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宙奇谭」是一个严肃活泼的成年人栏目
讲述传奇人物,奇趣话题和惊奇故事
以达到缓解焦虑和增长见识的目的
优秀作者众多,均来自广大人民群众
大家好,我是魔宙主笔朱富贵。
前不久,我和一个华人朋友聊天,聊到他的家世。
朋友姓黄,祖籍福建,因为家乡饥贫,太爷爷跟乡人出走南洋,最后落脚新加坡,开辟农田,建立学校,融入当地安定下来。
一百年间,沧海桑田,朋友不胜感慨。
其实朋友太爷爷的经历不算稀奇。清朝后期,中国各阶级人都开始迈出国门。
知识分子去西洋学知识;革命党到东洋搞革命;而下南洋的华工,只是为了谋生存。
除了东南亚,美洲和澳洲也是华工最常去的地方。
我查资料时,却看到一个没想到的地方——刚果。
1892年,中日甲午战争两年前,刚果政府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贩子,从两广地区招募了542个中国劳工。其中包括536个成年男人和6个男童。
刚果远在非洲,当时还是个由一个个部落组成的国家,为什么跑到中国招工人?
我继续看下去,才知道刚果来中国招工已经有段时间,1898年,戊戌变法的同时,李鸿章还跟刚果政府签了一个条约,叫《中国与刚果专章》。
条约简明扼要,只说了两件事,刚果和中国建交,允许中国人到刚果打工。
清政府签这个条约并不情愿,趁着李鸿章下台的空隙,清政府立刻不认账,否认了这个条约。
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总被人欺负,但让刚果逼着签下条约,还是有些匪夷所思。
我满腹疑惑,想知道那时候的刚果是什么样,那些去刚果的华工下落如何。
查过不少资料后,我发现那时的刚果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魔幻、荒诞、残酷、粗糙,突破所有想象。
一块布就能换到一大片土地,甚至包括地上的人;
人和猴子抱在一起,在动物园展出;
村子的长老会魔法,能把子弹变成水;
每个公务员手里都有一本教程,手把手教他们绑架居民;
杀人不是犯罪,是一种“终极人道精神”;
......
这些事听起来不可思议,却在当地实实在在发生。
为了曝光这些事,1909年,作家柯南·道尔在写《福尔摩斯》的间隙,专门写了一本书,描述那时刚果的景象。
这本书一出版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政府不得不回应民众的呼声。
柯南·道尔,塑造了成功的侦探人物福尔摩斯,还写过科幻、历史等小说,比如《失落的世界》。
而刚果发生的一切,都源自一个欧洲小国王的白日梦。
01
给胡子穿雨衣的国王
这个国王叫利奥波德二世,当时的比利时皇帝。
利奥波德国王的艺术照
1865年,清政府刚搞定太平天国,利奥波德这一年成了比利时新国王。众所周知,欧洲王室都是亲戚,他姑姑就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此时比利时刚独立三十年,但借着工业化的风口,发展迅猛,很快就成了经济大国。
所有工业国家都会遇到一个难题,生产的东西太多,卖不出去。
比利时面积还没海南岛大,消化不了这些工业品。邻居又都是德法这些工业大国,仓库压的货比它还多,做不成生意,得找别的出路。
其实,它的列强邻居们已经找到了出路。
一是用炮轰开新市场的大门,把货卖给新市场,比如中国;
二是直接在其他地方圈地盘,划殖民地,等于扩大了国土。
利奥波德的父亲,利奥波德一世,早想模仿邻居的行为。奈何比利时实力太弱,一没有商队,二没有舰队,无从下手。
老国王死后,皇位传给儿子。
在新国王运作下,事情开始起变化。
利奥波德二世是个怪人,不招人喜欢。
他打小谨小慎微,因为担心感冒,他雨天出门时,要给胡子套上防水袋。每天送来的报纸,必须让仆人先用熨斗熨一遍,杀死细菌后,才能阅读。
他的表姐说他很“古怪”。老国王则评价儿子“心机很深”。
利奥波德即位后,先是搭上英国的车,在中国汉口取得领事权,还强行给自己划了一片租界,又在找殖民地上野心勃勃。
他翻开地图,满世界找能插一脚的地方,从阿根廷到斐济,再到巴西,甚至考虑过租赁台湾。
但美洲和澳洲都被邻国们先下手了,比利时没上得了车。忙活好几年,利奥波德什么也没得到。
非洲出现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机会。
在中世纪之前,几乎没有欧洲人敢踏上非洲的土地,对那里只有恐怖的想象。
