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一第五夜 (上)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经典语句:

自我意识总是牵绊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根本不允许自己无拘无束的行动。

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只信赖、他者贡献。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没必要特别积极的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的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并不是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无条件的相信,这就是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如果你还的话我就借给你”,或者“只借给你能够偿还的份额”,这种态度并不是信赖,而是信用。

无条件的相信他人,有时也会遭遇背叛,就好比贷款保证,人有时也会蒙受损失一样,即使如此,却依然继续相信的态度就叫做信赖。

假设你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朋友,甚至怀疑家人和恋人,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怀疑,那么这样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呢?对方能感觉到你怀疑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所以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

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

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果你并不想与那个人搞好关系的话,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你自己的课题。

你现在一味的担心“被背叛”,只关注因此受到的伤痛,但是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只有拿出通过“他者信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勇气之后,人际关系的喜悦才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会随之增加。

自我接纳,只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们的课题,继而也就不难迈出迈向他者信赖的步伐了。

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因为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出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真诚的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就是自我接纳,同时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即能接纳自己,也能信赖他人。

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成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共同体感觉并不是仅凭自我接纳和他的信赖就可以获得的,还必须要有他者贡献,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贡献他人,是为了自己,不需要自我牺牲。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认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的加以实践。

这是他认为“敌人”的状态下所做出的贡献也许是伪善的。但是如果他人是“伙伴”,所有的贡献就不会是伪善的了。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可以迷路,也可以走偏,只要不再从属于纵向关系,不畏惧惹人讨厌地自由前行就可以。

无论在什么年龄,人都可以改变。

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绝对不是“大家”的错。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只凭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

口吃者是只看事物的一部分来判断其整体,工作狂关注人生特定的侧面,只不过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

按照“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还是按照“存在标准”来接受自己,这正是一个有关获得“幸福的勇气”的问题。

所有的人都能够幸福,这并不等于“所有人都幸福”,无论用行为标准还是存在标准,都需要“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也就是贡献感。

你们想要喜欢自己,想要感觉自己有价值,为此就想要拥有我对他人有用的贡献感,如果获得贡献感的常见手段就是寻求他人认可,最终就不得不按照他人的愿望来过自己的人生。通过认可欲求获得的贡献感,没有自由。但我们人类是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在追求幸福,所以幸福得以自由为前提。

所以,想要幸福,需要找到共同体感觉,有了共同体感觉,认可欲求就会消失。

进行他者贡献时,我们即使作出看不见的贡献,只要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对主观感觉即“贡献感”也是可以的。

幸福即贡献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一第五夜 (上)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