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样出生的(四)一块伟大的三明治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生娃有一千种经历。经过2017年2月23日那场战役,妈妈最大的感触就是:在某些事情,尤其是生娃这件事上,任何人的经验都没有参考价值。

妈妈是在丹尼斯医生的诊所进行完例行产检后直接住进的医院,当时是39周7天,预产期前一天,丹尼斯说开了两指。(看了下图别误会,医生的诊所只是这栋楼数百间办公室中小小的一套房间)

你是这样出生的(四)一块伟大的三明治_第1张图片
诊所大楼.jpg

在美国,医生和医院是分开,相对独立的。医生和医院是合作关系,而非隶属关系。每个医生一般都有好几个合作医院。赴美生子的妈妈在刚到美国,有的甚至在到美国前,就要对医生和医院进行选择了。但因为医生有其自己的合作医院,所以一般来说,选了医生,医院也就相应地确定了。选择医生的主要依据大致是口碑,价格,熟人推荐,或许还有,缘分?近年来,去美国生孩子的妈妈越来越多,医生和医院的接诊量都越来越大,大到之前最担心的事就是等自己发动后,医生却没法从上一个接生医院赶回来。之前也接连听说过数个开了十指后还需要等医生半个多小时的事例,让人不禁心生忐忑。因此,当初选择丹尼斯医生,除了口碑,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的合作医院少(只有2个),诊所离医院近:倘若真有情况发生,他能及时赶到的概率相对大。

我选择生产的医院是蒙特利社区医院,医院很小,单层小楼,科室也不多,主打产科。在确定好医院后,大概孕36周左右,需要去医院参观,了解流程,提交资料。医院会给你带回家厚厚一叠包括价目表在内的材料,甚至还有婴儿取名指南,很是贴心。

你是这样出生的(四)一块伟大的三明治_第2张图片
蒙特利医院1.jpg
你是这样出生的(四)一块伟大的三明治_第3张图片
蒙特利医院2.jpg

我等待入院时因为待产室已满,所以在医院大厅里坐了一个下午。在拿着医生的入院单去医院报道后,医院的护士就会给你戴上一个小手环,表示你现在已经是医院的人了!这中途如果离开医院,可是会发警报的!

相应的,孩子出生后也会为孩子戴上配套的手环,防止抱错或偷抱(所以六六,如果以后爸爸吓唬你说你是在医院被抱错的别人家孩子,别信!)

你是这样出生的(四)一块伟大的三明治_第4张图片
入院单.jpg
你是这样出生的(四)一块伟大的三明治_第5张图片
手环.jpg

一下午的等待都在与时不时爆发的阵痛做斗争,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深呼吸,还是下蹲起立,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认识的小伙伴基于对妈妈在月子中心暴走的了解,也许已默认我将很愉快地把娃PUSH出来,都说:你不怎么痛吧,看着很轻松的样子。当时的我,就像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将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等待过程中看到几个出院的孕妇,周围簇拥着嘘寒问暖的亲人,坐在轮椅上,被护士推出医院大门,坐上回月子中心的车,脸上泛着兴奋的光。每个我都羡慕地盯着看:等我像她们一样离开这里的时候,一切就都结束了。

终于要结束了。

大概在下午5点多钟的时候,护士通知我有待产床了。拎上一袋子衣服和文件,我跟着护士走进走廊深处。美国的医院是无需准备待产包的,我几乎什么都没带,只装了一套我的换洗衣服,和为你出院准备的一件贴身衣服。

我以为终于可以进入下一个未知的程序了,然而,等待继续,只是等待的场景换了。之前是一边痛着一边看着周围零零星星和我一样在无所事事里焦虑的人,现在是一边痛着一边看着东奔西跑忙得不可开交的护士们。

但是神奇的是,看到护士,看到白褂子,看到仪器,哪怕我仍然在椅子上坐着,但心里立马就踏实了。说起来也是心酸,一直到这个时刻,妈妈都还从未做过心跳监测。在国内时孕周不够,不需要做。到美国后诊所就压根没有这个项目。我所有的监测就是数胎动,还经常有数不出来的时候。真的特别经常。到了那样的时刻该怎么办呢?那我就......不数了。

你不愿意动妈妈还能有什么办法。

因为下午戴上手环后就无法再出门,我又没有带任何吃的东西,到这个点已经有些饿了。正好,说中文的院方代表周女士准备下班,从我面前走过。虽然极不好意思,但憎恨饥饿的身体本能推搡着我去拦住了周代表:“医院里有吃的吗?”我都能想象问出这句话时我扭捏且谄媚的表情。周代表看了我一眼,连声说“有啊有啊!”转身去餐厅给我拿了一小块三明治。虽然真心小,但也凑合着能填饱肚子了。

妈妈当时并不知道,我这个不要脸的决定有多光荣英明正确。因为从此刻一直到我生完你这个不省心的娃娃,从极度疲惫中醒来,身体所有的能量就指着这一小块伟大的三明治了。如果没有它,或许,就生不出你了。

日更第9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这样出生的(四)一块伟大的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