欧洲人把去往非洲的海叫做黑暗之海,一个传教士说:
“天空坠落成片的火焰,海水沸腾翻滚......撒旦的巨手从深不见底的海中伸出,擒住他(非洲人),他的面部和身体变得很黑。”
但在大航海之后,欧洲人的心态早就变了。
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先后进入非洲,驾轻就熟,跟非洲本地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便把非洲肢解,圈进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洲,澳洲,印度和中国。
当时非洲势力图和
中国时局图的对比
比利时想在非洲分点甜头,但知道自己是小国,贸然进入非洲,很可能惹到周围的大哥,必须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
正好当时非洲奇遇是欧洲民众的热门话题,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奴隶贸易,而这就给了利奥波德切入非洲的机会。
买卖奴隶是个大生意,把非洲人卖到美洲做苦力,欧洲人已经干了二百多年了。
但时间走到1780年,清朝乾隆年间,事情变了。
法国人在南美洲新开了不少蔗糖园,需要大量奴隶干活。但蔗糖此时是英国人的买卖,不能让法国人来分一杯羹。
于是,英国人转变奴隶贸易的态度,扯起人权的大旗,强烈反对国际奴隶买卖。
押送黑奴的场景,非常惨无人道
当时的英国世界最强,号称“日不落帝国”,几十年的立法加宣传下来,欧洲人民都信英国那套嗑儿。反对奴隶买卖在欧洲心里达成共识。
但干这一行的不光是欧洲人,阿拉伯人也在做。
欧洲探险家从非洲探险归来,对民众大肆描述,非洲人被阿拉伯人拷成一串,血肉模糊,拉到东海岸买卖,情况悲惨。
当时最有名的探险家叫亨利·斯坦利,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叫《穿越黑暗大陆》。
斯坦利和黑人的合照
书中内容详细,经历曲折离奇,配了100多张插图,图文并茂。
老百姓最爱看这类故事。斯坦利因此名声大躁,红极一时,如同真实的印第安纳·琼斯。
印第安纳·琼斯是冒险电影《夺宝奇兵》里的人物,一个考古学教授
后来人们才知道,斯坦利为了让探险更有吸引力,在经历里添油加醋,凭空杜撰,这都是他死后的事。
利奥波德找来了斯坦利,从他这得知,欧洲大国们只对非洲的海岸线感兴趣,80%的地内陆区依然控制在原住民手里。
利奥波德眼睛发光,这就是他想要的机会。
利奥波德个政治老油条,他明白事情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别人怎么看才重要。
跟现在的娱乐明星一样,利奥波德开始给自己立人设。
利奥波德开始高调关注起非洲的人权问题,通过各种渠道,痛批邪恶的阿拉伯人在非洲的暴行。
随后他成立了各种非洲协会,宣布将派调查队进入非洲,把非洲人解救出来。
利奥波德的调查队缺领队,斯坦利想回非洲又缺钱,两人一拍即合。
为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大善人,利奥波德一再宣称,他本人没有任何私心,也不会从事任何政治活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反对非洲的奴隶贸易。
他说:
“要让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文明之光进入的地方敞开大门,刺破他们头顶上的黑暗。”
利奥波德的目标是刚果,于是建立了一个“国际刚果协会”,他说这个学会类似于“红十字会”,目标是“为进步事业做出持续、无私的贡献”。
他还把斯坦利的探险队比作“十字军远征骑士”,精准地击中了欧洲人的宗教情结。
一个女爵士捐给他五万法郎,资助他的非洲事业。
一个美国作家说:
“这足以让美国人永远相信拥有国王的好处。”
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是罗马帝国天主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宗教军事活动,目的是要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十字军前后东征了九次,持续近二百年,但未获得真正的成功。
