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

闵思嘉

说到城管,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很江湖的。 你们肯定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城管的车还远远的,就有小贩开始推着车跑,一边跑还一边报信儿:「城管来了,快点跑!」比如这样。

而你的烤冷面,可能还在车上,刚打上蛋。 大家大概都不会对城管有什么好印象,前段时间「地摊经济」流行的时候,有城管打电话催小贩出摊,还被对方以为是钓鱼执法,颇有点黑色幽默了。 以这个群体为记录对象,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明天,马上就要有一部关于城管的纪录片要上映,《城市梦》。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1张图片 《城市梦》
它的导演,是前几年执导了《生门》的陈为军,至今在豆瓣还有8.8分的《生门》,可以说是我近年来在电影院看得最为揪心的一部影片。 《城市梦》也一样。 从开始制作到和我们见面,《城市梦》花了差不多六年,是国内第一部以城市管理为题材的纪录片。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2张图片 城管成为「城市管理」议题最首当其冲的群体,和他们的执法者身份有很大关系,管理者总会被视作严肃的、压制的、凶恶的假想敌,这或许是种受害者同情心理的下意识反应,导致我们往往忽略了其实城市管理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小摊贩。 而《城市梦》从一开始就打破了城管/管理者——小摊贩/受害者这个标签,反而从钉子户王天成去入手。 这,直接就置换了城管和小贩之间的强弱者关系,反而让钉子户王天成,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强者。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3张图片 因为,城管根本搞不定他。 下通知单,他撕掉;去现场勘查,他哭诉自己生活困难,撒泼打滚;打过城管之后,他又软硬兼施,去城管大队给领导下跪,求城管可怜可怜自己一家人。

