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好这5分钟课后要花费的是数十个小时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要讲好这5分钟课后要花费的是数十个小时

 罗代娇   李士金

“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文错误考证研究”[2] 表明,我们许多时候只是把圣贤的文字作为道具来谋生,并无真正的理解。袁编第三版第一卷第36-38页文字多因袭外国人论述神话进行空论。袁编云:“另一则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发生在一个纤弱的女子身上。”炎帝之少女究竟是否“纤弱”?化为鸟之后更不可用“纤弱”来形容。袁编认为神话是蒙昧时代的产物,在叙述神话产生的时代背景时云:“3000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从《山海经》 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奇异动物的描述中,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3] 按照袁编的叙述,3000年前的时代,就是“蒙昧时代”,那么三千年前的中国究竟处于什么时代呢?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商朝:公元前1559年-公元前1046年,共计:514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三千年前,周朝已经建立五十余年!那是蒙昧时代吗?大禹时代已经远在四千年前!夏商时代都不是袁编所云的蒙昧时代。这样的时间叙述岂能令人信服!袁编第三版本章第三节第四节文字(44-50页)问题很多,需要细致分析批评。课堂只是点到为止,启发诸生思考而已。

我仿佛真的置身于古代文学的汪洋中

李士金老师给古代文学定义为: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并要求我们在名著的海洋里游泳,因为现在的我们,生活阅历实在是太简单了。在古代文学的课堂中,我仿佛真的置身于古代文学的汪洋中。乐府民歌的《陌上桑》“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我不会一味地去赞美秦罗敷的机智勇敢,她拒绝太守邀她坐车的理由其实很庸俗。《子夜歌》“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悠然”代“油燃”,让我体会到女主人公等待之久的绝望。《读曲歌》“愿得连冥不复曙”——“愿”是等候之人对爱情的执着,她的忠贞值得人尊敬。《敕勒歌》“天似穹庐”——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和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阮籍《咏怀诗》:“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人生有起伏,繁华不常在。”——人关键还是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事实。“外厉贞素谈,户内减芬芳”——表里不一的人,就算学问渊博,也不值得大家称赞学习。《世说新语》中《石崇要客燕集》“丞相让之”——“让”字令人感受到不愿喝酒的大将军其实同定下不喝酒便杀劝酒姬的石崇要一样残忍。《蜀道难》“噫吁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不仅开辟难,跋涉也难啊!韩愈《进学解》给了我们三种学习观:业精于勤的学习态度,由博而约、提要钩玄、由统要中的读书方法,自成一派的写作见解。柳宗元《封建论》“封建,非圣人意也”——这是时势导致。《三戒》“麋、驴、鼠”——环境之于生物的影响不可小觑。这些都是我从前几次课上总结出来的课堂小收获,学而有所获,这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

要讲好这5分钟课后要花费的是数十个小时

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这是李士金老师赠与我们的学习之道。“学海无涯苦做舟”,如果你是被动学的学习,那么学习就是枯燥的,既然是枯燥的,学起来必然会觉得苦,以此而获得的知识,若不加以复习巩固,忘起来不要太快。因此,李老师提倡感兴趣学习,兴趣之于学习,就像缪斯之于诗人,灵感之于画家,音符之于琴师,不可或缺。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便是如此。“学会学习”,我想,我可以谈谈我在古代文学课堂讲课的认识。对于讲课,李老师的要求很简单:PPT字大,声音洪亮,信息量大,每人5分钟。要求确实很简单,但这个“信息量大”可难倒了我,文字不能以长篇大论的形式呈现于大屏幕,这样同学不便于快速抓住重点信息,字多看着也烦,该怎样做呢?首先是围绕课文,从课文延伸,有典故找典故,选取有价值的典故并加以解释。然后,从课文中抓取人物进行形象分析,或者借文中重点句来分析作者的形象、时代背景等。再次,可将课文与同类作品(不同作者)作比较,比较分析其情感态度或个人风格的异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我读洪昇《长生殿》得到的启示便是《长生殿▪序言》中所说的“且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未有不悔者”——喜欢不是放肆,而是合乎道理的爱好。实践证明,要讲好这5分钟,课后要花费的是数十个小时,甚至是十多天的时间,这个准备的过程,按照李老师说法,就是真正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过程,培养十大能力的过程。在李老师的课堂中,我学会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讲有意义的文章。学会学习之后,还要有理想学习,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什么是有理想学习呢?在我看来,就是定一个学习目标,搞清“我是为什么而学”。有了一个学习方向,再遵循《礼记》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考试不是应试。李士金老师的期末考试也别有讲究,老师的要求只有一个:一定要充分答卷。老师说试卷有参考答案,仅仅是参考答案而已,阅卷时他会根据答题真实水平酌情给分。老师也再次强调,答题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心得,不能一味将别人的观点搬运到试卷上。考试的时候我也尽量将简答题和论述题根据复习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写好。可能是因为时间限制,字写得很难看,这也是我本次考试最不满意的地方。之前李老师也提及本次的期末考试,要我们好好对待,老师说对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很失望,试卷上很少看到学生自己的观点,基本都是书上或参考资料给的所谓标准答案。考试只是对学生这一学期学习效果的检测,检测的方式虽然是以纸质的形式,但问题的设置却可以赋予更多的开放性。总的来说,对于这次的古代文学考试,不敢说准备的非常充分,至少没有太多的紧张感,算是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卷。与李老师的相处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一学期内,我学到了“古代文学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在名著的海洋里游泳”,“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等许多李老师的重要观点。我始终相信,在漫长的生命中曾陪你走过一段路的人,他总能教会你什么。(0113150020罗代娇)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成功要素值得探究。朋友的深切理解,是曹雪芹《红楼梦》创作成功的要素之一。伟大文学巨著的出现非常困难,十分不易。因为要产生文学名著,不但需要创作者的天才,而且更需要作家具有痛苦的生活阅历,而谁希望经受许多生活的苦难呢?雪芹的朋友对他的创作影响极大,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曹雪芹可能放弃他的创作计划,因为个体生命是社会中的这一个,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联。知己朋友的情谊、见解、帮助无一不深刻影响着文学创作的进程和状态。朋友的深切理解、关怀、勉励,对曹雪芹的创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从而促进了《红楼梦》创作的最后成功。也许,在我们伟大的新时代,天才的出众的人物得到了十分的重视,人们的创作、发明创造得到了巨大的鼓励,这是时代的伟大,这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我们应该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美好的年代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4]

                                                                                                                                                                  本期编辑: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孙 超,李士金.1998年到1999年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文错误考证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7(11)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43页。

[4]参见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讲好这5分钟课后要花费的是数十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