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空姐打车被害,有谁关心过行凶者的杀机?

热点事实:2018年5月5日晚,21岁空姐在下班途中遇害。

事件关联词:空姐、花季女孩、1.74大高个、滴滴打车、性侵害、残忍、单身女性... ...

事件发酵后:互联网平台监管老生常谈的话题、单身女性外出安全的思考与献策、变态杀人案件的整理、对社会的批判与情感宣泄... ...

本来我不是一个喜欢蹭热点的人,特别是悲剧热点,显得极为不道德,我敢说神州大地每天都发生凶杀案,受害者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为何此案被媒体发酵放大,无外乎是标签的力量与博人眼球的动机,直说吧,受害者和真相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娱乐至死的大众需求。

凌战不是道德君子,撰文不是指责,更不是随波逐流,这个事件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事件本身很清楚,可以预测凶手会很快落网。凌战大胆猜测,凶手不是惯犯、社交经验不丰富(学历低、性格内向、家庭出身低等),凶手有长期看色情小说等内容的习惯,缺乏与异性沟通的机会与能力,案件属于偶然发生,行凶者杀人应该是首例,应该没有前科。

如何判断呢?作案现场的残留精液等证据说明凶手根本不是蓄谋杀人,没有清理案发现场。滴滴打车有行凶者的准确身份信息和行车路线,行凶者竟然没有规避风险,说明凶手的反侦察能力为零、社交经验不丰富。死者生前的聊天记录是亮点,凶手在陌生女性面前肆意骚扰,行凶手段又是毫无章法,说明案件的后果不是凶手预期,他对后果估计严重不足,没有预谋却放心作案,目的是性侵犯,杀人是“不得已”的后果。

是什么让原本不该发生的惨剧发生呢?凶手到底在想什么?事件或许是这样,凶手在按照正常的程序载客以后,一路交谈和滴滴后台都可以得知受害人的职业等情况,长期的认知里他认为空姐是这样的职业:她们年轻漂亮、性格开放、私生活混乱等,这样说吧,他认为付出很小代价,甚至在自己的威逼下能够让坐在自己车上的漂亮女孩轻易与自己发生关系,即使用强,对方也不会有太大反应。

经过几次的“调戏”之后,对方并没有要报警或者要求下车等,凶手似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于是进一步施展自己的犯罪,达成犯罪以后,受害人的反应以及基本的常识告诉凶手:惹事情了!应该怎么办呢?杀人灭口!

结语:这样的悲剧采用多少法律手段、处罚多少互联网企业、为单身女性设计多么巧妙的防渗措施意义能有多大,基于社会偏见、社会不公平、各种不平衡产生的社会问题很多,惨剧诞生于社会。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认知一种群体、规避一些风险而已,希望《9名空姐luo死家中...》这样的文章少些吧。为受害者默哀!

你可能感兴趣的:(21岁空姐打车被害,有谁关心过行凶者的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