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好好学习》这本书我学会了些什么

从小我也是一个有看书习惯的人,小的时候爱看故事会,初中时爱看金庸小说,后来上高中爱看读者、青年文摘,但是到大学这个习惯却断了,名义上说是因为学理科的学生功课太忙,想数学题的时间都不够用那还有时间去读书,实际上是从来没对读书产生过真的兴趣,小的时候看书偏重于娱乐性,基本上什么书看完就忘了,大一点喜欢看鸡汤类的,符合那个年龄段的特点。

现在又重新拾起读书这个习惯,也许是因为年龄所致觉得需要沉淀一下自己吧,不能再那么浮躁的生活着了吧。不过现在看书的目的也相应的转变了,从纯粹的娱乐性转移到了实践性,看书希望解决我的实际生活问题,看书希望能够改变我的现状。也许我真的不是一个真正的爱好阅读的人,但是那又如何呢一切随着本心来吧。

今天开始我的第一篇读后感。《好好学习》作者成甲。大概好多人最近也听过这本书,因为好多公众大号也在推荐这本书,好多平台也在宣传这本书。我就做为一个小人物来谈谈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吧。

这本书合上我有一个感觉:成甲老师真是一个良心作者,我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么震撼内心的书了,这本书从认知层面讲述了普通人如何学习。对我而言,纠正了我的一些读书误区。

误区一:读书一定要把书从头到尾全读完吗?以前我读书和好多人一样喜欢从头读到尾,感觉这样心里才踏实,因为这样才有一种完成的感觉,否则读书这件事情似乎是没做完的,因为读了以后一般也看不到什么即时效果,认知提升暂时感觉不到,实践书中内容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看到效果的,只有切实的从头看到尾心里才放心,总算是完成一件任务,今天有所收获。

我利用成甲老师书中的观点:绿灯思维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我拿到一本书按照习惯打算从头读到尾的时候,我就想我这个做法是否合适,别人的做法是看书中的关键内容(这个内容可能是你感兴趣的,也可能是你最近能用上的),我为什么不能打破习惯思维接受新的思想呢,我的习惯做法一定是正确的吗,如果正确那为什么我看了书总也记不住书中的内容呢,那么就尝试一下新的读书方法吧。只是尝试不行再退回去而已。抱着这样的思想我开始新方法阅读,先看书中的序言,再看目录,之后结尾。找书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重点去读。我获得了什么?我得到了灵感,就是是对书中某部分内容的灵感。这是为什么?因为读序言,目录,结尾的时候,你就会了解书中大致要讲的内容,看到这些内容后你自然会产生问题,这部分书中是怎么讲的呢,和我所想的是否一样,带着问题去看相应的章节,这就相当于在头脑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碰到合适的环境随时就会生根发芽,这个合适的环境就是你看书时的思考,你看着看着问题种子就会发芽,你就会产生灵感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需要不断的实践体会。

误区二:看书并不是主动阅读,主动阅读是带着问题去看书。这个问题可以是你由书中的内容联想到的任何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你想了就行。看书之前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解决某一问题的,看完书合上书再去思考一遍刚才你推测的答案是否正确,和作者的差异点在哪里,谁的更好呢?这样你就产生了好奇心,你就是主动阅读了,主动阅读就是不断满足好奇心的过程。进一步解释好奇是一种情绪,那么读书的时候就要让自己有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推动你读下去,情绪是一种动力。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好好学习》这本书我学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