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今天,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40年沧桑巨变,40载砥砺前行,深圳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上市公司与卓越的企业家。
由证券时报社发起的深圳特区40周年“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及人物”评选活动日前隆重揭晓,经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评选产生腾讯控股、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比亚迪等“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华为CEO任正非、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人获评“最受尊敬40位企业家”,康泰生物、深南电路、欧菲光等企业获评“最具潜力50家上市公司”。
在专家评审会上,大家就深圳产业发展、上市公司如何发挥集群优势助力大湾区发展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深圳的明天积极建言献策。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执行官何璁:深圳人的拼搏精神是决定性因素
深圳人有着拼搏精神,作为移民城市,绝大多数深圳人都是从原有的家园,来到深圳建设一个新家园,这是深圳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深圳在竞争中能够胜出的决定性因素,正是这种精神所在。
现在经济发展面临压力,深圳未来的投资机会,应该是紧紧把握全球供应链重整和经济内循环。内循环就是进口替代,金融行业应该积极发现和支持能够实现产品和技术国产替代的企业。虽然技术替代攻关会困难重重,但如果有企业做成了,于国、于民、于深圳、都是很好的。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沈小平:深企打造产业创新核心能力
特区建设40年来,深圳以现代服务业主导的服务经济快速成长起来,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向服务经济转型,这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深圳现代服务业体现出“两高两新、一特一优” 的特征。两高是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两新是服务领域新、服务模式新;一特是内涵元素独特;一优是人力资源结构优。在服务经济良好发展的同时,深圳制造业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布局结构上正在向高度化、合理化攀升,逐渐形成深圳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
然而,深圳的制造业仍存在创新发展的瓶颈,制造业整体上创新投入较高,但多数行业(以规上制造业为例)相对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并不理想,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平均效率偏低,均存在20%到30%的提升空间,行业之间差异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和成果产业化效率不高是影响创新效率的瓶颈。深圳制造业亟待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变革传统的路径依赖,重构具有主导能力的产业创新价值链。
目前深圳本地A股上市企业312家,其中制造业176家,占比56%。深圳上市公司在特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不断提高,成为创新活力的主力军。
国任财产保险副总裁苏自申:深圳将迎接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特区40年,所有的经济主体都收获了改革和发展红利。国有企业在这过程中发挥了保障民生,助力与赋能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地完成了腾笼换鸟,由“三来一补”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随着“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进入双循环的经济新常态,深圳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要在转型过程中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再把产业集群通过政府这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高速行进中的换挡与转型。
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当中,国企将继续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履行国企担当,与其他市场主体共同进步,通过双向良性的互动交流把整个深圳的核心领先优势继续保持下去。如国任保险的科技保险战略,就是主要对深圳科技行业进行金融赋能,助力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深圳始终处于改革创新的前沿
总结深圳这么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圳始终处于改革之前沿,勇立潮头。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来一补”低端增长走到尽头,深圳提出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2005年,深圳再次遭遇发展瓶颈,提出创建创新型城市,2008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9年8月,深圳迎来更大突破,从经济特区跃升为先进示范区。
另外一点是,深圳在创新方面积累了很强的实力。深圳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方面实力雄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超过了4.2%,连续多年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全国第一,而且率先完成了产业升级,实现了知识和创新驱动增长。从企业视角来看,深圳创新氛围非常浓厚。深圳企业总数超过200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公司超过1.4万家,著名的公司腾讯、华为、大疆都在深圳孕育诞生。深圳也成为吸引国际著名企业落户的中心,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等知名企业都在深圳设了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最近几年,深圳又有一个新的角色,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发展战略中成为创新升级领导者。一方面,深圳产业本身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深圳是粤港澳城市群的产业节点。深港合作能够进一步提升深圳的产业牵引能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深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无论市场监管、产业培育、政企合作方面都可以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未来,通过深圳、香港、澳门在技术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有可能在创新金融科技、跨境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进一步先行试点,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
