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路性能测试怎么做?

不管是大小公司多少都会有一些性能问题,因为性能这个事情本身就不是绝对的,伴随着性能事故,总有些性能测试岗位招聘的很急,至少我的职场经历经常就是刚入职时候压力特别大,现在的性能测试叫做全链路压测,那什么是全链路压测呢,跟传统压测区别是啥呢?全链路最早是阿里提出来的,在2012年的双11,零点的时候,系统交易成功率不足50%,下单报错,购物车报错,并伴随着大量超卖,后来提出了全链路压测,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全链路压测的关键点。

 

面试过很多公司,性能测试有很多形态,一般的公司还在工具使用阶段,做下简单的监控,然后出报告,结束,这样的做法基本就是走个形式,也有的开发团队相对负责,会在压测的过程中协助诊断,看看有没有优化点,一般来说多少会发现一些问题,会有些效果,但是往往大促,又会出现其他问题,leader问不是做过压测了吗?你觉得做过,但好像又做得不够.....

 

1.什么是线上全链路性能测试:

基于真实的用户场景,实际线上环境,按照既定流量,对各个业务链路进行压力测试的过程。

 

2.为什么要做全链路性能测试:

很多公司有线下性能测试,为啥还要做全链路呢,能解决一般性能测试的什么问题呢?我认为在每个环境做性能测试是相互补充的过程,在线下的性能测试,由于机器监控,部署迅速以及相应的权限充足,我们可以迅速定位到一些性能bug,如内存泄漏,死锁,超卖等问题,但是线下的机器达到的指标不能准确的反馈到线上的实际情况,我们并不能简单通过一些充满大量经验值的公式去推算,这样的结果和拍脑袋也没啥太大差异,再加上线下环境大多以分链路,模块压测为主,所以全链路压测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诞生了,我们的前提是在线下已经模块压测完成,无明显瓶颈的情况下开展,在线上进行链路的充分模拟压测。

 

3.全链路压测的核心是什么?

无论何种测试,核心的东西一定是需求分析,那全链路性能需求分析的要点是啥呢,和传统线下性能测试有啥区别呢?

 

请求数据源:

在传统线下性能测试,一般我们拿到接口参数便开始调试,写脚本,按照场景进行测试,而线上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数据源统计,包含web端,app端,小程序端等,这个是我们的客户端数据来源,还有我们的运营商带宽占用情况,cdn节点的分布,这样就涉及到外网的压测,外网的压测相对于内网来说,会增加更多的链路或者策略,如白名单机制,防火墙,f5等等,一旦QPS和内网差别较大,这些都需要重点分析。

 

架构拓扑分析:

线上的部署结构往往比我们测试环境要复杂很多,测试环境往往是线上很小的一个分支或者按照模块进行压测,但线上各种微服务的依赖集群,中间件,db需要调研的非常清楚,多少服务器,服务器上部署实例的情况,这也是做容量测试的基础之一,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到压测的结果,以及分析的准确性,在做性能压测之前,建议按照模块做好线下链路的压测,不要把重大性能bug留在线上去暴露,举个例子,如nginx反响代理到gateway再到服务端和数据库,这是一个基本流程,那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入,比如你的gateway服务有几个节点,这么多节点部署在哪儿,是在一台服务器还是多台服务器上都是需要考虑的点,下面是我画的简图,略去了ip和节点数量,如果你在企业中实践,这些都是必备要素,如果你对这些一无所知,基本上还没有达到性能测试的门槛;

全链路性能测试怎么做?_第1张图片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分很多层次,在一般的性能压测中,我们一般会关注参数化数据和db数据,全链路压测中,还需要关注,redis数据,mq堆积,以及key的大小对实际带宽的影响,这些都跟中间件相关,一旦出现问题,对网站的影响往往是毁灭性的,带宽这块往往也是线下局域网测试不能覆盖的,线上会跨机房调用,所以尤其需要关注这块,下面我在分层说数据分析这块

1)基础数据量分析

一般来说基础数据量我们指的的数据库预埋量,这个量级一般会参考线上的量级,数据库数据量10w量级和1000w量级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性能表现,很多公司也出现过性能测试环境指标很好,上线之后性能表现很差,就是因为索引缺失在性能环境因为基础数据太少没有发现,而上线后才发现的情况。

2)压测数据量分析

在写入操作中,数据库的数据量级会随着压测时间不断增加,我们需要预估好每次性能测试写入的量级,一般来说可以通过tps*场景执行时间,对数据库数据量的激增有相应的监控和兜底方案;