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利奥波德成功把自己塑造为正义、睿智、光明的化身。
与此同时,他的代理人斯坦利已经来到非洲,往内陆进发。
02
一块布换来的新大陆
“刚果”早先在原住民口中不是一个国名,它指刚果河,以及周围广袤的土地和森林。
斯坦利在欧洲召集了一些白人帮手,深入刚果,修建基地,为利奥波德抢夺地盘。
他把最大的基地命名为“利奥波德维尔”,后来改名成金沙萨,也就是现在扎伊尔的首都。
刚果的探险队不止斯坦利一支,斯坦利有很多对手,而且来的更早,北边地区已经被法国人占领。
时间紧迫,斯坦利干脆给这里的山川湖海都命了名,以此宣布权利,如利奥波德山、利奥波德河、利奥波德湖等等。
但这些都是小把戏,真正要在这个地区扎下根,得跟当地的原住民酋长签订协议。而对付原住民,斯坦利经验丰富。
原住民酋长
其实要刚果的原住民酋长签协议并不难,因为酋长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协议,更不用说纸上那些用外文写的法律术语。
很多酋长们接受了斯坦利的礼物——一块布料,然后按他的要求,在纸上画一个“X”,签约就完成了。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土地主权,以及土地上的一切,转让给对面的人。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几年时间,斯坦利已经获得了成捆的协议,满载而归,回到欧洲,送给利奥波德。
但此时,国王正遭遇另一件烦心事。
欧洲其他邻居突然开窍了,意识到非洲的价值,纷纷来到非洲,连之前一直没参与的德国,也搅和进来。
一时间涌进这么多强大对手,利奥波德慌神了,虽然他去的还算早,但国际社会归根到底是个比拳头的地方。
比利时实力不够,如果其他国家不承认他的领地,那斯坦利带回的契约就是一堆废纸。
因此获得一个大国的承认,就是利奥波德最紧迫的事。只要有一个承认,生米就成了熟饭,其他人也只能认了。
美国是新兴的工业大国,离非洲远,在非洲没有利益,是最好人选。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阿瑟。利奥波德买通了一个阿瑟的长期支持者,帮他在美国做宣传,给阿瑟吹耳边风。
阿瑟总统,《排华法案》也是由他签署的
当时的美国已经打完南北战争,也废除了奴隶制。
阿瑟听到的消息,都是利奥波德要教化数百万非洲人,并打击阿拉伯奴隶贩子,于是很快就承认了比利时在刚果的权利。
利奥波德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
其实美国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自从打完南北战争,美国国内就废除了奴隶制。
卸了磨就杀驴,黑人既然不再是一个生产工具,那就没有留在美国的必要。
尽管有种族隔离政策,黑人依然被视为洪水猛兽,有人说“黑人会偷偷混入......白人家庭,让无辜的女人生不如死”。
一些美国人开始呼吁南方黑人“大批离开”,要把他们送到“夏威夷、古巴、菲律宾,一切远离美国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华工那时也在美国淘金修铁路,受到了一样的待遇。
美国排华时期的宣传画“The C
hinese Must Go”
送走黑人,非洲当然是首选。
刚果新开发,需要人力,日后还可以成为新市场,对美国有百利无一害。为了送走黑人,有人甚至把刚果称为黑人的“迦南之地”。
得到美国的承认,利奥波德的游说更加顺利,很快便获得了法国、德国等国的承认。
刚果总算是攥在手里,逃不掉了。
1884年,欧洲大国代表在柏林开个会,研究非洲怎么分,也不跟非洲人商量。
1884年柏林会议开会情况
会上没有利奥波德,但他趁着会议的时机,跟很多国家签订了协议。会议结束后不久,“国际刚果协会”摇身一变,成了刚果自由邦,正式成了殖民地。
利奥波德收获丰厚,就连比利时人都不知道,他们获得了三分之一的非洲土地,相当于76个比利时。
而非洲本土人只得到了一块布。
03
鞭子下的公安军
对欧洲白人来说,生活在非洲,最大的挑战是气候和疾病。疟疾、黄热病、血尿病,非洲人习以为常,但对白人来说,都会要人命。
好在后来发现了奎宁,降低了白人的死亡率。剩下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为了让原住民交出土地,斯坦利把自己包装成神的朋友,欺骗原住民。
