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生命花开的声音

听,生命花开的声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清亮的嗓音,轻缓的旋律,带着一种温暖的治愈力量。《隐形的翅膀》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曲。

影片《隐形的翅膀》讲述的是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一个叫志华的15岁的花季少女,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虽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影片以此为基础展开情节,塑造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残疾朋友的形象。

这一形象首先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颤。人在灾害降临时,显得是那样的不堪一击,但影片的意义在于借助灾难这一瞬间降临的怪物带给人的打击,展示人的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影片同时还告诉我们:任何外界的力量都不能打跨我们自己,但如果我们要打跨自己那就太容易不过了。人一天一天地活下去不容易,要想死那太简单了。

生命的存在形式是活着,而活着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在于服务社会。尽管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痛苦和磨难,但人却必须勇敢地去面对,直到永远。

志华生长在骏马秋风的塞北,如果说那里孕育出来的人具有刚硬坚强的性格的话,那么在我们杏花烟雨的江南,也有着一个身残志坚,服务社会的热血男儿。用管毫书写着不屈的无臂人生;用隐形的翅膀飞过绝望,翱翔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下。

(二)管毫中的无臂人生

1983年4月1日的傍晚,那是一个桃花盛开的日子,在“江南人才名镇”越城区陶堰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啊!那里有好多桃花”,同伴中有人大声说,于是大家都往同伴所指那边过去了。桃花在小院的墙上,“来,我先上”,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叫做丁京华的十岁小男孩,自告奋勇地走进了一个残墙无门的小屋,顺着一台大机器爬了上去。悲剧发生了,一瞬时电火闪闪,他的双手顿时被一股强大的电流给烧焦了,手指头和胳膊的肉“吧啦、吧啦”地往下掉。强烈而刺鼻的烧焦味弥漫开来,许是感觉生命即将结束,小男孩内心非常恐惧。那是一台十万伏的变压器,这莫不是“愚人节”里老天在跟一个小男孩开玩笑?可是这个玩笑开得也有点太过分了,它彻底改变了这个小男孩的命运。

在病床上昏迷了两天两夜,小男孩终于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醒了过来。

“京华,你两只手没有了”

“妈,你不要骗我,我两只手不是好好的在吗?”

其实那只是一种幻觉,小男孩不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10岁的孩子怎么会想到此时此刻已经成了一个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当他母亲掀开被子时,只见白色的绷带缠在他的双肩处,“两只手真的没了”,此时,他才“哇”地大哭了起来,哭着要医生赔两只手,此时身体的疼痛,被心里的痛苦所掩盖。在病床上他不敢看别人,不敢面对周围的一切。在治疗过程中,多次的手术,使他遭受了极度的痛苦,对于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过程,过于残酷。这简直让他生不如死,痛不欲生。不敢想象未来的生活会怎样,不敢想以后会成为爸爸妈妈的累赘,只想着早点解脱。

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整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当中,妈妈整天以泪洗面,悲痛万分,心如刀绞,无措无奈;爸爸放弃了在外地的工作,为了照顾他,安抚他的情绪。爸爸多次耐心的跟他说:京华呀,你手已经没了,可生活还要继续呀,只要你自强不息,今后还是会有出息的。

父亲在一旁劝他一定要面对现实,笑对人生,一边给他讲一些残疾人奋斗的故事。父亲的耐心开导,使他慢慢对生活有了信心,慢慢开始考虑失去双手后所要面对的生活。在父亲的建议下,他开始用脚来代替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天可怜见,在刚失去双手的一个月左右,鲁迅电影院放映了一部日本影片《典子》,主人公典子是一位天生没手的日本姑娘,她从小面对坎坷人生,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把一双小脚丫练成了一双闻名天下的“万能脚”,用脚吃饭,用脚写字,用脚干活,都很利索。病友们买票请他去看,让他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典子精神鼓舞了他,给了他许多启发。于是,他开始学习站起来。

原本如风奔跑的少年,失去了双臂之后,在病床上躺了几个月之后,一下地,刚迈出第一步,就倒下了。倒下了,没有手的支撑,又爬不起来,只能靠别人帮助才能重新站立起来。他又陷入了万分沮丧之中,连走路都不会了,今后该怎么办啊。在父亲的一再鼓励下,忍住疼痛,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血,流了多少泪,流了多少汗,受尽了痛苦和磨难,终于从迈开一小步,到行走自如。

