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书的过程往往有这些经历:选书的时候被宣传广告所吸引,买回去却发现其实并不适合自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书柜里堆积了大量的书没有动力去读。读过的书没有印象,或者无法有效的把书中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里就有上述问题的答案,他给出技巧完善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的方式,让你学会与书相处,用读书笔记帮助你理解书,从而构成个人读到的见解。
先让我们看一下笔记读书法与普通读书法的区别:
笔记读书法建议把购书清单、日常随笔、简报和读书笔记等与书相关的一切想法,都要不分种类地记载这本笔记本里。这种“一元化”的方法,有点像我们现在流行的手账,既消除了写笔记的压力,不用详细分类,随想随写;更有利于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
当然记录“一元化”读书笔记看似杂乱无章,实际则有技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点: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比如购书之前,可以根据书评推荐或者朋友介绍,列一张购书清单,记录“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就可以进行导向性购书,不再被宣传广告和促销信息所迷惑。(关于用购书清单选书,作者用了一整个章节介绍技巧,在此不做复述。)
按时间顺序书写。笔记按照顺序从前往后书写,不需要像账本一样分开区域,连写法和空间也不需要刻意区分,这样可以保持放松心态,随想随写,捕捉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
附上日期,日期格式一致。比如统一的六位数列,170928,就表示2017年9月28日。通过这种方式统一,不会造成书写混乱。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根据个人兴趣或读书倾向,人们会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惯用词,比如喜欢《权利的游戏》就惯于把“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可以写成“龙妈”,这样可以把写起来很费时间的常用语句,简化为自己能看懂的短语。
可以粘贴。为了减少我们书写时间,更有效率地利用笔记本收集信息,能粘贴的内容就尽量粘贴在笔记本上,比如报纸上的书籍广告和书评、书店里分发的传单、书的腰封和新书里夹着的出版清单等。甚至可以把书中有用的信息复印下来,粘贴在书中。
作者对读纸质书非常有心得。介绍了用什么笔来划记号、如何做标记有助于我们重读,怎样用书签边读边写。他独创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帮助我们把读书笔记控制在自己能力允许范围内,长久地坚持下去。
基于这本书给的灵感,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做读书笔记的方式。
因为我是租房状态,家里没有书架,而且一想到搬家时能带走的东西太少,可能面临不得不抛弃一大堆书和纸质版读书笔记的困境,所以我倾向于做电子笔记。
作者喜欢在书中直接标记,就像我们上学那时做的课堂笔记一样,方便于自己重读抓住重点。不过我经常处理纸质书,为新书腾位置,转赠旧书时这样标记会被人嫌弃,因此更喜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贴便利签标记的方法,另外就是做电子版读书笔记。
我习惯用豆瓣,他的网页版和手机版都很方便,我主要介绍手机版。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用微信读书或者云笔记。
一、先在搜索框找到相应书籍。默认的类别是“全部”,一般书籍会优先显示,如果相关小组或者用户名干扰信息太多,可以直接把类别换成“图书”。
二、找到图书相关页面。可以在“想读”里面,添加标签,以及自己准备购买这本书的想法,或者朋友介绍时的推荐语。
如果把想读作为购书清单,我习惯于想读的书籍控制在十本以内。这像一个任务一样,如果一本书超过一年都没有购买阅读,我就会把它清理出“想读”。
三、读书的时候,可以在豆瓣该书的界面下写读书笔记。我觉得豆瓣的设计方便之处在于:可以写下页面和章节标题。章节内容可以用“引用”工具标记成另一种字体,帮助我们区分摘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
当然,豆瓣支持拍照上传,我建议采用文字输入的方式,一则可以加深印象,二则在写书评的时候,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写笔记时的想法。
在“笔记”的页面也可以一目了然的找到该书的笔记。
四、读完后可以写书评,把这本书对你有用的部分以及你的想法整理成文章。如果书中干货太多,可以做成“思维导图”方便回忆。这样做的好处是:读书的时候有意识地去读,复读时可以很快回顾起该书内容,并且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有机会跟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