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生在南极种菜:冬天里的蔬菜长势良好

上海医生在南极种菜:冬天里的蔬菜长势良好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驻南极长城站的胡淼医生说:“这几天天天下,到今天平地积雪已经一米多深了,我们的科研栋、生活栋窗户里的灯光也被迷得芒刺闪闪。”漫天雪花,刚从蔬菜大棚回到屋里的他一边拍着漫天大雪,一边说“好冷”。

2019年12月4日到达南极长城站至今,胡淼已经驻站8个多月了。一名驻站医生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种菜。

早在数年前,同济大学就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蔬菜大棚建到南极长城站。大棚研发者之一束昱教授介绍,因为极地太阳光照非常有限,故采用“人工照明系统”来满足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需要;棚内同时采用“营养土+营养液”自动供给方式满足植物生长的营养需要,还采用“人工补暖”的方式,提供暖气,满足植物生长环境温度的需要。于是,绿色蔬菜在南北极有了生长的可能。

上海医生在南极种菜:冬天里的蔬菜长势良好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黄瓜已经种过两茬了,现在,在长城站越冬的队员共有十来个人,大家基本隔天就能吃上一根黄瓜。”胡淼医生介绍道,蔬菜都已经是第5茬了。

前年,已经在南极坚守多年的大棚最终还是被恶劣环境击中了,因为电路老化引起自燃。今年,极地中心下决心彻底修复大棚。随着36次科考运去的材料,今年春天维修启动:LED灯、加湿器,托盘、电线,防水处理......

“根据新补的LED模组情况,叶菜区只装20盏(两排),剩下的几盏加装在果菜区,电源同叶菜区一样处理。”《计划书》中的方案到边到角,细致清楚。

上海医生在南极种菜:冬天里的蔬菜长势良好_第3张图片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我们的改造工作进行了大约一星期,先是换托板、走电线,然后排灯管、捋藤蔓、排菜畦。最后,我们也把大棚的楼梯、墙壁翻新了一下。”胡淼说。

据悉,自从大棚收拾好了之后,蔬菜就成了长城站越冬队员每天每顿都有的日常了。作为2019-2020年度南极长城站驻站医生,胡淼的主要工作是让站里的同事看到花红叶绿,吃上棚里直接到锅里的蔬菜,那是补充维生素,关乎身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大事。

外貌透明且骨感的玻璃大棚在长城站是一道明丽的风景。“夏天,天气晴好时,棚里的温度一会儿就升到40℃以上,与外面0℃以下形成强烈反差。现在是冬季,白天只有8小时,太阳象征性在地球沿上旋个小弧,就下去了。”胡淼介绍,大棚蔬菜能在南极长大,得益于学校的高科技大棚技术的支撑。

棚里的无土栽培、电脑控制,LED植物生长灯等技术措施能根据蔬菜生长情况自动调节照明时长,自动灌溉系统每隔一小时向水槽内注入营养液;当房间湿度低于70%时,加湿系统将向房间内喷洒水雾。

胡淼说,去年底今年初那段时间,站里的同事们不时出现消化道、呼吸道问题,有的是环境原因、工作压力,有的就是因为蔬菜问题,因此南极种菜是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医生在南极种菜:冬天里的蔬菜长势良好_第4张图片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极地科考是一项高风险事业。12月4日,他到南极。12月9号,智利一架同型号的C130军用大力神飞机,在飞越德雷克海峡前往其南极空军基地的途中坠海,机上38人全部遇难。“我们差点就搭乘那一趟飞机了。”胡淼说,极地科考事业就是这样,“接纳残酷,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据悉,南极驻站医生派驻已多年。据同济大学东方医院极地医学中心主任刘中民介绍,东方医院2015年承担国家极地考察医疗保健任务以来,先后3次派员南极考察越冬医疗保健、3次南极大洋考察医疗保健、2次北极考察医疗保健,共8人次,他们是陈国庭(2次)、甘迪、高志光(2次)、胡淼、郝俊哲、熊凯。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医生在南极种菜:冬天里的蔬菜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