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芳华》有感

耳闻冯小刚导演的《芳华》票房好,口碑好,很想亲眼观看。终于,等来周末。我和老公、女儿、闺蜜一起去看了这部影片。

在看电影的时候,挺满意的。因为电影的视觉效果,难得的素颜美女,难得的时代特点,让我们看看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怎么生活的。剧中的演员演技不错,导演设计不错,各方面的道具的使用场景的铺设音乐的渲染都让我情不自禁地流下来。尤其是当我看到“活雷锋”刘峰追求自己的爱情结果被认为是是“流氓”,然后从一个满身荣耀满箱奖品奖状的“雷锋”变成一个流放到边远山区的伐木工人的时候。看着那个唯一理解刘峰的何晓萍,我流泪了。剧中这时的旁边:“一个从未受过善待的人,才是最能识别善良,最是珍视善良。”我哭了。

这个片子让我怀疑人性。让我觉得现实真的很残酷,一个“活雷锋”,对大家都好,一味的谦让,结局却是最可怜的。所有人看着你掉下台的时候, 绝对不会同情你,不会拉你一把,相反是看你的笑话。而且,不到三天,所有的人都忘记了你的好。你过去的好,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对冯导作品的期望值高,所以,回到家一反思这部电影,又觉得还是有很多不足,很多问题。也许是觉得这部电影好,也许是期待这部电影很棒,所以就特别能看到它的不足。

首先是,我感觉这部电影叙事方式不够好。记得看《寻梦环游记》的时候,就特别感叹编剧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故事引人入胜。这部电影总有一个琐碎的感觉。有时没有任何铺垫,就出现一个情节的发展;有时,事情有铺垫,又好似没有结果;有时,事情发展的不错,但是中间似乎没有交代清楚,就发展到下一个环节。比如,我对于何晓萍如何从一个精神病又变回一个好人,似乎情节一下子就跳出来了。尽管我看到了何晓萍在操场独舞的情节,但是我很希望有什么细节来明示这个重要环节。比如,刘峰刚刚在血流成河的地方,想英雄就义,身受重伤。一下子就切换到残废一只手臂的他提着苹果去看望得了精神病的何晓萍。我总觉得突然,作为观众,我似乎还想知道点什么。

其次,我觉得作品有点细节处理的不好。比如,为什么对于排列时候,某一位小花表演的情节跳了那么久,那个舞台排练的情节真的需要那么久吗?还有,刘峰在最后回到文工团时候,看看已经解散了的文工团早已口无一人的训练室百感交集的场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是那么的感动。我不知道是缺了什么,为什么我的观感没有达到导演想要的效果。尽管我看到了刘峰记忆里阳光下同志们排列时候的场景。还不如电视剧里《十月围城》中阿四回家看到那个李重光的家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然后,我觉得整个作品主题不鲜明,中心不突出。我们期待的是要么我们感受到文工团青年们的芳华,他们的《致青春》,要么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要么我们感受到时代的残酷,当兵的人在时代的洪流中的波折,要么是我们对于人性和现实的思考,……我感觉导演和编剧什么思想都想包含,都想你能涵盖,结果就搞得故事的模糊,许多地方都触及了内心,又似乎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有点感觉就是形式化,都是点到了那些思想,那些现实,但不够深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芳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