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货”陈坤其人和《八佰》14亿票房背后绝望的眼泪



“蠢货”陈坤其人和《八佰》14亿票房背后绝望的眼泪_第1张图片 作者 | 颜小乙 来源 | 颜小乙(ID:niduDJ) 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
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民族的历史。 热映的《八佰》,14亿票房。
然而一些抗战老兵,被遗忘了。 颜颜写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
能给他们一点关注。

1



前几天看到一件扎心的事。
一个老爷爷,头发花白,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呜呜在哭。 老伴推推他,低声安慰。 爷爷鼻子抽了两下,接着趴在桌上,身体一抖一抖,泣不成声。 原来,爷爷和老伴刚看完《八佰》。 电影结束了,那段伤痛的回忆却被勾了起来。 历史的潮水从他们身上涌过去,又刺又冷。 对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抗战老兵来说,看八佰,是一件残忍的事。 剧中有这样一幕: 楼下,浓烟弥漫。敌人架着大炮,想要将八百壮士一网打尽。 郑恺饰演的陈树生,转头,看着战友,笔直地敬了一个礼。
然后他转身,绑着炸药包,一步不回头地跳下了楼。 地上坑坑洼洼,满是尸体,着火的坦克还在噼啪乱响。 十余名战士紧跟其后,一个接一个,捧着炸药包集体赴死。 有人瞪圆了眼睛,尖声喊。 “爹!娘!孩儿不孝啊!” 有人留给世界最后一句话,是自己的名字。 “走了,俺叫刘北五。” 荧幕上,枪炮声隆隆; 荧幕外,老兵湿了眼眶。 看到熟悉的场景,有人攥紧了布满褶皱的手,有人看着看着,头低下了,身子哭的直不起来。 昔日炮火连天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八佰,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也许很快就会忘记电影的剧情,忘记导演管虎,忘记剧中演员。 然而我想借这部影片,写下那些背后的眼泪,和尘封在岁月里,一生无法愈合的伤口。

2



2005年,上海四行车库。 90岁高龄的八百壮士周福其,从湖北通城的深山,驱车千里,赶到了这。 老人家一进到屋内,看到老领导谢晋元团长的铜像就跪下了。
他鼻子哭的通红,老泪纵横,哆嗦着说: “团长啊,我来看你了……” 让老人家放不下的团长,以及八佰的真相又有着怎样的面目呢? 1937年10月26日,和日军搏杀数月后,整整75万人的精锐部队,只剩四百余孤军,而非八佰人。 他们被困在上海唯一没有沦陷的四行仓库,4天4夜没合眼,与日军做殊死搏斗。 墙被砸出窟窿,房屋被烧塌,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 团长谢晋元望着遍地残尸说: “死守阵地,四行仓库,就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 在战地记者的照片里,我们看到了这群老兵曾经的样子。 和强壮的西方士兵比,他们骨瘦如柴。 少年累的直不起腰,茫然地看向镜头。 然而,当刺刀抵在身前,半只脚迈进地狱,他们流着泪高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这段回忆,压在周福其心上。重返四行仓库,再见一眼谢团长,是老人家60多年的梦。
心愿完成,区区5个月后,周福其老人便走了。 同一年,八佰最后一位幸存老兵杨养正,也没有从痛苦中走出。 老人打仗的时候,一只眼被飞过的炮弹炸了,几近失明。 被搀扶着站到老领导墓前,瘦弱的老人驼着腰,但精神抖擞。 “报告团长,敬礼!” 可那一个庄重的仪式过后,这个平日里沉默不语的老人,突然挣开家人拉着他的手, 趔趄着扑向团长的墓碑,来回摸着谢团长的遗像,把头磕在墓碑上。
委屈地哭了。
《八佰》只是电影。但这背后,有着真实的人生: 敌人的子弹,死去的战友,无人问津的痛苦,和放不下的回忆。 遗憾的是,那些曾经顶天立地的热血男儿,被抛进了历史的角落。 他们活在教科书之外,国民视野之外,国家记忆之外。 几十年的时间,无人知晓杨养正是抗日英雄。 2010年的时候,杨养正老人安静地走了。 老人去世后,灵堂内循环播放着他唱《中国不会亡》的画面。
这是老人最爱哼的一首歌。 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血淋淋的历史。 四行仓库,只是抗战历史的一隅。 还有更多老兵,沉默地待在历史的角落,他们的眼泪,是这个时代的轰鸣。