他也学着用脚趾夹着瓢羹吃饭,一开始脚会不停地颤抖,夹着的两个脚趾,钻心的痛,瓢羹弄不到嘴边。好不容易弄到嘴边了,饭粒也所剩无几了。吃一餐饭都会弄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弟妹都不忍相看,要帮他喂饭,但都被他们的父亲阻止了,“你们有这份爱心,但你们帮得了他一时,却帮不了他一辈子,还是让他自己用脚吃吧,一段时间后会练出来的。”果然,一段时间过去,他也可以很自如地用瓢羹和筷子来夹菜吃饭了。两个脚趾头,不知道磨破了几层皮,磨破、流血、结痂、再磨破……经历了常人无法感受的痛楚。通过这件事,他感觉到,趁着年纪尚小,骨头尚软,多加锻炼,很多事还是可以用脚来做的。自己学会做一件事,就会给家人和别人少添一份麻烦,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一份信心。这样,他慢慢用脚学会了做很多事情。

为了不耽误上学,还在病床上的他就开始学着用脚练习写字,可是那细小的笔杆怎么也不听脚的指挥,连个“一”字都写不好,不是写长了,就是写歪了,小脚肚有时还会不断抽筋,每当他要气馁时,典子的笑容就会马上展现在他眼前,“我要坚持,我一定要坚持”,心里有了强大的信念支撑,任何痛苦也就不成其为障碍了。时间鉴证了他付出艰辛所换来的成果,当脚趾间的老茧退了又生新茧,当小方格里一排排端正的文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看到的人都不信这是用脚写出来的。

他对典子很敬仰,心里有个愿望,希望能和她见面,当面感谢她带给他的精神力量。典子是他多少个痛不欲生的日日夜夜里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

1997年3月份,在省残联的安排下,他如愿以偿的在杭州见到了前来参观访问的典子,与她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典子老师,在我人生最困难无助、缺乏勇气的时候,是您给了我力量,让我摆脱了困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他充满感激地对典子说,还当场赠送“惜缘”两字的书法一幅。典子用不标准的中国话赞扬道:“真棒!真棒!我会好好珍藏的。”

1998年9月份,她还邀请他去了日本做交流。

从小学、初中到职业高中,学校专门组织班里的同学在生活上帮助他,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而他在学习上帮助成绩差的一些同学,他的行动也确实鼓励了很多同学,班上同学成绩都比别班的要好得多。

古城绍兴浓郁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影响和滋润着他的心灵。初中毕业后,曾辍学一年多,父亲叫他学唱歌、唱戏,想想这只要动口就可以的事,相对比较容易。学了一段时间,因五音不全,他放弃了。

之后,有幸认识了书法圣地兰亭景区的主任胡雄老师,在胡老师热情的指导下,他如痴如醉的爱上了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

他每天用嘴苦练书法,一开始那软软的笔锋怎么也不听使唤,笔杆咬在嘴里口水就直流下来,笔底所谓的字也被口水渗成一墨团。为了节约墨纸,他还经常用毛笔蘸清水在地砖上练习。用嘴写字是要弯下腰来写的,时间一长就会腰酸背痛、汗如雨下,有时候嘴唇都咬出了血丝,而咬破的笔杆不计其数。右边上下牙齿由于咬笔运动的摩擦,已经明显成了一个月牙状。

“吃一行,钻一行”,为了让他能在书法上取得成绩,家人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与支持,倾其所有的创造条件,让他一次次赴京到中国书法培训中心接受高规格的书法培训。许多国家级书法大师的面授,使他的书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他看到老树枯藤时,就联想到了书法的苍老;当炊烟袅袅升起时,他又想到了书法线条的潇洒飘逸;静观云海之变幻,又让他想到了书法的墨色与章法的无穷变化。凭着独特的悟性和超常人几倍的苦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还加入了中国书法研究院。

而当他家境最困难的时候,父亲在他失去双臂的同年12月份,在拉大板车下坡时因冰雪路滑,不幸翻车使小腿致残,卧床医治长达两年,真是祸不单行。灾难接二连三的降临在他们这个贫弱的家庭,1989年,父亲又因行动不便,跌了一跤,右大腿骨折,住院半年。母亲也在同年因脚踩西瓜皮而跌破了右脚膝盖骨,也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

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让他们这个家陷入极度穷困之中,那时,他真正感受到了鲁迅笔下所描述的世态炎凉,一些原本要好的亲友都有意无意的疏远他家,生怕染上晦气。政府虽然每年年底来慰问他家,但杯水车薪,实在是不能改变他家当时的困境。

贫困落后让人瞧不起,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反而让他更坚定了学习书法的信心,他热爱书法,想要用书法来改变他的人生。

1993年10月6日,有人介绍他到了绍兴鲁迅纪念馆。他很感激馆领导,在鲁迅祖居一个七八个平方的小屋子里,散发着阵阵墨香,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游客们纷纷光临这个名为“禅墨书屋”的小屋题扇留念,他也因擅长姓名作诗题扇,而被诸多媒体誉为“中国无臂第一扇”。

九十年代中后期,他的书法作品渐渐在全省残疾人书法比赛中获奖,也在全国的书法比赛中获奖了。比如,获得首届中韩书画家作品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金奖。作品被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还参加过中国兰亭书法节、西湖博览会、吉尼斯颁奖晚会、八残会才艺展示等大型活动,也应邀出访了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作书法交流。