对于城管——小贩这种在大家认知里,有非常固定强弱关系的记录对象,记录者很容易滑入某种立场先行,但《城市梦》的镜头却相当客观。 它甚至都不仅仅是中立,而是在以一种「怀疑主义式」的观看,去记录了王天成和城管这对立的双方。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4张图片
在镜头下,我们能感觉到王天成和城管这两股势力各自的强硬和可怜之处,换句话说,他们并不是完美弱势群体,或完美执法者。 比如,王天成对自己小摊的捍卫,已经到了有点过份的程度,他会在城管来的时候故意撒泼大闹,砸烂西瓜,引发群众围观,甚至仗着城管不能动手,故意去打执法人员,有时候连路人都看不下去。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5张图片
而城管,也会很有策略地对付王天成,比如在他来大队找人的时候提前关上门,用盾牌把他挡起来再去进行摊位占地尺寸的计算。 有意思的是,虽然是记录,但我们能从中看到不少「表演」。 比如王天成有时候其实是能意识到镜头存在的,为了自己的水果摊,他会在有镜头记录、有群众围观的时候,闹得更起劲。因为他知道,只有把事情闹得越大,越渲染自己的惨,才能受到更多关注,才能捍卫自己的小摊。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6张图片 而城管为了取胜,也会假装路人去探测王天成摊位的真实经营情况,为了避人耳目,甚至还会装成北大青鸟的招生办,在水果摊旁边也支起摊子,在「表演」的同时,暗中记录水果摊每日流水。 你并不能因为这种表演,就说《城市梦》不真实,恰恰相反,正是对这些表演不设任何立场的观看,让《城市梦》的记录处于不断接近真实的渐近线上。 因为这些被记录对象的表演,并不是基于镜头或戏剧性效果的演出,而是以生活作为舞台的反应,要么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存资产,要么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7张图片 你可以说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也会怀疑「王天成真的有这么惨吗?」「城管真的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吗?」
但那都是观众自己的疑虑,镜头从来没有给过评判,我们也因此得以不断审视王天成一家和城管的想法、底线和他们真实的工作、生活状况。 「你所见到的是事实,你没见到的,也是事实。」 王天成所表现出来的贫穷,有可能是过度渲染的,因为城管记录他一月的流水可能高达两万,反而是占道的露天经营降低了他的成本。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8张图片
城管对王天成的劝说,也可能是先给糖吃再打一耙,因为换地入店经营说得简单,但如何积累新客户才是王家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 而我们就在这种不断怀疑双方态度、立场、行为和道德的同时,深入了这两个群体之中。 在这种无预设的、不断追求真实的怀疑主义式记录中,《城市梦》缔造出了一种引导着观众去观看、接受的影像,而观众也在怀疑和追寻真相的同时,参与到了对真实影像的构建之中。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9张图片 这不仅深入挖掘了记录对象的真相,也触及了纪录片的本质。 就以王天成为例,《城市梦》捕捉到了他身上某种本质的国民性。在王天成的价值体系里,只有当街呐喊、寻死觅活、闹事到领导层的方式,才能解决问题。 这种用「拦轿喊冤」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国人的历史中有着长久的渊源,有几分撒泼,就有几分无奈。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10张图片 它起义式的、上诉式的、投名状式的抗争,是底层群体以身体暴力为自己取得尊严文明的方式,同时也是他们唯一能想到和唯一能做到的方式。 虽然说起来很悲凉,但底层群体又总是能用一种草根的粗砺去化解这种悲情。就好像我们在看到王天成闹事时,会觉得有些滑稽;看到他用洒水车的水来洗头又被撞到,会觉得好笑一样,《城市梦》对此黑色幽默的诙谐化处理,又和国民性中的这种阿Q精神形成了对应。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11张图片 王天成的「家」,和城管管理的「城市」,是《城市梦》记录的两个圆心,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是现代城市化管理中,阶层流动时必然出现的矛盾。 家,是人在城市居留下来、得以生活下去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个流动报亭,以及依靠着报亭才有据点的杂货铺、水果摊,其实就是王天成「家」的一种延伸。 我们能看到他的儿子王兆阳,在摊边的货车上合衣而躺就是一个夜晚,也能看到王天成的家里堆满了即将上架的垃圾桶、衣架、棉被。王天成的家,和他的小摊之间构成了一种互补又交融的关系。守护摊点的货物,就像守护家里的资产;守护小摊本身,更是守护自己的家和家人的未来。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12张图片
片中王天成多次提到,没有了这个摊位,他一家人在武汉就活不下去了,这话不夸张,也不仅仅是他一家人的现状。 在这背后,是近数十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填补城市基础生活岗位,以工作换取在城市落脚机会的变迁。 对于这些远离土地、进入现代化城市的底层群体来说,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和家之间形成了一体化和绑定的关系。失去糊口的工作,不仅意味着失去了家,更意味着失去了他们对于城市的价值,接踵而来的就是城市的驱逐。 这也是为什么王天成拼了命也要捍卫这个小摊,远在河南的家乡,他们三代人都回不去了。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13张图片
在这样的走投无路下,王天成的捍卫就有了三位一体的意义,捍卫小摊=捍卫资产=捍卫家庭,这不禁让人想到《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中讲到的人——家——城市之间的关系。 家,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是被神圣化的港湾,但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家又被异化为一种资产、一份资格。
城市人必须要贡献生产价值,得到社会位置,占有地理空间,拥有被消费系统认可的商铺、商品房这样的资产,才能算是在城市中立足生根,有了家。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14张图片
片中拍摄到的对占道小贩的清理,背景是武汉争取创建文明城市。
干净整洁有序的街道当然是城市现代化中的一个组成部件,但以王天成为代表的底层群体,却在现代化城市进程中成为需要被驱逐的「钉子」。
他们同样应该拥有最基本的居住权、生活权,但这种权利,却成为了要经过艰难抗争才能获得的「城市梦」。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_第15张图片 城市召唤着外来人进入自己,却又在接纳他的同时剥削他,甚至在他没能达到某种水准线的时候驱逐他。 这是城市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对人们「城市梦」的异化。 城市原本应该做一个接纳者、庇护所,但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之下,家却成为了城市的对立面,成为了要在城市中居留下来而必须要去捍卫的领地。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城市梦》早就已经走出了城管和小贩之间的矛盾。它提醒着我们赶快从阶层流动之梦里清醒过来,更反思了如火如荼的城市现代化。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ongmomgs

恋爱狗血,毁了一部国产好剧
终于有选手,敢用暴走来抗议选秀节目的高压赛制
他这个级别的导演,已经不需要终身成就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等它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