3


抗战老兵苦了半辈子,本该安享晚年。 然而,对比为国杀敌的英勇,一些老兵的晚年,实在凄凉。 陈坤这些年,一直在做关怀抗战老兵的事。

他默默无闻地帮了一个又一个老人,替老人治病,帮老人送终,


陈坤,你真傻。
然而,通过他以及社会公益组织,良心媒体人王冕,我们看到了一些被时代抛弃的抗战老兵。 有人身无片瓦,衣食无着。
有人独居一生,家破人亡。
有人蜗居牛棚,落魄不堪。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抗战老兵孙建勋,患了老年痴呆,目光有些游离。 一打雷,他就念叨着打鬼子,邻居笑话他,疯了,脑子坏了,早就不打仗了。 老人很恼火,用拐杖敲地面。 生气地吼,“怎么不在了?就在长沙,在杀鬼子!” 他像个孩子一样,不停地念叨着,要打鬼子,要救战友。 老人不止一次做过傻事。 有天,儿媳妇在家里烧饭,孙老不见了。 家人匆忙去找,终于,他们在一处水塘里看见了老爷子。 只见老人嘴都冻紫了,身子泡在水里,嘴上振振有词。 “快!把我大刀拿过来!全体上刺刀,杀!” “人在!阵地在!” 原来,精神错乱的老爷子,掉进了回忆的漩涡,接到了赴战的命令。
老人曾是敢死队队长,在一次作战中,只有他活了下来。 几十年后,老人患了痴呆,靠儿子微薄收入,养老送终。 老人常说,他在等通知,要回去作战。 抗战老兵齐修体,住在一座土坯房里,泥塌了,砖头露在外面。 门是木头做的,家里的碗,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 这个曾在战争年代奋勇杀敌的老人,到了风烛残年,以捡垃圾为生。 他每天都会提上编织袋子,绕着村里走一圈。 老人拄着拐杖,弓腰驼背,眉开眼笑。 “夏天一天可以捡20多个饮料瓶,可以赚一块钱。”

而老人一辈子攒了1.8万元,有天被偷走了。 钱没了的时候,老人哭得很伤心。 老伴病了,卧在炕上,等着吃药。原本困窘的生活,雪上加霜。 当就着蒜瓣儿,啃着窝窝头的老人,讲起这些如烟往事,老人却没有一丝对生活的抱怨。 看着他平淡的样子,我的心像被打了一拳。 抗战老兵殷邵文,家里有一台破的二手电视机。 这台电视,是老人了解世界的唯一通道。 他和老伴相依为命,住在深远的大山里。 家里的老屋子,一到雨天就漏雨。 床后面的一堵墙,已经被雨水淋垮了。 他们得用两个塑料盆,放在蚊帐下接着。不然屋子总是淹,湿漉漉的,霉味扑鼻。 讲起抗战的事,老两口哭了。
隔着一扇门,老爷子坐在屋外,下巴紧闭。 老太太忍不住拿纸巾,不停擦泪。 时代压在他们身上的担子太重。 在拿到抗战老兵福利前,这两位老人,每月有55元的农村养老金,加起来,只有110元生活费。 但老两口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社会。 只是,老爷子经常会出神,一言不发地坐在那儿。
每天都有人悄无声息地去世。 每天也都有人在噩梦中惊醒。 我们不懂这些老兵的烦愁。 国家规定,对于抗战老兵,一次性发放5000补助金。距离上次提高抗战老兵待遇,已经过去了几年。 但除了那些被厚待的抗战老兵,还有很多人,隐居在山脚下,没钱治病,只能等死。 有人住在公厕,生活贫苦无人照料,膝下无儿无女。 他们隐藏身份,或者得不到一个正式的身份。 在革命年代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为何晚年会如此凄凉?