他从伦敦运来大量的电池,和原住民酋长会面之前,把电池绑在身上,遮上衣服,把导线顺着胳膊绕到手掌。酋长和斯坦利一握手,突然被推出个跟头,手掌刺痛。
另外一个把戏是,他不借助任何明火,在众目睽睽下点着干草,惊得原住民目瞪口呆。
他说这都是太阳神的力量,他是神的朋友,能烧干草,烧了黑人兄弟的房子自然也轻而易举。其实他就是用了放大镜。
而原住民也觉得白人不简单。
在他们的观念里,人死后皮肤会变白。这些白人就是从阴间回来的鬼魂。他们把白人叫做“鲁比”,意思是“祖先的灵魂”。
迷信和白人的伎俩骗到了一些原住民,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侵门踏户的事,最后都得打起来。
为了躲避原住民的袭击,白人登上带有装甲的蒸汽船。原住民没见过蒸汽船,根据船的声音,叫它“kutu-kutu”。
蒸汽船
更重要的是,白人装备了后膛装弹的来复枪,后来又装备了马克沁机枪,一分钟可以射出600发子弹,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原住民手里只有弓箭和长矛,差距太悬殊,很快就被打服,不再反抗,任由欧洲人摆布。
白人不会说非洲话,没法跟当地人沟通,因此管理全靠一种叫“chicotte”的鞭子。
这种鞭子的做法很讲究,先把晒干的生河马皮剪成长条,边缘尖锐,然后拧成螺旋状,锋利又有韧性。
一个传教士见过白人军官行刑:
“受刑的黑人刚开始还撕心裂肺的喊,很快就变成无力的呻吟......我亲眼看见被打的人站起来,军官还要求他们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坦白说,大部分的鞭刑,其实是黑人执行的。因为刚果实在太大了,全靠比利时人管理,根本不现实,必须要从当地拉人进来。
于是利奥波德下了命令,要把雇佣兵改编成“公安军”,分成小股部队,一般是一两名白人军官,带着十几个当地的黑人士兵。
白人领导的公安队
这支军队有19000人,是中部非洲最强大的军队,花了整个国家一半以上的预算。
花这么多钱还有另一个原因,总有一些不安定分子,反对白人统治,四处捣蛋。公安军一大任务就是收拾这些捣乱分子。
有一个部落的原住民,不堪压迫,打死了一个白人,带人逃进了山洞。
公安军守住山洞出口,点火放烟,想熏他们出来。
但村民守在里面,就是不出来。
公安军守了三个月,最后进入山洞,在洞里找到178具尸体。
因为害怕引起更大的反抗,他们引发了山体滑坡,把反抗者的尸体永远地埋在山里。
蒸汽船、雇佣兵、枪支弹药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花的都是真金白银,于是利奥波德开始索要回报。
他的原则很简单,只要来钱快的玩意,全都要。首先被看中的就是象牙。
藏在运输箱里的象牙
象牙是一种绝好的雕刻材料,不光能做饰品,还可以做刀叉、钢琴键,和贵妇们喜欢的象牙扇。有钱人喜欢,利润丰厚。
利奥波德要求刚果境内的白人官员,把刚果境内的象牙全部收集过来,包括那些还长在大象身上的。
刚果的官员发动大批猎象者,到乡野大搜索,射杀大象。再以一点布料或者珠子为代价,从猎象者手里收购象牙,或者直接没收充公,再转手卖出去。
猎杀大象后的“战利品”
利奥波德在象牙贸易中发了大财,但他依然坚称:
“我在那里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基督徒对穷困非洲人的责任;我不期望从投入的所有资金中获得一法郎的回报。”
04
人手做成的罐头
1900年前后,利奥波德在欧洲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成了人民心中的反奴隶斗士。
有人写诗歌颂他:
“海滩上,英明君主的声音在招呼他们过来”
“一心要打破非洲人身上的枷锁,击败残暴的阿拉伯人...”
舆论上的征服,巩固了暴力上的征服。
比利时人民被国王感染,渴望征服和荣耀,认为非洲人就是需要教化,盼望到非洲大显身手。
于是很多一事无成的单身汉,来到非洲,靠着镇压原住民,很快成了人上人,赚了大钱,在当地纳了一个或者多个妾。
当时英国有一家婚姻介绍所,还为在非洲的白人们,提供从欧洲“邮购新娘”的服务。
有一个白人写了一首歌,描写这些在刚果的白人,充满浪漫感情。
“他们对家人歇斯底里,
他们债台高筑,做无益的蠢事,
在一个晴朗夜里厌烦了他们的女人,
他们远走高飞,满心忧伤,前往刚果......”
