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嘎与少年:一个关于山区摇滚的夏天

住在海拔2360米的贵州大山里,罗丽欣玩起了摇滚。作为鼓手,她打出的节奏代表着音乐的灵魂。可她没有自己的架子鼓,日常练习大多靠一张放在矮墙上的哑鼓垫。

“咚咚哒,咚咚哒!”密集的鼓槌声并无美感,甚至有些烦躁,可罗立欣沉醉其中,仿佛是她自己的solo时间,每一秒都光芒万丈。罗立欣是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的毕业生,也是这所深山小学“遇”乐队成员之一。

“遇”乐队共有5名女生,现在都上初中了,随着课业压力不断增强,她们与音乐独处的机会越来越少。除了学习,这些女生有着做不完的农活和放不完的猪羊。

不过,海嘎小学还有一支“未知少年”乐队,另外5名女生正继续在山里摇滚着。吉他、贝斯、电子琴,每个音符都在撬动着未知少年。

海嘎与少年:一个关于山区摇滚的夏天_第1张图片

今年33岁的顾亚是孩子们的语文老师兼音乐老师,这位在大学主修音乐的年轻人,曾组过乐队,风格是“激流金属”,2013年还参加过长江迷笛音乐节,但音乐没给他面包,这个“摇滚浪子”选择回归体制,做了一名大山里的乡村教师。

顾亚任教的海嘎小学位于海嘎村,海嘎村所在的韭菜坪被称为“贵州屋脊”,贫瘠的自然环境,让这里长期贫困,基础教育成了大问题。面对差点儿办不下去的学校,顾亚和校长凭着一颗“摇滚心”,最终让海嘎小学活了过来,可他们仍不满足。

看着孩子们羞于表达,常常把自己疏离在世界之外,顾亚深感困惑。后来,他用音乐拨动了少年的心弦,并教会大家多种乐器。为了记录日常排练,他将孩子们玩音乐的视频发到抖音平台后,迅速走红。

