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读《只差一个谎言》

      五个独立的案件,一个共同的探长加贺恭一郎。相比长篇小说,东野奎吾的这部短篇小说集明显有着更为简单的人物关系,甚至于在每个案件的最开端就会抛出凶手。

      故事中的凶手大多有着与一般刑侦犯罪题材大相径庭的犯罪动机——嫉妒、仇恨、铲除自己幸福道路上的绊脚石……从耀眼的芭蕾舞女明星杀死自己的邻居兼好友,到丈夫杀死了因过失导致儿子热射病而死的妻子;从一直为了妈妈的梦想不懈努力,却因妈妈情人的出现而产生杀意的体操运动员女儿,到因为自己和情夫的计划被丈夫识破,反而情夫被杀,丈夫意外车祸身亡。最后一个故事东野先生没有让主人公失去生命,却用那个企图谋害丈夫,而想要和情人在一起的双性恋妻子离开的背影结束了这本书。

      五个案件中最让我感触和思考的是第三个名叫《第二个梦想》的故事。

      真智子是一个一心为了让女儿理砂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将所有生活重心都围绕着女儿的母亲。当年和丈夫离婚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她将所有的精力倾注给了女儿,而忽略了丈夫。离婚后女儿并没有让她失望,勤奋努力地练习着体操,希望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获得成功,而真智子也因为陪伴女儿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个人幸福。直到有一天这个叫毛利周介的男人出现在了真智子的生活里,她忽然觉得自己是可以开始尝试接受新的幸福了。但女儿这时却因为这个牵制了母亲的心的男人而产生了杀意……案情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最让我惊叹的是真智子为了维护女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将嫌疑人身份往自己身上靠的举动,因为她说,她是为了女儿……

      “我现在这样还不是都因为你”

      “我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

      我们的身边有着太多这样每天将生活重心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嘴上说着既然生下了他就要对他负责,行动上却更多的是控制而并非真正的关爱。他们不懂得如何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他们更不懂得孩子究竟需要如何成长才能收获他们想要得到的幸福。一味地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企图用那个弱小的身躯代替自己完成所谓的“梦想”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是独生子女一代的八零九零也好,还是二胎政策开放之后的零零一零也好。孩子的出生从生理角度来看是父母基因的结合,但个体上他们绝不是父母个体的延续,他们也没有义务要承担父母在几十年都没有完成的梦想。孩子有着自己独立的发展空间,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之后,余生的一切都只能靠孩子自己去感受,路只能靠孩子自己走。我始终觉得,父母真正应该做的并不是那个牵着他们一直往前走的领路上,而应是默默跟在他们身后,看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回头召唤我们,而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关注者。

      过度关注孩子不仅仅会带来自己生活的缺失,孩子也会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情感缺失。就像故事中的理砂,一旦一直关注自己的母亲找到了另一个幸福的支撑点,孩子会觉得自己获取的爱缺失了。由此而产生的恐惧、愤怒、厌恨将会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无法抹去的阴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读《只差一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