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和虚幻的间隔

最近老同学们都在看精绝 古城,言之切合原著,实是网剧中的佳品。老同学们是读过原著的,而我没有,于是他们推荐和讨论的时候,我无话可说。

正是闲,于是找来原著观看。但看了四分之一本,只觉得书中的世界跳闪腾挪,仿佛是切了碎片的散肉拼合。皱着眉连忙问同学,这书后面是否都是这样。同学答是。于是我便放下书,不再看它。

网剧我倒是看了一集。对主角第一感觉是冯小刚的模样,而对旁边的胖子的感觉却是何冰。没看第二集的原因是觉得太慢。尤其是人物对白间的停顿在我感觉中有些太长。字与字拉着长音让我觉得角色的表情都被拉长了;句子与句子的空隙也让我觉得他们的动作实在是呆滞。不过虽只一集,相较于之前同类型的剧,实在是好很多。

只可惜,即使这样,我仍不喜欢。

今天同学看了《神探杰克》,回来和我说这电影比《谍影重重5》好得实在太多,他不明白为什么评分却没有更好。我没看过《神探杰克》,于是便去看。谁知道电影刚开始,我便认出过去看过这部电影。只是估计当时看只觉得是普通,所以没有记住更多。不过说实话谍影重重5的剧情我也忘记大半了,而且因为有了经典的前三作铺垫,现在来看它实在也只是普通。只是普通归普通,相较于神探杰克,它的情节确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

我于是问同学,为什么觉得谍影重重5不行。同学于是说,里面的电脑技术那么厉害,主角根本不可能隐藏身份;而电影里的探员调用摄像头资料时的快捷,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

我突然想到过去和同学在《平凡的世界》是否真实上的讨论,以及前不久关于奇异博士的疑问。我由此便好了奇,连忙问他,既然如此他又如何看得完鬼吹灯。他于是便说,那不一样,因为在读它之前便知道书中一切都是假的,他只是去看如何假而已。我于是又问,对于故事中无法用故事解释的诸多问题他又如何看待。他于是说,鬼怪都是编的,这又不需要理由……

其后我和同学又聊了许多,有真实射击的经验是否会影响模拟射击的感觉,生活小常识在影视中错误存在是否会影响观影体验等等。

我突然觉得,就像我认为《平凡的世界》是虚构的一样。在虚构的世界里,我习惯用虚构的世界中的元素来解释虚构。如果用作品能解释作品,我便会判定虚构在作品中虚构得真实。我喜欢这样的作品,但我并不会因为作品虚构得真实便认为它真实。而当我发现我无法用虚构的作品解释作品中的虚构时,我便不喜欢它,因为作品不论在作品里还是作品外,都不真实。

而同学则与我不同。他似乎并不关注作品本身的世界。看一部作品,他会先用真实的现实解释作品。如果现实无法解释作品,则作品的世界为假。这样,作品本身便与真实毫无关系。而如果可以用现实可以完全解释作品,作品的世界则为真。作品本身就成了真实存在的现实。

当然,同学说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而已。我当然也这样认为。因为还有另一个同学,他读书和看电影的原则与我们都不相同。就像看鬼吹灯和盗墓笔记。我看不下去鬼吹灯是因为跳来跳去的不完整,后一个故事与前一个故事的世界脱节;看不下去盗墓笔记是因为越往后看,对于故事中的世界的解释便越牵强。而同学看得下这两本书,只是因为前者有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后者会做妙不可言的扣子。他并不在意作品是否完整,也不在意人物是否完整。作品对于他,只是一部单纯的作品,没有里面,没有外面,观看和读时有趣,就足够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戏剧的三种表演形式。这大概也是我无法接受日剧那种夸张表情的原因吧?

由此我也想到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否为真实?

面对真实或不真实的世界,是否有与我之前所说的三种人相似的人存在呢?那么如我一般用同一个世界解释世界的人,是否永远不会认为所处世界不为假?而一个用另一个世界感受判定所处世界的人,是否会认同当前所处世界为真呢?而用一个剥离出当前世界的世界观感受当前世界的人,是否又会活得真实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实和虚幻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