某种程度上说,利奥波德确实消灭了这里的奴隶贸易。因为在这里除了白人,所有人都变成了奴隶。
科波拉有一部关于越战电影,叫《现代启示录》,电影里有一个上校,叫比尔。
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库尔茨先生,来自于一部小说《黑暗之心》,作者是康拉德。
《现代启示录》的日文译名叫《地狱的默示录》,主要讲
一名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
军官奉命去刺杀一名叛逃的美军上校。通过他在途中的经历,揭露
战争
对人性的摧残和人性最深层的恐惧。
像当时大部分欧洲人一样,康拉德相信了利奥波德宣称的崇高使命。但来到刚果后,他却只看到杀戮和掠夺。
康拉德的理想碎了一地,回到欧洲,他写下《黑暗之心》这部小说。书中的所有暴行,在现实中都有原型。
康拉德,波兰裔英国小说家,年轻时是海员,中年改行写作,作品擅长反映新旧时代交替下对人性的冲击。
康拉德称《黑暗之心》超越了现实一点点,但也只超越了一点点。
1896年,福特兄弟发明了汽车。橡胶是制造轮胎、配件的重要材料,一下成了市场上的紧俏货,价格飞涨。
橡胶来自于橡胶树。南美洲印第安人把这种树叫“流泪的树”。
但在刚果,有另一种野生藤蔓,攀爬在丛林中树上,用刀割开藤蔓的皮,流出的乳白色汁液,晾干就是橡胶。
橡胶市场巨大,南美的种植园已经种满橡胶树,但橡胶树生长周期长,要收获还得十几年。
而刚果的野生橡胶藤蔓茂盛,覆盖了近一半的领土,最重要的是随时都能割,说遍地是黄金,一点都不过分。
橡胶树和割橡胶的人
但这些橡胶对原住民来说,并不是财富,而是诅咒。
利奥波德知道橡胶树一旦长成,橡胶价格势必下跌,所以趁着窗口期多卖,拼命催促刚果官员,尽一切可能收割更多的橡胶。
根据数据,当时刚果出口的橡胶的利润率高的惊人,超过了700%。
原因就是橡胶藤蔓是现成的,只需要足够多的劳工就行。而劳工却是最便宜的。
成年男子每两周,要上交3-4公斤的橡胶,起初在附近就能割到,但很快周围的橡胶藤就被割完了,只能往森林深处去。
收割工每个月要收割24天,不能回家。晚上睡觉要钻进自己编的笼子里,防止被丛林里的豹子袭击。
为了提高效率,收割工们还得一边收割,一边晾干成橡胶。
他们把“糖浆”一样的橡胶汁液,涂抹在胳膊,大腿以及前胸上。等汁液定型,再从身上撕下来,就像撕掉一层皮。
割橡胶的劳工
因为收割工太忙了,那些来非洲传教的传教士,几乎找不到一个“等待拯救的灵魂”。
非洲人显然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一个村民问传教士:
“你说的那个救世主,能让我们不用去割橡胶吗?”
一个公安军的军官在日记上写着:
“非洲人不喜欢割取橡胶,必须逼着他们这么做。”
他用的方式就是绑架,
“只需将他们的女人抓住就行”。想要换回女人,不光要交够足量的橡胶,还得牵来两只羊。
事实上,这个方法并不罕见。刚果政府甚至给每个官员和代理人都发过一本书,叫《刚果游客和居民手册》。
书里写着“挟制人质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详细地记载了如何挟持人质的教程,足见绑架原住民有多普遍。
对于交不够橡胶的人,一顿鞭子是逃不掉的,但这只是最轻的责罚。
一个传教士来到一个营地,发现营地里点着木柴,上面烤着一大堆东西,仔细一看全是人手,数了一下,一共81个。
这些手是从交不够橡胶的工人身上砍下的。烟熏是为了防腐,好让监工官员看到时不变腐烂。
被砍掉手的黑人
一个高级官员说:
“想要在这个地区收集橡胶......必须用砍手、割鼻子和耳朵的手段。”
即使如此,利奥波德依然觉得割得太慢,要多加人手。这就是刚果千方百计从中国招工人的原因。
而我也找到那批华工一些后续消息。
那542个来刚果的中国劳工,遭到了和非洲人同样的待遇,其中300个死在工地,或者逃往丛林的路上。剩下的人后来也杳无音讯。
后来有人在非洲深处的丛林里,看到过几个逃走的华工,“他们一直朝着日出的方向走,想走到东海岸,乘船回家”。
这是他们最后的消息。
有资料估计,有数千华工被送到刚果。只有很少数幸存者有消息,他们和土著结婚,留在了非洲。
遇见解决不了的问题,普通人民都会求助于神明,祈求得到神力,帮他们解决问题。
闹义和团的时候,拳民扛着黄莲圣母,便以为有神功护体,刀枪不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非洲。
黄莲圣母,义和团组织红灯照的首领,传说叫林黑儿。传言她能施法,保护拳民不为枪炮伤害。图中为红灯照成员照片。
有一个村里的长老,自称有神物护体,能让白人的子弹变成水,伤不了人。于是村民开始反抗,烧掉了几个贸易战和布道所。
没多久,公安军就杀进村子,子弹并没变成水,穿透180个村民的胸膛。
大屠杀一旦开始,屠杀者就会被杀戮带来的权力感震撼和沉迷,停不下来。
因为扫地落下一片叶子,军官屠杀12个关押的女人质;因为一条道路没有维护好,他们会去杀掉附近村庄的小孩。
对欧洲军官来说,这些事情不值一提,他们担心的是另一件事。
为防止士兵浪费子弹去打猎,他们要求士兵对发射每一颗子弹,都要提供证据,也就是被射击人的右手。
士兵不愿意放弃爱好,为了交待上司,他们打完猎,会找几个活人,从那些胳膊上取手。
有传教士描述士兵砍村民的手:
“因为可怜的心脏跳动有力,鲜血从砍断的动脉处喷射出去,足足有四英尺远。”
一筐筐的人手出现在刚果各地,于是非洲人口中流传一个传言,“白人屋子里的牛肉罐头,其实装的都是剁碎的人手。”
牛肉罐头,看起来就不咋好吃
他们并不认为他们对待原住民有什么问题。一个白人军官说:
“我的目标是终极人道主义。我虽然杀了100个人......但饶了500个人的命。”
1924年,利奥波德死亡十几年后,经过统计,在利奥波德治下,刚果人口减少了一千万,相当于一战期间,各国战场死亡人数的总和。
刚果人受尽折磨无力反抗,只能把痛苦化成诅咒,唱在歌里。
“啊,母亲,我们多么不幸....
