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再造力”,实实在在能为行业创造价值。京东仍具备成为亚马逊的潜质。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畅牧荑
编辑 | 李奥
“一个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假设用了我们的技术,把热效率提高了0.5%,那么一年下来,这个发电厂可以节省3000多吨煤,节省经济成本200多万。如果我们的技术能在全国推广,每年大概能节省600多万吨煤,这笔煤炭相当于北京三个月供暖的煤炭总使用量,合30多亿人民币。”
“一个省级医院基本上都有1000张床位的规模,每天消耗的医疗耗材加起来大概有20吨,按照1:0.4病床和护士比例的最低要求,这些耗材需要花费400个护士一天当中20%的时间。我们的室内运送AI机器人可以替代护士完成这部分工作;从运送效率上来看,室内运送AI机器人承重能力300公斤,单趟的运送承载能力也比人工运送高出2-3倍。再加上安全性等方面因素,综合来看,大约可为医院节省50%的人力成本。”
这就是京东数科的技术“再造力”。
京东正式提“技术”的口号是在2017年。
那一年,刘强东在一篇演讲中说,要把过去12年“取得的所有成绩、所有成功都归零”,要在未来12年,“把京东所有的商业模式用技术来进行改造“,把京东变成”纯粹的技术公司”。
2019年,京东集团正式从“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电商公司”转型为“领先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如今,京东集团旗下的三大业务单元(BU)——零售、物流和京东数科——无不在用技术进行“再造”,再造自己,也再造他人。
2020年初,《巴伦周刊》中文版曾撰文,称京东未来的发展路径发展可能会类似于亚马逊。有读者指出,京东并没有拥有像亚马逊一样的云计算业务。不过《巴伦周刊》中文版在准确了解了京东的定位和在技术方面的成绩后,仍然认为京东具备成为亚马逊的潜质。
京东的技术“基因”
2020年第二季度,京东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绩单。
该季度京东的净收入为人民币2011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服务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36.4%。
正如6月18日京东在香港二次上市时,《巴伦周刊》中文版撰文所指出的:回港二次上市的京东,正处于它上市以来的最佳状态,其多年潜藏的价值优势,正在被更广泛接受,只要京东的战略和运营不发生重大起伏,应当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
当时京东的发行价为226港元,此后两个多月上涨近40%,尤其是二季度财报发布后,京东股价实现了跳跃性增长。截至8月26日收盘,京东的股价为315.8港元,特别是26日午后,股价一度升至321.6港元,总市值突破万亿港元大关。
而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增长背后都离不开技术的因素。
至今为止,提到京东,人们的第一反应仍然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电商,但是在人们不经意间,京东早已用技术将其业务模式进行了“再造”。
上半年,京东的商品营收为3082.8亿元,同比增长27.3%。于此同时,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4.8天,创下5年来新低。
这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比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客户购买商品情况的精准测算,京东能够提前预知到某一个小区在某一个时间段会对哪种商品的需求有所增加或者减少。这样可以提前将相关商品调入距离最近的京东仓库,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京东的供应链更是体现了京东在技术方面的成绩。第二季度,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近154亿元,2019年同期为99.73亿元,同比增长了54.4%。尤其是疫情期间,京东供应链脱颖而出,成为抗疫先锋。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运营着超过75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但是管理这么大面积仓库的并不是人力。
第二季度,京东物流位于廊坊经开区的新“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正式启用,该仓库配备亚洲电商行业首个大件物品自动化存储和拣选仓储系统,大大提高了空调、冰箱及家电等物品的处理效率。
目前,京东拥有28座“亚洲一号”以及超过70座不同层级的无人仓,形成了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智能仓群。
正是得益于此,京东能够在订单量创新高的618全球年中购物节期间,保持优质的物流服务体验,在全国范围内确保京东自营平台91%的包裹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近年来,京东从不吝于对技术和智能供应链的投资。2020年上半年,京东技术研发投入达到75.4亿元,连续多个季度成为中国企业中对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2020年6月18日,京东在香港二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345.58亿港元。京东表示,这笔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及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
事实上,自2017年,京东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就将技术定位为京东未来12年发展的主线。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京东的第二个12年,希望把第一个12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全部用技术来进行改造,把京东变成一家纯粹的技术公司。他当时对于电商业务的预期是,如果家里暖气坏了,只要对着京东的音箱说一声,30分钟就会有员工去家里维修;通过智能冰箱里的食物,京东可以知道消费者的口味习惯、祖籍来自哪儿、家里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孩子多大。
自那以来的三年里,京东已经品尝到了技术带来的蜕变,但是相对于12年的目标,这只是刚开始。
集大成者京东数科
讲到京东的“技术”转型,不能不提到的是“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是京东各板块中,第一个从成立之初就深耕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NLP、芯片、行为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业务板块,也是京东“技术”的集大成者。
