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宾:新中考 · 新挑战,初中教育如何挺直“腰杆”?原创: 马嘉宾 中小学管理 昨天

初中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后半程,又是基础教育的中间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奠基阶段和关键期。推进初中教育改革,提升初中教育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

考试招生制度是指挥棒,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给高中教育带来很大挑战,也为初中教育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制度,这对初中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初中教育有其学段的特殊性。一方面,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面临着中考压力,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应试化倾向;另一方面,相较于高中阶段,初中阶段面临毕业普职分流和升学压力,学生具有接受多元化培养和分流选拔两种需求。所以有人说,一些教育改革在小学如火如荼,在高中轰轰烈烈,在初中却波澜不惊。在新的中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推进初中教育改革,提升初中教育水平?笔者认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深化初中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初中教育要围绕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强化学科育人。

其一,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考改革明确提出,要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实践中部分学校对于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因此,各初中要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课时安排,开展教学设计、实施、评测、研究和资源开发等活动,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同时对部分学生的学科兴趣和特长进行合理引导。

其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全学科、全过程育人。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出于应试导向,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更多强调智育,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校园欺凌、学生涉毒、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都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或不足有关。为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积极探索研究德育工作规律,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内容和要素,实现全学科育人、全过程育人。

其三,加强学生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建立人生目标和方向。初中阶段既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孩童走向成人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学业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会面临成长的迷茫、学业的压力、未来的规划等诸多问题,亟须帮助与指导。为此,各初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着力开展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引领,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爱好和兴趣,破解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明确努力的方向。

其四,开发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团队活动、研学旅行,以及艺术节、体育节等节会活动,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和感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实施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克服唯学科、唯分数的倾向,真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适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为与高考综合改革相协调,中考改革也要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为此,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初中也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其一,加强工作研究,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有效策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行区域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提升其先行经验,在客观性、科学性、操作化等方面加强研究,根据新的要求完善评价指标,研究简化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确保操作程序规范简便,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要客观准确、公平公正,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全国的推进提供经验和引领。未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地区和学校则要强化研究和落实力度,否则将与高中教育、中高考改革严重脱节。

其二,注重结果反馈,发挥综合素质评价育人导向功能。初中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旨在以评价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纠正、引导和培养。因此,学校要以此为重要抓手,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重视体育锻炼、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将综合素质评价与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其三,通过课程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学校还要注意结合学生各方面发展情况,科学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学校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加强课程建设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初中教师育人专业能力

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对初中教师的结构、数量和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一,补充完善师资力量,满足课程开设需要。多年来,在许多初中都存在着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与中考有关的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教师一般能满足学校要求,但是历史、政治、地理,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教师比较甚至极为缺乏。为此,各地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标准,及时核定教师编制,加强省域内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调整,为初中配足配齐各学科教师,满足和保障初中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在选聘教师过程中,也要注意聘用“一专多能”、能够胜任多个学科或者相近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破解编制紧张条件下的课程开设问题。

其二,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领。作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育人水平。为此,初中应加强师德教育,提升师德素养,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坚强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想、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引领能力,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指导水平等。

其三,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激发教师从教热情。各初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师绩效考核办法,提高教师待遇,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安心从教,潜心育人。在此过程中,尤其要防止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论英雄的简单评价办法,要通过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提升初中科学管理水平

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保障,是适应考试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各初中必须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加强学校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其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因此要把学生摆在各项工作的正中央,在开展教育管理、教学活动中,始终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和全面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意见,让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维护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二,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为此,各初中要依据政策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

其三,切实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学校要始终尊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合理的利益诉求,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支持和相关待遇保障。此外,学校要建立相关机制,鼓励并支持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和规则制定,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意识,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成为教师的生命家园。

其四,加强课程教学指导与管理。当前,课程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进入综合改革阶段,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校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管理指导,围绕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以及教师教研管理、课堂管理、考试与作业管理等多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科学制定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落实改革任务,适应改革要求。

其五,建立现代学校治理结构。初中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坚持依法办学,建立学校章程,依据章程来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要全面接受学生、教师、社会的民主监督,建立社会参与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按制度办事,依制度问责;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要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核心,体现关心人、关怀人,凝心聚力,通过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嘉宾:新中考 · 新挑战,初中教育如何挺直“腰杆”?原创: 马嘉宾 中小学管理 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