力、两线支撑作战、后勤补给制度等等军事思想影响了拿破仑及后世陆军军事思想,这些远比战役本身更为重要。

美国西点军校曾经评比了人类有史以来的重要经典战役,并做成沙盘陈列于军校博物馆内,洛伊滕战役就是其中之一。而对于腓特烈,迷弟拿破仑曾曰过:

越是危难之时,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最后图片为西点军校博物馆内的洛伊滕战役模拟沙盘)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洛伊滕战役260年回顾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显现他的伟大”——洛伊滕战役260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