从2013年创立到2020年,京东数科经历了2次战略升级,升级的核心就是“产业数字化”,用科技能力服务包括金融机构在内各领域的数字化升级。
2013年到2015年是京东数科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京东数科还叫做京东金融,跟蚂蚁金服等公司一样,它的主要方向还是数字金融。
2013年10月,京东金融成立,并开始独立运营,从一开始京东金融的是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是基于大数据的,当年,京东的首个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保贝”就具备了秒级放款、随借随还、按天计息的特点。之后,京东金融陆续推出国内首个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白条”、财富管理业务“京东小金库”、京东闪付等等。这些业务无不是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但所有的业务都是产品,这个阶段也叫“数字金融阶段”。
2015年,京东数科进入第二发展阶段,仍然叫做京东金融,不过主要业务已经从开发数字金融产品升级到了金融科技,做金融机构的ToB服务。这是京东数科的第一次战略升级。
京东数科发现,中国登记在案的金融机构、银行已经有4000多家。这个世界并不缺少一家新的银行,缺的是一家能够用数字科技为金融去服务的机构,帮助金融机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2015年10月,京东数科在业内首次提出“金融科技”定位,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引领 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向“金融科技”升级,并于2016年9月成立金融科技事业部,推出“ABS 云平台”,输出科技资产服务商的基础设施服务。
自此京东数科开始跟各个金融机构合作,包括跟中国银联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将在支付产品创新、联名卡、农村金融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并共同探索在大数据服务、国际业务等更多领域的合作机遇;跟中国工商银行达成全面合作关系,双方宣布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合作等等。2017年,京东数科“牵手”的金融机构超过400家,在“BATJ”几大互联网巨头中遥遥领先。
为了更好服务于金融客户,2017年京东数科推出了服务于金融机构场景拓展、获客、反欺诈、风险定价、自查交易的京东金融云;2017年在美国硅谷正式投入运营京东金融AI实验室;2017年京东白条ABS建立联盟链, 实现区块链底层技术升级,同年8月,与建元资本宣布合作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融资租赁ABS项目,项目规模为4亿元,是国内首个能够实现放、还款现金流实时登记于区块链的ABS项目。
2018年,京东数科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次战略升级,进入到当前的“产业数字化阶段”。也是在2018年11月,“京东金融”品牌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JD Digits) ,正式开始“再造”他人。
在这个阶段,京东数科意识到,自己的数字能力,不仅能够服务金融业,也可以服务其他行业。不过进入这个阶段,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京东数科第一个关注的行业是养猪行业。当时有客户找到京东数科,说在给猪上保险的时候,出现一个难题——没有办法分辨哪只猪上了保险,希望京东数科可以用数字科技帮他们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后续的落地和运行中,京东数科发现,数字科技对于养猪行业本身就有重大意义,比如光是“数猪”这一项工作就够让人头疼的,AI猪脸识别则可以用技术完美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发现让京东数科意识到自己能够在其他行业大有作为。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02月进军智能城市业务,同步发布“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基于行业领先的时空数据处理和时空AI能力,不但提供智能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公安三大垂直领域解决方案,还为政府和合作伙伴打造信用城市、AI+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现代生活服务业四大综合解决方案。
2018年7月,正式进军机器人产业,发布第一款智能机器人产品——机房巡检机器人,助力机房和数据中心智能运维。
2019年2月京东数科正式推出“JT智管有方”,这是国内首个一站式、全方位、 智能化的资管科技系统,后又升级为开放平台,“JT2智管有方”与T1金融云成为京东数科服务金融机构的“纵横一体”服务体系。
2019年11月,京东数科宣布“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落地雄安“块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2020年6月,“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落地江苏南通,为城市搭建起智能管理的数字底座,建成“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随着众多项目的落地,京东数科对其他行业的“再造”能力越来越突出。
京东数科7年发展、2次战略升级的核心就是“数字化”。
现在的京东数科,几乎纳入了多年来京东在技术领域、除物流和零售方面的全部技术储备。
从数字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产业数字化,京东数科在不断升级,它自身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2016年,京东数科引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中国太平等投资方,完成首轮 融资 66.5 亿人民币,估值 466.5 亿元。
2017年6月,京东金融股权重组完成交割,财务数据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2018年7月,签署 B 轮融资协议,引入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国有资本,投后估值超 1300 亿元人民币。也是在2018年,京东数科首次宣布全年盈利,当年,京东科技服务收入占总收入之比较2017年翻了3倍。
此外,京东也在推动京东数科在科创板上市。
