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国李宁在纽约时装周的亮相让整个潮流圈掀起了一阵“李宁风”,本土运动品牌也搭上了潮牌的快车。不仅娱乐圈各路明星在带货,大街小巷的潮人们也纷纷买单,年轻人身上越来越常见的“中国李宁”,几乎和champion、FILA等海外潮牌一样入了年轻人的时尚眼。
中国品牌,居然真的做到这么牛了?
来看一组数据,过去五年中,在中国公开专利申请数量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15.3%,2017年公开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突破127万件。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专利,以华为为例,其2013年至2017年的专利申请中,海外申请超过了50%。
中国正在努力走向世界舞台。
这份数据出自10月1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领先的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了《2018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报告,今年的中国创新百强报告继续以梯队为划分,将100家上榜企业分成了四个梯队。其中360成为入选该榜单第一梯队的唯一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
安全公司,可能在美国大片里看到的比现实生活中接触的更多,日常生活中连开锁公司都比安全公司的使用频率高。似乎安全公司只存活在电脑杀毒领域,就像以前李宁曝光度最高的是在运动赛场上一样。
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几年前,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普及度并不高,安全公司能做的似乎只有给电脑杀毒,但是现在,环境变了,360这家安全公司是如何进入创新百强第一梯队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360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00件,其中发明申请总量超万件;授权专利总量超过3,200件,其中发明授权总量超2,500件。这些专利的背后,就是安全技术实力的积累。
那么,从电脑杀毒来看,360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呢?
在传统杀毒领域,杀毒软件往往是以大型数据库做基础,通过特征码再辅以人工分析,完成对未知病毒的判定。起初,杀毒软件普遍运用的是McAfee开发的特征码引擎,该类引擎完全依靠已知的特征库,对未知病毒起到的查杀作用十分有限。数年后启发式杀毒引擎开始成为主流,虽对未知病毒的查杀效果有所提升,但却只能依靠工程师进行人工分析。
可以说,传统杀毒时代的工程师,和以往纺织工厂的工人,本质上没什么不一样,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作者。
2008年,故事发生了变化。
360最早一次将人工智能用于查杀病毒要追溯到2008年,在经过海内外众多安全专家长达两年的尝试后,终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的嫁接在杀毒引擎上,这也是QVM人工智能引擎的雏形。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360QVM人工智能引擎的“火眼金睛”在病毒库这个“炼丹炉”中修炼三年才出炉。
2010年11月,360向业界公布了第七代反病毒引擎——人工智能引擎QVM。它是在Vapnik的机器学习经典《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中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首次将机器学习的理论用于未知病毒识别。
也就是说,杀毒这项工作,终于可以坐上汽车了。
这款360自主研发的QVM人工智能引擎则是采取人工智能技术,用先进的算法代替人力对疑似病毒进行排查。它的技术原理是先通过对病毒样本的分析和分类形成样本向量和向量机;之后建立一个机器学习的决策机模型,利用决策树和向量机,对大量样本进行学习,从而识别恶意程序或非恶意程序。这也就是深度学习功能。
数据显示,虽然360QVM杀毒引擎无需频繁更新特征库、无需分析病毒静态特征、无需分析病毒行为,但是病毒检出率却远远超过了第一、二代引擎的总和,且查杀速度比传统引擎至少快一倍。
360QVM人工智能引擎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达近300项、国际PCT37项、美国专利25项及获得20余项著作权等等。
QVM人工智能引擎能“看到比病毒分析师更远的地方”。
窥一斑而知全豹。
360靠着众多像QVM引擎一样,先进又炫酷的技术,换来了在行业内技术领先的地位。
安全早已经不只是电脑杀毒这么单一,智能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的到来,让安全浸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智能手机需要防御病毒,智能摄像头需要抵御入侵,云需要安全守护,工业也需要安全防护……今年5月,360正式推出了安全大脑,这是全球最大的分布式智能安全防御系统,应对的是万物互联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360安全大脑背后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安全专利技术集群,累计申请3666项中国专利和337项国际专利,合计超过4000项专利。
国际安全领域的天平,正在向中国创造倾斜。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