但是,太阳会杀死白人。
但是,月亮会杀死白人。
但是,巫师会杀死白人。
但是,猛虎会杀死白人。
但是,......”
05
园内禁止投喂黑人
利奥波德在非洲尝到甜头,又把眼光挪向了东方——中国。他认为中国也是另一块“巨大的非洲蛋糕”,绝对得切一块出来。
恰巧中国正在修铁路。利奥波德从清政府手中承包下卢汉铁路,也叫京汉铁路,赚了一大笔。
他称卢汉铁路为“中国的脊柱”,他说
“如果把这条路线给我,我还能从骨架上弄下一些肉来。”
卢汉铁路
他按照在非洲得到的经验,往甘肃派遣探险队,想找煤矿,再发一笔。
虽然计划被义和团打乱,但贼不走空,他借着八国联军的威风,在庚子赔款上,狠狠敲了中国一笔竹杠。
利奥波德发了大财,有一次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聊天,说到皇室日益衰落,抱怨说:
“除了金钱之外,我们这些国王真的一无所有。”
1897年,布鲁塞尔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最受欢迎的是刚果成果展,主题是“野蛮与文明”,展出包括了非洲的毛毯等物品,但最主要部分的267个黑人,其中有男人、女人和小孩。
布鲁塞尔世博会
这些人被分为两组,一组被安置在“未开化村”,一组被安置在“开化村”。
衣衫褴褛的原住民对比装备整齐,还有军乐伴奏的公安军,差距明显,以此彰显利奥波德的教化成果。
但群众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像逛动物园一样,往村里投掷食物,黑人吃了食物消化不良,逼得工作人员不得不挂上“黑人由管理委员会喂食的牌子”。
因为黑人被套上睡袍,有的男游客因为“没看到传说中袒胸露乳的黑人”而失望而归。
1906年,一个叫本迦的刚果黑人,在纽约动物园猴子馆,和一只红毛猩猩关在一起,传言黑人会磨牙,好方便吃人,为了满足看客的猎奇心理,他还得把牙齿展示出来。
本迦和红毛猩猩
后来本迦被一个传教士救出来,在美国生活了10年,然后自杀了。
无论黑人华人,在他们眼中都不算同类,只是牟利的工具。
06
杀人魔的忘年爷孙恋
利奥波德名望越来越高,其实就是利用了欧洲人不了解非洲真实情况。
但刚果的事情并不是密不通风的,尤其他的伟大到处被人赞颂,很多人想去刚果,看看那些巨大的成果。
但刚果的真实情况,让他们大跌眼镜,非常愤怒。
有一些人道主义者通过报纸,试图把非洲的真实情况传播出去。
但这些都是徒劳。
一些记者发现自己不再能进刚果,理由是他们“不友好”。接着,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书籍,集体赞美利奥波德。
一个作家写他在刚果打猎的时候,发现当地人“喜气洋洋,心满意足”。
《国家报》花整个版面给利奥波德唱赞歌,后来干脆把利奥波德的法令登在报上,以示支持。
有人甚至曝光了被砍掉右手黑人的照片,但《刚果人论坛报》却说:
“个别不幸的人,手上患肿瘤,简单的外科手术治疗就是把手砍掉。”
这当然都是利奥波德找人搞出来的,他利用行政拦住记者,买通报社给他写软文,把自己的行为维护的完好无缺。
但他万万没想到,事情坏在一个小职员身上。
这个职员叫莫雷尔,是个英国人,是埃尔德·邓普斯公司驻比利时的代表。
他清点账目的时候发现,公司的账目和刚果政府对外公布的账目差别很大。
正义的莫雷尔
刚果政府进口了大量武器,用途不明,另外本应该交给刚果政府的钱不知去向。
经过调查,莫雷尔找到了背后操作一切的元凶——利奥波德二世国王。
莫雷尔写道:“我撞见的是一个秘密杀人团伙,他们的头目居然是国王。”
莫雷尔觉得要把这里的真相传播出去,改变刚果的状况。又知道自己力量很小,扳不倒利奥波德,必须借助更强大的力量。
他把目光投向了英国政府。
莫雷尔把刚果的状况反映给英国政府,还不断给政府戴高帽子,称赞英国政府对待殖民地仁慈,要英国政府阻止利奥波德的暴行。