深圳取得这些成绩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圳创新企业的崛起得益于政府的创新体制、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
深交所上市委委员、爱尔眼科副总裁吴士君:“三向”精神是深圳企业的宝贵财富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来,涌现出一批批优秀领军企业,表明深圳的营商生态环境好,其他省市区可以学习借鉴深圳政府的孵化经验。这些在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影响力的企业,体现了三个“向”的精神。
首先是向善,企业不但创造经济效益,而且有社会价值,贡献正能量;其次是向上,企业自身在技术上、服务上不断向上跃升,引领行业持续升级;三是向前,上市公司、企业家领袖要不畏挑战,克服困难、突破前进,现在中国经济遭遇比较大的挑战,更要砥砺前行。
这些优秀的上市公司和企业家既是前浪,同时也是后浪,他们过去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未来更要秉承创新进取精神,引领其他企业发展,产生更大的示范效应和集群效应。
回看爱尔眼科,创始人也非常不容易,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眼科集团,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自强不息、追求向善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发展得很好,今后会在大湾区加大布局。
长江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徐春:深圳本地企业将加速产业升级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的再平衡,也重塑了部分行业的竞争格局。除疫情因素外,中美贸易关系演变对深圳本地企业也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深圳作为贸易出口量第一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开展,加征关税冲击下深圳本土进出口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经营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从总量上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整体的影响依然可控,尤其是对深圳的民营企业。在贸易摩擦升温的2019年,深圳民营进出口企业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实现进出口双增长。
中美贸易摩擦对核心零部件的约束在不断增强,这也倒逼深圳本地上市企业加速产业升级。除产品及经营战略外,知识产权等基本要素也是值得聚焦的方面。近些年,伴随着贸易摩擦的升温,无论是深圳本土企业还是全国优质制造企业,都在完善供应链安全性及知识产权保护,深圳在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已走在全国前列。
在深圳的土壤中,过去培育了很多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深圳的优势也在于新兴产业的集群效应较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深圳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国海证券副总裁燕文波:深圳还需打造更多硬核科技企业
得益于市场化的开放机制,深圳快速成长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角色,并涌现了一批优秀代表性的企业。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目前的几大优势特征。2019年,深圳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公司市值达78768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超过70%,充分体现了深圳“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的特征。其次是民营企业占比高的特点。深圳上市的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超过200家,占比基本超过2/3。第三是具备头部示范效应的特点。深圳涌现出一批代表性的企业,其中不少还是民营企业,比如市值超过万亿的中国平安,还有迈瑞医疗、万科等。
同时,深圳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硬科技代表中深圳极少出现核心产业的绝对领头羊,新崛起的一批势力中代表性企业规模还不足。国海证券统计了最近一年首发金额募资超百亿或前十名企业,深圳只有一家上榜,北京、上海比较集中。
前面40年,深圳有先发优势、体制优势、包袱轻等优势,深圳后面40年如何走?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区域产业引入、完善产业链生态圈,促进深圳在强化硬核科技领域发展、优化产业链生态、培育优势战略新兴产业等各方面再上台阶。
产业引导方面,建议再加大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没有主轴或集中资源的投入很难成长,适当产业引导是有必要的。较为典型的是合肥政府,一度被称为伪装成政府的投资机构。合肥政府对产业做了认真研究和梳理,在产业引入上敢于投入重金。另一个是上海,上海打造优势企业力度也很大,比如上海张江集中了不少著名的生物医药头部企业。
产业结构方面,建议在完善产业均衡上再下功夫。深圳目前具有“信息技术+金融”两大优势产业,在国家规划的战略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方面还需加大培育力度。
生态链布局方面,继续加大引入配套的科技研发机构。深圳这些年引进了不少大学与研究院所,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构建的生态基础,短期内很难见效。只有经过长期的投入搭建成系统,才能由后端向前端形成源源不断的输出。
证券时报社社长助理朱丽:深圳诞生了很多伟大企业
5年前,深圳提出要在2020年前培育8-10家深圳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如今目标已达成。8月10日,《财富》杂志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发布,8家深圳企入选,比2019年又新增一家,新增加的企业为深圳市属国企深投控。
除了国家政策支持、深圳移民城市孕育的个人奋斗精神以外,我想可能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深圳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从入选世界500强的深圳企业名单中可以看出,活跃的民营经济是深圳成功的因素之一。8家500强企业中平安保险、华为、正威、恒大和腾讯都是民营企业。证券时报评出的深圳优秀企业有不少也是民营企业。
其次是深圳产业升级成功,不断在培育网红企业。从最早的来料加工、三来一补企业、到世界制造工厂、再到硬件硅谷,深圳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深圳政府在培育产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018年深圳确定了7大战略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
第三个成就深圳的因素就是创新。敢于创新是深圳上市公司的特点,也是深圳保证快速增长的秘诀。前不久浙江大学发布了一份题为《2020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南京列创新能力前六城市,其中深圳有43家公司上榜创新500强,仅次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