抖音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并克服千难万险,在这个夏天帮他们举办了一场演唱会,“新裤子”乐队也被请到深山。当已经毕业的“遇”和“新裤子”合唱《最后的乐队》时,顾亚的眼角泛起泪光。 大山里的摇滚演唱会 在抖音直播时有142万人观看 “每当浪潮来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伤心……”这首摇滚歌曲《你要跳舞吗》,“新裤子”不知唱了多少次,而今年8月19日这次非常特殊。 那晚,一场名为“海嘎少年的夏天”演唱会在海嘎小学操场上举行,“新裤子”作为配角登场,主角则是学校里的“未知少年”和“遇”乐队。 当《你要跳舞吗》旋律响起,彭磊用副歌暖场后,“未知少年”主唱晏兴雨拿着麦克风,略带羞涩的唱起这首歌。由于紧张,她声调起低了,有些歌词被乐器声遮盖过去。 在“新裤子”鼓励下,“未知少年”调动起来,5个穿着蓝色校服裤子的女孩,很快与音乐融为一体,边跳边唱:“你你你你要跳舞吗……”摇滚之音,弥漫天际。 抖音直播这场演唱会时,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42万人,超过了15个鸟巢的人数。网友直呼被感动,很多人称赞这才是摇滚精神,这让成立一年多的“未知少年”十分开心。同时高兴的还有2018年成立的“遇”乐队。 事实上,已毕业的“遇”成员,很少再能触摸乐器,可为了这次演唱会,5名成员还是全部归位排练。吉他手李美银,曾用半年时间弹出完整的《平凡之路》,但面对彭磊的指导,她紧张到不知该做什么。 “遇”和“新裤子”在演唱会上合作了《最后的乐队》,“这是最后一首歌曲,唱完之后我们将离去”歌词唱出后,在台下的顾亚黯然神伤。 很少有人知道,几年前,这些孩子连与陌生人说话都脸红。而顾亚教给他们的第一首歌是《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随着孩子们长大后,他要面临一次次送别。 可孩子们忘记了送别烦恼,除了表演《歌声与微笑》、《童年》和《为你唱首歌》外,还用彝、汉双语演唱了由顾亚老师创作的当地童谣《海嘎之歌》。 台下观众,不像城里演唱会那样疯狂,而是用平和的目光与掌声,来感恩两支乐队和演唱会的来之不易。 “新裤子”贝斯手赵梦说,孩子们的力量太强大了,“我们不足为道,未来是他们的时代。”彭磊也邀请顾亚老师和两支乐队去参加草莓音乐节。 整个演唱会下来,顾亚都和在梦里一样。而帮他们圆梦的抖音,在今年7月份就开始筹备了,8月12日,他们组织货车载着演唱会设备从北京出发,横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进入贵州,其中仅音乐设备就重达2.1吨。 所以,当演唱会举行时,只有在背后默默努力的人,才能体会其中艰辛。 不过,喧嚣过后,孩子们的大山生活还得继续,毕竟,学业最重要。而顾亚已很知足了,在他看来,音乐不光了给孩子们艺术技巧,还教会了他们有态度的力量。 作为幕后,抖音方面希望孩子们未来人生路上,永远记得自己曾经有过一个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追逐梦想的童年。 直到现在,顾亚老师都还沉浸在梦中,他除了说谢谢外,不知如何去表达。当想起演唱会上,有乐队成员对着自己大喊:“谢谢顾老师时”,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海嘎与少年:一个关于山区摇滚的夏天_第2张图片 学校办下去,摇滚玩起来 看着学校里现在的108名学生和12名老师,海嘎小学校长郑龙满是感慨。这种场景,他以前不敢想象。 2002年,在从事教育工作第3年时,郑龙被调到海嘎小学任校长。那时的海嘎条件艰苦,村里不通水电、没有公路,从家里过去要三四个小时,很多老师都走了。 郑龙却没灰心,他下决心要把海嘎教学点办成一所完全小学,可由于师资力量贫乏,2014年以前,这所学校最多只有三个年级。到了2014年,学校只剩3个老师,14个孩子,大多还是学前班,学校差点办不下去。 也就是2014年,郑龙开始兼任山下的腊寨小学校长,很多村民们认为这是他调走的前兆,并把孩子转到腊寨小学。为此,家长们还要在镇租房子陪读,无形中增加了负担。 也正是在腊寨小学,当时42岁的郑龙,认识了27岁的顾亚。 顾亚从小自学吉他,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上大学时,成立过一支名为“目染”的乐队,担任吉他和主唱。