英国政府不吃这一套,无论刚果还是利奥波德,都吊不起政府的兴趣。
莫雷尔只能调动群众的力量,给英国政府施压。
莫雷尔知道说再多的语言,也不如让民众用眼睛看见,于是他使用了新的媒体形式——照片。
莫雷尔从传教士手中弄来一大堆原住民的照片,挑出了其中60张照片,包括被砍手的村民和砍下的手,把这些照片在各个集会上展示给大众。
一个黑人盯着地上的手脚出神,而这些的手脚来自于她女儿
这些照片发挥了很大的效力,所有民众都被照片的内容震住了。
此外,莫雷尔还找朋友柯南道尔帮忙。
柯南道尔根据莫雷尔的材料,写了一本书叫《刚果的罪恶》,第一次出版就买了两万五千册。
莫雷尔和朋友们的行为,掀起了跨国抗议的海啸,登在全世界的报纸上。
远在美国的马克吐温也受到感染,写了一部《利奥波德国王的独白》,以此讽刺利奥波德的虚伪。
马克·吐温,美国的幽默大师,早期经常写幽默有趣的散文,后期文章以反映人性虚伪,伪善为主。
但利奥波德依然从容应对这一切,用更猛烈的舆论为自己辩护,打压抹黑这些指控他的人。
如果一切如常,莫雷尔很可能像之前那些记者一样,随着民众失去热情,就偃旗息鼓了。
但利奥波德却先犯了错误。
利奥波德的婚姻并不幸福,他的三个女儿也跟他闹翻。以至于他到死都不让女儿们分他一分钱财产。
他还有恋幼女癖。仆人说国王经常出入伦敦一家高档风月场所。
“每月支付800英镑,该场地给他源源不绝地提供年轻女性,其中一部分女性的年龄为10-15岁,必须保证都是处女。”
1900年,65岁的利奥波德遇见了16岁的卡洛琳。
卡洛琳是个妓女,拉皮条的是她男友。但利奥波德爱得热烈,连爷孙辈年龄差都拦不住他,他疯狂追求卡洛琳。
两人之间调情非常高调,老头称女孩为“小美人”,女孩称老头为“老头子”。
相较于刚果发生的事,民众显然对这件事更感兴趣,报纸花了大篇幅报道这个花边新闻。
莫雷尔趁机把刚果的事联系起来,批评利奥波德。
讽刺利奥波德的漫画
卡洛琳为利奥波德生了两个儿子,第二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有一只手先天畸形。
一个杂志画了一副漫画:“利奥波德抱着新生儿,周围是被砍掉手的刚果人尸体。”漫画的标题是:上天的报应。
除了桃色丑闻,利奥波德其他事也爆雷了。
比利时人民发现政府在刚果挣了那么多钱,却依然赤字严重,背了一屁股债。后来他们知道政府不是不想还钱,是没收到钱。
这些钱全进了利奥波德的钱袋,转化为他的“小美人”的衣服和别墅。
这下利奥波德不但名声扫地,还成了人民公敌。1907年比利时政府要求利奥波德把刚果交出来,由政府接管。
但利奥波德怎么可能放弃嘴里的肥肉,撒泼打滚,就是不给。比利时政府跟他扯皮扯了一年多,最后终于达成协议。
政府需要承担利奥波德外借的3200万的债务,并分期付给利奥波德5000万法郎。
利奥波德说这是“对他在刚果上的巨大牺牲,做出的感谢。”
但比利时政府并没吃亏,协议决定,这些钱都由刚果政府承担。
07
国王的鬼魂永不散
失去刚果的第二年,74岁的利奥波德突然病得很重,原因是“肠道堵塞”。
他知道自己活不久了,立下遗嘱,把他的钱都留给了“小美人”卡洛琳,然后就咽气了。
据估算,利奥波德生前从刚果赚了大概2.2亿法郎。
他的“小美人”第二年就带着这些钱,跟前男友结婚,也就是那个皮条客,过上了逍遥日子。
荒诞的是,整个欧洲最不想利奥波德死的人,正是他的对手莫雷尔。
莫雷尔深知,利奥波德只是一个妖魔化的靶子,他的真正的目的是促进刚果制度改革。
利奥波德一死,靶子就没有了,群众便不会关心这个问题。
尽管他拉着柯南道尔这个大作家站台,尽量维持话题热度,但大众的热情依然逐渐散去。
莫雷尔最后只能承认,刚果移交比利时政府,只能算“部分胜利”。
不得不说,比利时政府接手之后,残暴对待村民的报道确实少了,但并不是比利时政府更仁慈,只是他们用了一种更巧妙的方法——征人头税。
因为税赋很重,村民只能进入橡胶、棉花种植园劳动。但传教士和人道主义者不反感这些行为,不会写报道曝光。
