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穆赫兰道》电影词条下有一条评论,大意是如果一部电影需要配上说明书去看,它就不能算是好的作品。
但我认为,真正好的作品还是那些值得你去思考的作品。值得你去全神贯注的坐在电影院两个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值得去二刷三刷,去探寻其细节,理解它的每一处伏笔,感受它精妙的布局,揣摩导演的用意,分析角色的价值。
文丨Esther Wong
排版丨Zed
9月4日,《信条》上映,褒贬不一,仅仅3天时间,豆瓣评分也一路从8.4跌到7.9分,且还有下降趋势,令人唏嘘。
关于这部电影的解析,无论是豆瓣、知乎还是微博、微信,可以说随手一搜就一大把。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解析与不同的见解,甚至还能进行一些二次创作。
而我想说一下作为一个普通影迷看这场电影最直观的感受。
一刷:复杂情节屏蔽大脑主动思考
当我看第一遍时,看到还差最后一个片段时候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片子,但大体故事框架还是那种比较老套的拯救地球的任务,看完之后也没有那种直击心灵的Amazing的感觉,甚至中间还掺杂了一些让我极度不适的细节。
直到我看到镜头给了Neil背包上挂件一个大大的特写,才发现自己慌了神,这个关键的东西,我到底在哪里看到过?再看主角那么大的情绪波动,Neil究竟做了(或者说将要去做)什么才让主角如此悲伤?
自以为全神贯注观影,没有错过任何细节的我,此时才发觉,脑子确实已经被被烧糊了。有些东西,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
而且除此之外,观影过程中至少有两次主动放弃思考而不自知。
第一次是逆时间的萨特,抓到正时间的凯特,以此威胁正时间的主角时候。看到镜头反复了好几遍,大脑已经处于一种主动屏蔽的状态,已经完全无法判断此时反复几遍的区别与导演的用意。
第二次是最后一场大战,红正蓝逆进攻,钳形运动,蓝队从终点开始打,利用时间上的优势给红队提供剧透,红队则从起点开始打,结束的时间刚好是蓝队开始的时间。中间还穿插了Neil乱调时间的正逆四处奔走,盯着手表倒计时的细节,脑子再次开启主动屏蔽模式,放弃思考。
甚至到了主角去杀普利亚,我都没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片子结束,为脑子回旋的只有一个画面,就是萨特将凯特打倒在地,并踢了一脚,凯特绝望的躺在地上的那个镜头。并为此耿耿于怀,认为诺兰这样的表现手法严重影响了我的观感。
但当我捋清思路,准备真正去理解它(或者说去感受它)的时候,意识到这其实还是一部优秀的片子。
一部优秀的片子,不会去迎合观众的喜好,而是去引发观众的思考。(当然向凯特倒地那个镜头就没什么思考的价值了,就是影响观感。)
二刷:再次思考才能体会精妙布局
《信条》将科幻再次玩出了新花样,这不是时空穿梭,也不像终结者是未来通过改变过去从而改变未来。这是时间逆转。已经发生的就会发生,且总会发生。未来无法改变过去,现在的未来已经影响过去现在而导致现在的未来,这是一个闭环,这个片子就是带我们去感受这个闭环。
当你要进入旋转门,去逆溯时间的时候,如果没有看到逆向你的进来,你就不要进去,那是因为你死在对面了。
此刻可以揭开我在电影院懵圈的第一个催泪细节,当我看到Neil背包上那一个挂件,镜头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写,其实之前已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剧院,主角被特警控制,Neil开枪救了他;第二次就是大战中,一个逆向的尸体站了起来替主角挡了一枪。
在大战结束,Neil开车救出二人,接着说自己还有一件事要做的时候,就是要进入旋转门逆溯时间,去完成他的最后一个使命:替主角当枪。当他这次进入旋转门的时候,是看不到对面的自己进来的,因为他已经死在了过去,他知道自己死在过去,然而还是毅然决然的进去了。
而主角也是看到了这个信物,才知道那个替自己挡枪的那个逆向的人是Neil,就是此刻跟他告别,要进去旋转门的Neil。
已经发生的就会发生,且总会发生,宿命无法改变。
接着回到我大脑第一次放弃思考时候的画面:审问室里面,逆向的萨特劫持正向的凯特让正向的主角说出箱子的下落。
分析这几次重复的镜头应该分别是:正向萨特的视角、逆向萨特视角、正向主角视角、未来视角、现在视角。
然后就是令我大脑第二次宕机的那场大战,时间钳形运动。
我理解的钳形运动,它应该并非简单的镜像运动,蓝队总终点开始逆向打也是会对后来的红队的攻击造成影响的,并且利用时间上的优势给红队进行剧透,而红队也可以为蓝队提供剧透。
正反时间交汇之时就是有一栋的建筑被炸到完好无损,紧着着又被炸毁的那个时间点。
Neil也在这场大战中经历了四次逆转,完成了自己的最终使命。
当你理清了框架与时间线,又去思考其他细节的时候,疑问会再次层出不穷,当你解决了这个疑惑,去思考下一个问题,甚至又会推翻上面你对此的理解。
因此,不要试图去理解他,去感受它。
这是一部引人思考与创作的片子,是一部优秀的片子。精妙布局令人叹为观止,环环相扣的细节令人回味无穷,每一处伏笔得到回应令人像找到了彩蛋的心花怒放,每一个镜头都不曾浪费。
槽点:每个角色都像是AI
到了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吐个槽。
各个角色像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有单一设定的AI,不像一个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人类。主角的设定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甚至对凯特的感情也是为了完成主线任务,Neil(Max)的设定就是被主角招募,就是为了保护主角,为主角而死。
萨特的设定就是穷凶极恶,而他的保镖就像是《权力的游戏》中的瑟曦身边的完全没有感情的生化魔山。
而凯特这个人物,也是出于单一的设定:为了孩子忍辱负重。
此时此刻,那个萨特殴打凯特的镜头,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倒地的凯特恐惧绝望愤怒又无助,就像你声嘶力竭的呼喊,完全没有回音,痛彻心扉的嘶吼,轻描淡写的消失。
这让人感觉到极度不适。《信条》是连真人角色都像是AI,而漫威则连AI都有感情。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THE END
公众号文章推荐新规下,为了不错过更多好文,请将「毒药」设为“星标”。
文末点击【在看】,一键三联(点赞、分享、留言)。
谢谢!
往期精彩
别忘了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