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620-640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读后感:今天再读了几遍觉得更加理解了刺激线索与刺激控制的含义,就是如果想要达到刺激控制,那么就必须提供适合的刺激线索,从而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反应,这就好像对刺激有了人为的控制,控制儿童特定的反应。比如说刺激控制必须提供儿童理解的刺激线索才能发挥效果。而且有的时候还需要强化作用的配合,那么刺激线索效果才能够发挥。影响刺激控制效用的因素:一,选择明确的记号。二,减少错误机会。三,增加尝试次数。

误用里面第一个用于睡觉习惯我又是深有体会。,因为我儿打小就是抱着睡过来的,因为一放下他就会醒,也是怕打扰家里人其他人的休息,所以就抱着睡,我觉得就像文中所说的,他明晰了线索可以带来他满意的结果就是父母抱她,在正用里面说到用削弱法让他哭到睡着为止,打小没有“狠心”的实行,所以只能等到大了玩的累了自己适应整夜睡。不过现在才开始使用削弱法改变他的一些通过哭闹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还是有效果的,小时候终究是没经验啊。再就是《晚归》一例中,父母的唠叨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应该提醒违规的事实及应得的结果!《一出愚蠢的戏》也是我现在跟我儿的相处模式,必须等到我大声他才听,我确实存在问题,因为第一次提醒我没有很好的执行,以后一定注意。《不好意思说“不”》一例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当老师的孩子往往太乖,因为我们总是会教育孩子要把玩具让给别人,不管孩子是不是也很喜欢也很想玩,好像就是要孩子无条件去成全别人,等孩子到了一个集体中,我们才发现问题所在,孩子不会拒绝别人,总是会有人在他们的手里抢东西,而且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有想法也不敢说出来,成了委屈自己迁就别人的人。我们值得注意!有效应用刺激控制的要点:一,选择明确的刺激信号。二,选择适当的增强物。三,发展辨别的能力。四,使有关人员退出训练程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62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