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利用“复利效应”?给你3点建议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印度一国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国王问他有何要求。他说“陛下,请您在围棋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2粒,第三格内给4粒,第四格给8粒,以此类推...”

国王一听,满口答应。结果计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的诺言。因为他要的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这就是复利所产生的巨大价值。事实上,对于“复利”这个概念几乎人尽皆知,就是简单粗暴的“利滚利”。

知道后如何才能做到,从而实现成长倍增呢?这篇我写3点来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了解“复利效应”背后的原理

复利效应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简单来说,复利效应是指在基础上持续投入的结果将大于间歇式投入的结果。

在了解复利效应背后的原理后,我们才能挖掘出背后巨大的价值。复利效应是在基础上叠加,由时间的累计,给我们以巨大回报。

好比如果企业老板给你开工资,起点是1000元,第一天在基础上+1,第二天加2,第三天+4,第四天+8,以此类推,一定大于当下立马给你10万多得多。

复利效应的经典观点莫过于巴菲特说到的“滚雪球效应”。刚开始只有零星雪花,越滚越多、越滚越大,最后成为了一个大雪球。


02.找到让你想“复利效应”的事情

在上节中,我们提到了复利效应的原理。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想要“复利效应”最大化,需要讲究“持久性和稳定性”。说到“持久”就想到了另一层含义:坚持。

我们通常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能坚持下来?一般来说,要么是目标感特别强烈,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要么是,即时反馈特别强烈,你每做一件事情都能立马看到反馈,你才会愿意持续性去投入;

复利效应是一个由质到量的突破,它需要你慢下来,一点点去积累。所以找到一件“你真正想复利的事情”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件事情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也可以是你必须要去做的。

好比我们的读书年代,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到大学,无疑是最能体现复利效应这件事情。小学一个字也不认识,每天学习一点点,到了初中我们掌握了大量的文字和各种成语作文。再有了初中、高中的积累,考一个意向大学就不那么困难。可如果在没有这些积累的前提下,想考上一所重点大学的困难程度无疑堪比登上珠穆朗玛峰。

读书不一定人人都喜欢,但却是人人都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去找到那件可以让你达成复利效应的事情,并为之持续性投入和付出;

03.将“复利效应”当成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种计算方式

复利的本质是一种计算方式,通常应用于资产利息的计息上。由此也产生了一个观点:“复利”就是个毒鸡汤,因为想靠“复利”获得庞大的资产是需要前提条件的。

其背后的前提条件是,假设长期指数是不变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复利。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获得企业老板每天在基础上给你加一块钱,首先这家企业要有持续盈利的能力,才能持续给你工资。

但是在变化的时代,我们无法确定对方的资产是否会发生变化。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农夫,家里养了只鸡,鸡生下了一个蛋。农夫想起了复利效应这件事情,于是他把鸡蛋放着等着孵出小鸡,可是没想到鸡蛋一不小心被打碎了。农夫的梦落空了,不仅如此,还赔了个鸡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计算复利的前提还要知晓那些不确定因素会带来哪些改变。

当我们想以复利去计算我们将会获得多少价值的时候,倒不如摒弃这种计算方式。而是换个角度,将复利当成一种思维模型。

复利效应=持续投入+时间的累积

按时间累积,假设你能一个月看完4本书,一年就是48本书,3年就是144本;数量上不算太多,但却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坚持做到的量。看完144本书意味着你已经和144位作者(当然,这个作者数量不一定正确,需要取决于你怎么看书)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沟通,而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是知识的力量。

当你拥有了这些知识,你可以和身边的朋友去分享,去输出。如此一来,你不仅获得了书里的知识,你还把知识穿透了你自身,你创造了更多的新知识。

以上所述就有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彭小六。

他就是这么干的,多读书-多分享-多输出,最后把知识修炼成了自己的知识,还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洋葱阅读课”。如果没有前期的持续投入好而时间累积,怎么可能成就现在的自己?

从一个三线城市的IT男,到成为一哥,彭小六的付出和积累是背后每周末各个城市的连转轴,是每天坚持输出,更是大量学习和自我投资。

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每天坚持一点点,时间带来大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高效利用“复利效应”?给你3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