历史原因复杂,颜颜一个弱女子,不敢妄下言论。 我只是心痛,他们,被时代遗忘了。

4



1962年5月12号,在美国纽约州西点军校,82岁高龄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动容地说: “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 我昔日的风采和荣誉已经消失。 我在梦幻中,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又听到了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 我的耳旁回响着,反复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纵使受尽委屈和煎熬,抗战老兵们,从未放下身上的爱国情。 灵魂牵绊的圆圈中心,是国。 老兵蒋诚九十多了,腰上,纵横着长长的一道疤。 老人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在那场仗中,肠子被炸了出来。 敌军在前,他不顾疼痛,塞了回去。 扛起重机枪,歼敌400余人,一人干掉一营,甚至奇迹般地击落了一架敌军战机。 这样一位传奇英雄,却深藏功名36年,以农民自居。 老人拄着一根拐杖,总穿着一身宽大的绿色旧式军装。 老伴说,蒋诚就爱穿这身绿色军装,其他衣服几乎不穿。 几套军装膝盖、肩头、领口都穿烂了,反反复复用了几十年。 她有时候开玩笑,我把你那些破军装甩了啊! 老爷子皱起了眉。 “那衣服是用枪炮、用生命换来的。再烂,都是好的。莫说了。”
100岁的宋宝兴,不怕震天的炮火,无惧绊住脚的人头。 但当记者问,再打仗,你还去吗。 老人颤巍巍地表示,老了,不中用了。

而当二更的记者说,老爷子,你们是英雄,对国家有贡献。 老人突然不好意思了。 “让我去,我还去。”

假如战争在今天爆发,中国,绝不会输。 因为我们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兵。

这群被遗忘了的老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保护着中国。
我们有正当壮年、赤胆忠心的热血军人。 犯我中华,虽远必诛。 曾经,硝烟弥漫中华大陆,遍地硝烟,血流成河。 我们屈辱过,卑微过。 老家隔壁村,有个老爷子,经历过抗战,被吓疯了。 他目睹了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走在街上被日军抓住,奸污了。 日军强行扒光她的衣服,用最羞辱的方式,践踏着这个普通老太的尊严。 而他的几口兄弟,当兵,都死了。 最后家里,就剩他一个人。 有人却讲,中国人历史包袱太重了。 忘记过去吧。 我们向前看,才有新生。 我们能忘记吗,敢忘记吗? 不知祖宗苦,哪知今日甜? 这篇文章,我准备了5天,为什么要写? 我要清晰地让大家意识到抗战老兵有多痛,经历过战争的先人有多痛。 但其实,最大的痛是社会。 摁下伤疤,清晰地让大家感知到痛。 是因为,对待老兵的态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良心。 抗战老兵被遗忘,是社会的羞耻。 在这个流行健忘的年代,关爱抗战老兵,是一场急切的救赎。

8年抗战,近400万中国官兵牺牲。 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后代。 但我们的后代,就是他们的后代。 《中国青年报》有段话说得很好:
“文明就是一代人为另一代人考虑, 只有掌握话语权的这一代人, 为曾经呵护他们,但如今失去话语权的上一代人考虑, 文明才能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8年抗战,最后的幸存者,从近几年的仅剩2万人,一个接一个离去。 总有一天,这个数字会清零。 望提高抗战老兵待遇,让他们安度晚年。 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让英雄寒心,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悲哀。 同时,强烈希望加强国防教育,将老兵抗战热血历史写进教材。 我们的遗忘,就是背叛。 我们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 点个在看,关注就是力量。
*作者:颜小乙,90后女作家,关注颜小乙(ID:niduDJ),百万新青年聚集地,看不一样的世相,写不一样的文字。

MORE|父母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蠢货”陈坤其人和《八佰》14亿票房背后绝望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