毕业后,坚持做乐队的他,差点连饭都吃不上,本想通过创业解决经济危机,但失败了。 2014年,在父母劝说下,顾亚报了特岗教师考试,成为腊寨小学的音乐教师。恰巧,郑龙看过他的演出,还说自己年轻时喜欢吉他和摇滚。自此,这对儿“忘年交”一见如故,可除了工作,两人没干出什么大事儿。 郑龙的心里,一直在惦记海嘎小学。眼看学生流失严重,2016年暑假,他带着5位老师逐户找家长作动员,希望孩子能回来读书,因为他要办完全小学。家长们担心,万一办不下去怎么办?郑龙说,那就让孩子们自己家里去上课。 家长们选择相信老校长。那年秋天开学时,海嘎小学迎来60多名学生,并办起四年级。2016年,郑龙结束了兼职腊寨小学校长,还把三名青年教师带过来,顾亚就是其中之一。 来海嘎小学第一夜,顾亚睡不着。此前,他知道这里艰苦,却没想到苦成这样。他的宿舍在学校二楼办公室,没有水,需要和别的老师徒步十几分钟,到对面山后抬水吃。 对于有着摇滚精神的顾亚来说,生活的苦都不算苦,他却开始担忧孩子们的精神面貌。 和很多山里孩子一样,海嘎小学的学生内向、怕生、不自信,上课不敢发言,遇到老师不敢打招呼,即便开口了,说话声音很小。 来自农村的顾亚懂得这种内向和羞涩,他想让他们活跃起来。可顾亚没想到,最终打破死寂的,是音乐。 有一天,顾亚在宿舍里弹着苦闷的吉他,才弹奏了一小段后,发现宿舍门口挤满了学生,眼中流露出希望之光。 顾亚隐约觉得,可能要找到路子了,他决定教孩子们演奏乐器。于是,他把自己乐队的几把吉他都拿来了,每个和弦都有他的青春与不羁。 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天生能歌善舞,他们对音乐和乐器充满好奇,不仅有天赋,学习也刻苦。有的孩子下午放学后,主动跑来练琴,直到天黑才回家。 见状,顾亚和郑龙商量着,把乐器教学作为学校“第二课堂”。校长马上联系镇上其他学校,借来两把吉他、两个手鼓、一把贝斯和几台音响。每天午饭后,成了一些孩子的固定乐器学习时间。 顾亚和其他老师,除了教他们基本乐器演奏外,还教些乐理常识,几个学生听得有模有样。渐渐地,学习音乐的学生开始有说有笑,不再害羞,和老师交流落落大方。 见到了成效,老师们决定,把对一些孩子的乐器教学扩展到全员。顾亚发朋友圈请大家捐赠乐器,很快征集来20个手鼓。 有媒体对其报道后,公益组织先捐了15把木吉他、20把尤克里里,不久后,又有了电吉他、贝斯和架子鼓。一年后,学校整体氛围都变了,所以学生都敢自我表达。 “音乐让海嘎小学进入了最好的时代。”郑龙说。顾亚也觉得:“这次摇滚对了。” 海嘎与少年:一个关于山区摇滚的夏天_第3张图片 大山里的“放牛班” 就在孩子们学了一段时间乐器后,顾亚发现,很多学生最初的新鲜感逐渐消散,不少人把学乐器当成下派的任务。 “这完全背离了初心。”顾亚那时认为,特别需要几个主心骨和领头羊。 一次偶然机会,顾亚看到有5个女生在一起排练歌曲,效果非常不错,他就建议孩子们组个乐队。这么摇滚的想法,在贵州大山并不去多见,但早就不怯场的孩子们答应了。 然后,2018年时,海嘎小学有了第一支乐队,顾亚开始想取名叫“五朵金花”,孩子们觉得太土,她们取名为“遇”,遇见音乐的意思。另一层含义是,遇到一群愿意付出的老师。 乐队成立后,顾亚把孩子们排练的视频传到抖音平台,原本,他只想作为纪念,留给自己看,没想到一下子火起来,很多网友给留言说顾亚太牛了,就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正用音乐改变孩子们的人生。 “遇”乐队的5个女孩,也越来越摇滚。她们不仅在六盘水很多地方演出,还去过LIVEHOUSE和录音棚,最远去了天津录制节目,音乐让每个人变得自信。 鼓手罗立欣是位彝族姑娘,她觉得打鼓比起吉他更帅,是自由和霸气的象征。当初,被选入乐队时非常兴奋,因为自己从没想过,能够进入一个小乐队,而打鼓让她变得开朗起来,从前不敢说、没有做的事,现在就会说出来。 在家务农的老爸不懂摇滚,每次看到架子鼓面前的罗丽欣,都觉得很骄傲。 海嘎与少年:一个关于山区摇滚的夏天_第4张图片 其实,罗立欣家里条件很不好,她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当年海嘎小学只有一二年级时,妈妈让她留级一年,只为了等等妹妹,以便去镇里读中学时,可以一起租房、吃住,好省一点儿钱。 罗立欣说,除学习外,自己还要做农活,以后想做一名老师,如果不行,还想当服装设计师。对于架子鼓,她有些尴尬,因为很多人可以收到一把琴,但没人能资助她一套架子鼓,所以没有专属乐器的她,想打鼓时,只能借助哑鼓垫或木板。 