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区块链风险提示政策解读

8月24日下午,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风险集资的风险提示》,指出不法分子以“金融创新”和“区块链”为名,通过发行“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那么,在这份文件中,有那些文字需要我们去重点解读呢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对比2013年12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和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此次《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风险集资的风险提示》,“区块链”一词是第一次出现在部委规章当中。但是使用了“打着区块链旗号”、“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理性看待区块链等问题”的表述,其实质并未否认区块链的价值。而在8月21日晚,一批区块链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被封的同时,新华社也对区块链做了正面报导。

第二,从发文机关来看,此前《防范比特币风险通知》、《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发文主体均包括为一行三会和工信部,在《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出现了网信办和工商总局。而反观这次的风险提示,工商总局已经并入市场监管总局,故这次文件当中出现了市场监管总局。在2018年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为历史,所以在这次的发文主体当中是银保监会。

除此之外,出现了公安部的身影,这表明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兴事物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已经引起了刑事侦查机关的注意,作为国家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机关,公安部此次公开发文预示着相关打着区块链旗号,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已正式进入其视线,其中释放出的信号是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已经猖獗到了一定程度。

除上述之外,因前两个文件当中都涉及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或者代币的法律定性问题,证监会一直是发文主体,而这次证监会不再是发文主体,这也与原文当中提到的“金融创新和区块链只是旗号,相关行为只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相契合

第三,和去年9.4公告相同,在本文件中,亦就相关活动可能涉及到的刑事责任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非法集资、传销和诈骗。

其实非法集资、传销和诈骗都并非刑法中某个具体的罪名,而是某种行为,这种以行为方式进行界定的方式,意在最大程度上禁止违法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集资指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而“传销”一词可能涉及的罪名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此外,“诈骗”一词涉及的罪名就有很多了,包括金融诈骗罪和其他的诈骗罪。但是从罪刑法定的角度而言,是否构成上述犯罪,需要经过法院审理,并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文件提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由此可知在境外发币和设立交易所规避国内监管的方法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这也与8月23日新京报报道提到“从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办公室获悉,前期清理整顿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和ICO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清理整顿措施提到的第一条,即对124家服务器设在境外,但实质面向境内居民提供交易服务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采取必要管控措施的内容相契合。”

第五,文件末尾对炒币的行为做了一个定性:“此类活动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而这也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衡量风险的尺度。“是不是在借新还旧”,“是否项目资金能够长期维持”,每一个投资人和经营者都应当以此标准检视自己的项目。

对于在文末出现的“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中的有关部门包括什么,到底向哪个机关,有关人士认为:对于涉及侵害金融投资者合法权益,危及国家金融稳定的,可以向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举报;对于违法违规网站,可以向网信办举报;对于这其中涉及的违法犯罪活动,可以向公安部门举报;对于涉嫌传销、非法广告的问题,可以向市场监管总局举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8月24日区块链风险提示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