3)参数化的数据分析

参数化的数据首先需要参考的就是业务规则,需要什么样子的业务数据,从哪儿获取,取值范围是什么,能不能重复,这些点都是需要你一步步去确认的,举个例子,我们需要不一样的订单号,我们通过什么样的规则去造,有的同学会用时间戳去代替,那这个规则能不能完全保证不重复呢,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性能测试场景分析:

我重点说下,如何将业务模型转化为性能测试模型;

解释一下我说的业务模型是啥,一般在性能测试中就是业务中各个接口的访问量,如下图a

 全链路性能测试怎么做?_第2张图片

 

 

图a

这是一个模块中各个接口的调用比例,刚开始我们一般只能拿到一个特定时间区域内的访问量,通过换算才能拿到比例,那拿到比例后,很显然我们不需要对所有业务都进行性能测试,有很多接口访问量非常低,但有一种情况,虽然接口访问量很低,但是很重要,要确定万无一失,我们也会把他纳入到性能的综合场景执行中,所以根据上面两个原则,我们去筛选接口组合成为性能综合场景,一般来说,我们会选取前80%的接口,如果剩余的20%有非常重要的接口也会纳入,组和成为性能测试模型,如下图b

全链路性能测试怎么做?_第3张图片

 

 注意点:

刚刚我说了,我说选取特定的时间点,那这个时间点如何选取呢,大家可能会不假思索的说选区业务访问高峰呗,在我们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多个业务高峰,按此时,我们就需要把这些业务高峰值都记录下来,因为他们的比例不可能全部一致,我们需要把每个业务高峰的比例都计算一遍,通过求同存异的原则去筛选,举个例子,双11零点的时候,前十分钟和后十分钟业务量都很大,而前十分钟可能添加购物车,浏览商品占绝大多数,零点一过,就是疯狂的下单操作,我们不太可能用同一套模型去做性能测试,上文中,我还提到选取前80%的接口,这个每家公司的情况不太一样,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说到这里,我提一点,很多同学会说你这个场景很复杂,某某公司流量复制,一键解决,很显然神化了,流量复制本身并不难,后面会有章节从测试的角度去做流量复制,难在我们的数据污染以及系统改造,涉及到技术和文化环境,这些并不只取决于测试团队。

 

 监控分析:

大多是情况下,我们会做硬件层的监控包括cpu,带宽,内存,磁盘等,然后客户端进行数据采集,指标一般也通过压测数据采集,但这些在全链路压测中还是显得还有基础,我们需要去通过更多服务器维度监控,包含各服务集群的业务指标数据,db层的实时下单数据,容器级别资源监控数据等内容,以及结合健康度指标等,在线上压测需要设置阈值,尽可能规避线上风险,防止造成用户流失。

 

压测目标的设定:

提到性能测试的目标,很多人会直观想到不就是看最高处理能力吗?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我先基于这个方面阐述,对于处理能力我们一般看最重要的三个指标,tps,响应时间,和报错率,经常会被问到这些指标应该怎么定,其实这没有统一的标准,指标是根据你所在公司的监控和实际活动摸索出来的,并不是直接拍脑袋就能决定,下面我说下行业的一些数据,大家对这些有个数据上的印象即可,并非作为标准;

Tps:我所经历过的一线互联网核心模块会在1w上下,绝大多数公司在100~1000不等;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伴随着tps而变化的,我们在基准测试底线是200ms;

报错率: 报错率一般的计算方式是场景中失败的事务数/事务总数

我们很多公司在线下压测的时候因无参考数据,可能压到拐点作为首选目标,而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一定会做线上的容量评估,一般会根据以往业绩以及流量相结合,会有一定比例增长的预估,还有通过推送转化率去评估,个人觉得可以长期做模型去进行数据积累,达到经验值的参考。

 另外性能测试目的的需求也是多样性的,比如是否超卖,有没有并发死锁,72小时稳定性如何,tps是否平稳等,并不是只追求最高处理能力。

 

流量回放:

首先来说,能做到流量回放的公司很少,这个涉及到系统的改造,关键在于数据加工这块,能达到流量回放,测试的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会少很多,但同时前期的开发改造任务也非常繁重,在阿里也一个开发团队封闭改造三个月才有一个雏形版本,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引用一种技术类型,但是做的深浅会很不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链路性能测试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