出了名以后,家里的生活条件慢慢地好起来了。原本担心成为“爹养佬”的他,成了“自强模范”,成了父母弟妹的骄傲,成了绍兴市自强演讲团副团长。迄今累计为十多万大中小学生和监狱学员做了几十场次的自强演讲和现场书法创作,用实际行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残疾人的看法。

2010年6月18日至22日,作为浙江省“四大残疾才子”之一的他,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浙江周的才艺展示,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等省领导在第一天就看望了这些身怀绝技的残疾人。赵书记看着丁京华当场为他在扇子上书法时,说“你不简单啊!没有手,用嘴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法,让人佩服。”在离开时又说:“看了这个馆,看到了一种精神,让人震撼”。后来,他随赵书记去了台湾,在“浙台文化交流之旅”中,为台湾同胞写了许多作品,得到了台胞的高度赞扬。对于人们的赞扬,他都当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

虽然他在书法上取得了本科学历,然而他依然勤学苦练,钻研书法艺术,因为他知道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学海无涯,需苦作舟,勤为船桨。

他的名气随着他的书法艺术水平的越来越精湛和回报社会的爱心公益活动越做越多而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曾与2000年5月份在绍兴视察残疾人工作时,对他说:“如果残疾人朋友都像这样你自强不息的话,他们的生活会好起来,你要多帮助你身边的残疾人朋友。”邓主席的话时刻激励着他,他每年都要搞一些义卖,用善款去慰问困难的残疾人。还组织残疾人去亲近大自然,帮助残疾人圆梦。拉款、策划、组织、实行,活动越大,人员越多,轮椅越多,安全性和风险性越大,难度很大。

作为绍兴市肢残人协会主席的他,经常为市民义务写春联,为地震灾区捐款,义卖,与希望工程结对等,义卖善款累计达几十万之多,以此来回报社会,传播正能量。先是古城绍兴人民都知道了他,接着是浙江人民知道了他,再接着全国各地也有很多人知道了他。再后来,连日、韩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有人知道了他。

他兴趣爱好还有很多,看书、画画、听音乐、游泳等。他曾在全省第五、六、七届残运会上夺得过三枚游泳金牌。有时也会发表一些诗文。1998年参加省残疾人艺术团,和省话剧团的一名演员合演了一个小品,演了三百场次左右,赢得了三十万左右观众的热烈掌声。

笔者作为一名民盟盟员,有幸认识同为盟员的丁京华老师,并且在每年一次的民盟绍兴市华夏书画学会的年会上也总能见到他,他侄儿又刚好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读书,所以渐渐熟识。在今年五月份的某一天,丁京华老师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意向去浙江省女子监狱参加义工帮教活动,现场还要进行《无臂七子》的拍摄,同去的爱心人士有十多人,一周后给与回复。我考虑了几天,作为走出象牙塔的体验,给与了同去的答复。五月二十一日,我上完两节课,参加完升起仪式和应急演练活动,乘车和他们一行人会合。这次爱心活动,又是丁京华老师组织的,参加的有市残联人协会几位骨干和中国狮子联会浙江古越服务队、浙江省慈善义工协会孙端服务站、绍兴树人服务队的队长和社会爱心人士。一行14人,下午三点多钟,走进了浙江省女子监狱。丁京华老师为二百多位绍籍学员做了一场“管毫中的无臂人生”的励志演讲和现场口书表演。并为纪录片《无臂七子》进行了现场拍摄。随后,我们随行的其他人和丁老师一起,对这些学员进行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教,还送上了14份生活用品。这些礼品也是丁老师准备好的。鼓励她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希望她们在狱内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丁京华老师是民盟绍兴市直文艺支部的盟员,在文化助残这块上做得比较多。像今年的5月17号,民盟绍兴市直文艺支部,走进市文化馆,给残疾人朋友演了一场“与爱同行”的文艺演出,由丁老师组织和具体操作的。去年市肢残人协会的年夜饭上“快乐年会”,姚百青老师等艺术家们,走进绍兴几家残疾人庇护中心,进行文化助残活动。也是去年,国庆节前两天,在同是盟员的胡兆海老师的绍兴地方曲艺学校,民盟绍兴市艺术团,由同是盟员的汪嘉宝老师组织,为残疾人朋友演出了一场“同在蓝天下”的文艺演出。总之,由于丁老师既是民盟绍兴市市直文艺支部的盟员,又是绍兴市肢残人协会的主席,所以他对残疾人文化助残这一块做得比较多,也很用心的。

丁京华老师就是这样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回报社会,爱心服务,同时以他的行动,不仅影响着一批残疾人自立自强,而且更是带动着一批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社会爱心公益活动中来,传递着正能量,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身残志坚,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是生命花开的声音。

听,生命花开的声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生命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