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偏见、德位、自由等——读《人生的智慧》的所思

读《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第四章一句话:“决斗就是为现存的偏见所做的残忍牺牲...”

这一章用了好些篇幅讲述了存在于中世纪的,只存在于上层阶级的“武士荣誉”的标准,仿佛只要有人侮辱你,这侮辱就成为你的污点了,然后可以用武力来解决(听从神的旨意),也就是通过决斗来判断。好匪夷所思的标准呀!

关于偏见

说到偏见,突然想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句,以及盲人摸象的故事。从单个人、单个视角来看,可以说都是偏见,因为从单一视角是看不到全貌的,何况观察者个体也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然而正是足够多角度、全方位、大体量的偏见综合起来,才有可能组成一个系统的全貌嘛,突然想到了“大数据”(跑题了,汗)。

再说偏见,我们对一个事物或者人的认识的刻板印象,其实也是一面镜子映射到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好像宇宙中的两颗星星,除了相对的距离、大小、材质,这高低、上下又该如何衡量呢?

所以,有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造成人与人在时空的世界里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在思想世界里却也可能远在天边;而不在同一时空的人,却有可能在思想的世界里那么接近,仿佛与时光机中的另一个自己相遇。

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往往只是现在的自己所能看到的样子,它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我们自己当下的样子。

关于侮辱与决斗的引申

关于侮辱与决斗,作者叔本华对此,一方面是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另一方面也对侮辱之流无耻嘴脸进行了嘲讽,对中世纪武士荣誉规则充满了鄙夷,以及对被侮辱蒙冤而牺牲的人士的遭遇满是愤恨与同情,仿佛这蒙受不公遭遇的就是他本人似的。

虽然荣誉人士只因无耻之徒的无端侮辱,便可遭受不白之冤,这样的“武士荣誉”规则实在是太愚昧,不过抛除这点不谈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遭受这样不白之冤的荣誉人士自己如果在细微处再精进几步,是否能豁免这样无谓的冤屈呢?

说到这里(思维开始跳跃),没来由的想到中国《易经》上的一句“德不配位,必有殃”,那么所谓德与位配又应作如何解释呢?然后又想到《豌豆公主》的童话,真正的公主可以体察到十几床厚棉被下的一粒小小的豌豆的存在,这是多么高的敏感性啊!反正愚钝的我是决计做不到的。

中国古代的“道”说的是普世的规律,德说的是符合“道”的行为,那么德与位配是不是应该这么理解:有多高的地位,就应该有相应高度的对周围事与人的敏感性与之相匹配,从而指导行为,如果缺乏这样的敏感性,又不能努力提高和弥补,那么“德”与“位”之间的落差便是“殃”的势能了。

除非是走狗屎运,这样的势能的存在如果并非造成灾祸,至少也是会让本人不那么自在的。因为有一点风吹草动,环境变化都有可能催生这“势能”产生实际的落差。

相反的,如果德与位配,除非是生不逢时或霉运当头,那么当世事变迁,低配的“位”迟早会恢复到与德相当的位置。就好像价格始终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

与商品价值曲线所不同的是:1.人的价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时间坐标轴上,是上向上走,还是向下走,则由具体的人决定;2.人的“价格”较之其价值变化的波动会有滞后效应,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现在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过去临近的一段时间内的个人价值,而未来临近一段时间的价格很可能会参考现在的价值而定。

(至于滞后的时段有多长,却不好说,有的也许察觉不出来,有的是几年,有的因这几年而错过了一生,譬如梵高先生一生穷困潦倒,他画作的天价都是离世以后的事了。虽然这样的名人也不少,好在较之人类历史的长河,这样的情况从统计上看绝对是小概率事件,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人生所遇的那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小矫情事实上很可能是自视过高的产物,自视过高在心理学中具有普遍性,扯远了。)

答案都将在时间里呈现它本来的样子。所以一不要心急,二不要懈怠。

关于自由和桃花源

当然,也会有享乐主义者会认为,干嘛这么累,我们要自由,活在当下即可。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世上还有这么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花仙子寻遍千家万户,最后发现神奇的七色花原来是长在自家的花园里。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在哪里?寻遍千山万水,恐怕只有在心中放下自己,处处才可见桃花源,所谓“一念成悦,处处繁华处处锦;一念成执,寸寸消极寸寸灰”吧。

神奇魔力的七色花并非无端的就盛开在花仙子家的花园里,理想中的桃花源也不会无缘无故就环绕在我们的生命中。对,我们一方面需要相信奇迹的存在,另一方面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累积的行动,才可塑造出我们理想中的自由的乐园。

不要以为财富自由就必然带来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又回到了《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中,作者叔本华表述了这样一个现实,生而衣食无忧的贵族其实也会被另外一个现实困扰,那就是——苦闷,也就是没钱人有没钱人的痛苦,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闷。

晕倒,想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如果我有很多很多钱,想买啥买啥,想去哪去哪,那然后呢?这样的日子其实比成天忙碌也好不了太多,就好像这全城拥堵的国庆长假,我每年有寒暑假的老师朋友说,他根本体会不到这种国庆出游的快乐,说这种短假对他一般是用来休息和自我修炼的。。好吧。

因为人性总是偏向追寻自己所没有的,而忽视掉自己已经拥有的,譬如老公是工薪族吧会嫌弃他没有钱,如果老公是大老板就又会嫌弃他没时间,如果老公是又有钱又有时间的,很可能他会要嫌弃你了。(哈哈,开个玩笑)

看来,说来说去还是做个理性乐观派比较保险一点,寻遍千山万水的过程怕是省不了了,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然后才有可能获得内心的自由,自由的时刻处处皆是桃花源。

写完以上的文字,发现终于把所思考到的问题基本表达清楚了,好像又提升了一个段位似的。

图片发自App

昨夜今晨,以练字和写文字的方式庆祝了国庆。然后又突然看到一篇题目,叫熬夜等于慢性自杀云云,太可怕,我还想追寻自由呢,不想英年早逝,还是赶紧洗洗睡。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偏见、德位、自由等——读《人生的智慧》的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