她的妹妹罗春梅就不一样了,作为“遇”乐队贝斯手,她有着自己的乐器。 而目前现状是,除了罗立欣、罗春梅外,“遇”乐队的主唱晏兴丽、吉他手龙梦、吉他手李美银,都在去年从海嘎小学毕业,在镇上上了初中。但镇上学校没有音乐资源,她们更多精力都在学业上,几乎没再排练歌曲了。 “长大后想当老师,因为工作稳定,放假可以陪家人团聚。”李美银说。听到这些,顾亚虽有些伤感,但还是觉得欣慰。 少年明天更摇滚 现在的海嘎小学里,“未知少年”取代了“遇”乐队。 12岁的熊婷是“未知少年”吉他手,刚开始,顾亚让她排练,她不愿意,因为手上起了很多茧子。当她发现音乐能让自己缓解情绪后,现在每天能弹上1个小时,“这是一种历练,我变得更成熟了。”熊婷说。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鼓手黄玉梅,原本羞涩的她几乎不敢讲话,学鼓一年来,不但进步飞快,表演时还会玩花活,她喜欢把鼓棒扔到半空之后接住,洒脱、自由。 让顾亚感动的是,音乐在改变孩子们的同时,还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比如,“遇”主唱晏兴丽虽然毕业了,可她13岁的妹妹晏兴雨,现在担任“未知少年”主唱,她梦想当一名音乐老师,将自己的热爱传给其他人。 实际上,这个乐观女孩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晏兴雨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她们跟爸爸一起生活,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谁也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我希望妈妈能听到我的音乐。” “未知少年”还有个叫熊秋花的贝斯手,今年12岁,学习贝斯一年来,不仅节奏感明显变好,还更加开朗了,她认为音乐能净化心灵、给人带去快乐,“我与吉他手龙娇是好朋友,觉得她什么都好。” 龙娇则是“遇”乐队吉他手龙梦的妹妹,“我以前不敢和别人说话,害羞、腼腆,现在表演多了,变得特别大方。”让龙娇遗憾的是,父母从没看过她完整的演出。 网上很多人问过,“遇”和“未知少年”为什么都是女生?顾亚说,当初全部找了成绩好的,目的是不能耽误学习,结果剩下的都是女孩。不久前,“遇”乐队的鼓手罗丽欣,在初中考试时,就拿下了全镇第二的名次。其实,乐队里有过男孩,可没能坚持下来。 今年8月19日的演唱会后,顾亚在激动之余,又添了几分困惑。因为,“未知少年”也在这个夏天完成小学六年级的学业,秋天之后,就要去镇上读初中了。 不过,他的困惑有点多余。因为目前学校里所有师生,都学会了一种乐器。且已经有了后起之秀。“未知少年”吉他手熊婷的妹妹熊会就做好了“出道”准备,她的新乐队还没起名。作为主唱,她因嗓音条件好被选中,姐姐还教她弹了吉他。 顾亚说,熊会很有灵性,《海嘎之歌》中那句“泥土小路变宽敞”就是她的想法和感受。“因为我三四岁时,村里还是黄泥巴路,现在生活都变得很好了。”熊会说。 作为深度帮 助这群孩子的抖音来说, 海嘎 少年的明天会更加摇滚。 据悉,除组织那场演唱会外,抖音还联合贵州省慈善总会、字节跳动公益、壹基金向海嘎小学捐建 “益童乐园”,该站点即将启动。 而“益童乐园”主要为孩子们定制音乐教室,提供音乐书籍和乐器。 “同时,‘益童乐园’还将招募志愿者,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及文化活动,包含生命安全教育、健康卫生教育、兴趣培养、地方非遗传承和社会心理支持。”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郑龙校长看来,自己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了,海嘎小学不仅办成完小,近三年来,平均成绩都名列全镇前三。 “摇滚精神是什么?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更是一种人生表达,孩子们都做到了,每个人都能做到。”顾亚一边弹吉他,一边感慨音乐带来的力量。 作者丨李游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嘎与少年:一个关于山区摇滚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