利奥波德虽然死了,阴魂依然笼罩在这片土地,从未消散。
事实上,“非洲开发”才刚刚开始。
一战中,比利时为了加入协约国,为捞点好处,发动几万刚果人作搬运工,累死病死了近两千人。
正在劳动的南非劳工
1920年以后,刚果各地相继发现了铜、黄金、锡矿、矿井寻找劳工的方式,和割橡胶找人的方式一模一样。
二战时候,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丢下两颗原子弹,其中80%的铀来自刚果。
当时盟军的装备需要橡胶,无数的非洲村民只得再次走进雨林,寻找野生橡胶藤蔓。
小男孩和胖子原子弹
最后的最后,白人们赢得了所有的利益和荣耀,非洲人损失惨重,却一无所获。
在巨大的利益下,道德抗争毫无作用,一切回到了原点。
事实上,刚果发生的事情并不特殊,法属殖民地,葡属安哥拉,德属喀麦隆都出现了强迫非洲人劳动的制度,跟割橡胶没有区别。
在法国殖民地,橡胶的产量和子弹的消耗量曲线完全一致。在一个基站里,橡胶“高产”的月份,要消耗掉400发子弹。
为了纪念攻占巴士底狱,一个白人把一根雷管插进黑人的直肠,然后引爆,血肉横飞,残暴程度不比刚果少半分。
离开非洲,放眼全球,美洲的印第安人所剩无几,澳洲土著几乎绝迹,下场比非洲黑人还惨。
印第安人是欧洲人对美洲土著的统称,后来通行于世界,并非单指某一民族或种族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现代文明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自由贸易,保护人权,意识形态,大多时候都只是包装宣传的口号,本质只有一个——掠夺。
利奥波德被拎出来暴锤,也是这个原因。
莫雷尔挑战利奥波德的时候,很有分寸,只针对利奥波德治下的刚果,绝对不触及到其他国家,他知道那些大家伙惹不起。
人分三六九等,国家也是如此。事情闹出来时,总要给民众一个交待,总得有人去做替罪羊。利奥波德就是如此。
但人的记忆很短暂,人的感情又很善变。
利奥波德死后,他的罪行很快就被人忘记。
民众开始用他的名字命名道路,修建歌颂他功绩的雕像,其中有一座利奥波德骑马的雕像,台下是仰望国王的刚果人民,满眼崇拜敬爱。
利奥波德骑马的雕像
还有一座金色雕像,雕像中利奥波德一脸慈祥,一个非洲幼儿伏在他的肩上,安然入睡。
利奥波德怀抱非洲幼儿
丛林中发生的一切都被深埋进土里,抹得干干净净,如同从未发生。
唯有国王的鬼魂漂浮在半空,凝视一切,永不消失。
参考文献:
1.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亚当·霍赫希尔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利奥波德二世(1865-1909)与中比关系研究,林春花,福建师范大学
3. 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以康拉德、莱辛、奈保尔为中心,岳峰,苏州大学
4. 扎伊尔独立前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王春良
5. 十七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英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廖庭萱,吉林大学
6. 一八九八年中刚(扎伊尔)条约与华工,艾周昌,社会科学战线
7. 《中国与刚果专章》的考证和研究,龙向阳,何玲霞,非洲研究
8. 剁手剁脚残杀1000万人,这个欧洲富国踩着黑人的鲜血发家,英国报姐
扫码打赏好文章
▼
世界从未如此神秘
●
We Promise
We Are Original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