京东二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6月25日,京东集团宣布与京东数科达成协议,京东将行使双方在2017年框架协议中达成的关于京东数科利润分成权的股权转换权利,并以现金方式向京东高数科追加投资人民币17.8亿元,从而持有京东数科36.8%的股权,京东数科成为京东集团的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企业。
这一举措正是为给京东数科上市铺路。7月1日,京东数科披露科创板上市辅导书,宣布备战科创板。
如今,京东数科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其服务领域早已超过金融科技,覆盖AI机器人、智能城市、数字营销等场景。
“再造”的力量
迄今为止,在这些领域,京东数科都显示了自己强大的技术“再造”力量。
京东数科出身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的再造能力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个领域,京东数科已经跟多家银行、基金、券商、保险等进行过合作,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客户推动业务的增长。
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京东数科对于最传统的火力发电工厂的再造和通过机器人为医院抗疫作出的成绩。
2018年年初京东数科进军智能城市业务,提供智能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公安三大垂直领域解决方案。该部门成立之初,就有客户寻求一些用AI和大数据解决火力发电锅炉的控制优化问题。
京东数科-火力发电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界面
中国是一个火力发电大国,火力发电占了全国62%的能源供给量。如何优化锅炉燃烧率一直是该行业的一个课题,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部分锅炉的燃烧效率基本都在90%以上,再往上提特别困难。但是鉴于煤炭的非可再生性、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提高燃烧效率的努力仍然不能放弃。
据京东负责该项目工作人员介绍,全国来看,大部分发电厂发1度电需要损耗300克左右的煤,有的是甚至达到350克。如果每一度电能够节省1-3克煤,全年累计下来,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以一个60万千瓦的火电厂为例,假设燃烧效率提高了0.5%,一年大概能节省3000多吨煤,节省经济成本200多万。如果推广到全国,这两个数字就变成600多万吨和30多亿元。也就说节省的煤炭量,相当于北京三个月的供暖所需的煤炭量。
但是对于跟计算机打交道的码农来说,理解完全没接触过的传统火力发电何其难。发电厂的锅炉是个十几层楼高的巨型建筑,有100多个核心控制量,而且对安全性的要求是变态的。
接受这一任务的团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理解相关业务知识,然后打造了一个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算法,采集了800-1000个相关主要测点近1-2年的数据,构建了一个锅炉燃烧过程的仿真器。采集的真实数据,加上模拟出来的数据,推算出主要锅炉控制量的优化推荐值,指导现场运行人员操作,达到控制优化的目的。
而且这一过程是可以不断迭代更新的。随着设备的磨损,火电机组工况往往会发生变化。新的数据驱动算法允许每半年或者一年通过最新收集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调优,在给出适合火电机组最新工况的优化控制策略。
在最近通过项目验收的国电河北某电厂,在优化后,锅炉热效率在实际上机测试中达到了最大0.55%的提升。
这一项目为该电厂提供的价值不可小觑。
如今,该团队已经承接了数个火力发电厂的项目,继续为这些工厂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是,京东数科在疫情期间为上海某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治中心设计了室内运送AI机器人,帮助医院进行手术耗材搬运。
京东数科首次进军机器人产业是在2018年7月,推出的第一款机器人是做机房巡检机器人,主要帮助机房和数据中心进行智能运维。2019年6月,京东数科正式发布室内运送机器人、铁路巡检机器人和可穿戴仿生手三款产品。
这次为这家收治中心提供服务的正是室内运送机器人。
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京东数科收到了这一需求,这家新冠确诊病例收治中心希望针对手术室进行智能化改造。
针对定制需求,进行实地勘察之后,京东数科的机器人团队经过2个月的时间对机器人产品做了硬件的升级和软件的功能升级,5月5日,组建了一个4人小团队进入收治中心,进行调试,并教会医疗工作人员如何使用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载重300公斤,采用分体设计,上面是可以直接推进手术室的小推车,下面是平板车型机器人,带有吸附手推出的功能。这个室内运送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装车和卸车,能够实现自动导航以及低电量自动回充,也支持单点运送、单点回收,多点运送等,可以把手术器械推车放在手术室门口,也可以回收。除了配送手术器械,还可以进行临时物资配送。并且能够通过传感器和雷达自动避让障碍物,如果通不过,还会有语音提示。
这些机器人在疫情期间,为该医院运送了大量物资,并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概率。
而这样的机器人在各家医院都可以大有作为。根据京东数科该团队工作人员介绍,一个有1000张床位的省级医院,每天需要消耗的输液带、耗材、器械包等数据加起来得有20吨。而这20吨物资目前基本都是靠人力完成运送的。按照医院人员的最低配置要求1:04,1000张床位的医院,必须配备400个以上的护理人员,也就是说20吨物资靠400来个护理人员运送。这大概需要耗费护理人员一天当中20%的工作时间。
从运送效率上来看,室内运送AI机器人承重能力300公斤,单趟的运送承载能力也比人工运送高出2-3倍。再加上安全性等方面因素,综合来看,大约能够为医院节省50%的人力成本。
这就是技术的“再造力 ”,实实在在能为行业创造价值。
看起来,京东的数字化改造可以用在任何行业,不过京东数科副总裁、金融科技群组总裁许凌曾表示:“对于在智能城市、金融科技、数字营销、AI技术及机器人这几个领域,京东数科会牢牢聚焦,也有信心做到行业最强;在不准备短时间投入资源或者战略上部署的领域,就开放服务层,引入第三方,将商业机会开放给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来满足客户需求。”
在准确了解了京东的定位和在技术方面的成绩后,《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已经触及万亿港元市值的京东仍然具备成为亚马逊的潜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