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学习机器学习常见算法,并做相应的数学推导。
具体的数学推导见文件夹中的pdf文件。本word是对上面的算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机器学习模型 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下面,通过上面的流程理清各个算法:
我们可以用一条线y = wx+b尽可能逼进原样本点,但是
原本我们的样本x都是由模型f(w)生成的,但是在外界干扰的条件下,模型f(w)对x的输出(即y)会有所改变。我们 假设这个干扰 服从高斯分布 均值为0,方差为 σ
误 差 干 扰 ε ∼ N ( 0 , σ 2 ) 干 扰 下 样 本 标 签 y = f ( w ) + ε = w T x + ε 则 y 也 服 从 正 态 分 布 y ∣ x : w ∼ N ( w T x , σ 2 ) 即 p ( y ∣ x ; w = 1 2 ∗ π ∗ σ ∗ e x p − ( y − w T x ) 2 2 σ 2 ) 误差干扰 \ \ \varepsilon \sim N(0, \sigma^{2}) \\ 干扰下样本标签 \ \ \ y =f(w)+\varepsilon = w^Tx+\varepsilon \\ 则y也服从正态分布 \ \ \ y|x:w \sim N(w^Tx, \sigma^2) \\ 即\ \ \ p(y|x;w = \frac{1}{\sqrt{2*\pi}*\sigma}*exp{-\frac{(y-w^Tx)^2}{2\sigma^2}}) 误差干扰 ε∼N(0,σ2)干扰下样本标签 y=f(w)+ε=wTx+ε则y也服从正态分布 y∣x:w∼N(wTx,σ2)即 p(y∣x;w=2∗π∗σ1∗exp−2σ2(y−wTx)2)
转为优化问题(这里通过极大似然估计MLE)(如果是用损失函数的方法那就是最小二乘估计)
希 望 找 到 一 组 w , 使 得 模 型 的 似 然 P ( Y ∣ X ; w ) = ∏ i = 1 N p ( y i ∣ x i : w ) 最 大 化 这 里 p ( y i ∣ x i : w ) 上 面 已 经 给 出 , 所 以 我 们 已 经 可 以 完 全 表 示 出 模 型 的 似 然 P ( Y ∣ X ; w ) 即 w ~ = a r g m a x ( l o g P ( Y ∣ X ; w ) ) 希望找到一组w, 使得模型的似然\ \ P(Y|X;w) = \prod_{i=1}^{N}p(y_i|x_i:w) 最大化 \\ 这里p(y_i|x_i:w) 上面已经给出,所以我们已经可以完全表示出模型的似然 P(Y|X;w) \\ 即\ \ \widetilde{w}=argmax(log \ P(Y|X;w)) 希望找到一组w,使得模型的似然 P(Y∣X;w)=i=1∏Np(yi∣xi:w)最大化这里p(yi∣xi:w)上面已经给出,所以我们已经可以完全表示出模型的似然P(Y∣X;w)即 w =argmax(log P(Y∣X;w))
求解上面的最优化问题
使用梯度下降发,求偏导即可。(具体数学看文件夹里面的pdf)
求 解 出 最 终 模 型 w = ( x T x ) − 1 x T Y 模 型 y = w T x 求解出最终模型 \ \ w = (x^Tx)^{-1}x^TY \\ 模型 \ \ y = w^Tx 求解出最终模型 w=(xTx)−1xTY模型 y=wTx
模型其他重要知识点
线性回归也可使用最小二乘的思想建立模型,与上面不同的是,上面是最大化似然,而这里是最小化样本误差。二者最终还是通过梯度下降法求解参数
事实上,最小二乘估计 就是 干扰服从高斯分布(均值为0)的极大似然法则
即最小二乘的argmin(loss) 就相对于 MLE的argmax(P(Y|X:w))
正则化的频率派 == 贝叶斯派
与上面线性回归类似,只是在上面的模型上加了一个L1正则化
w ~ = a r g m i n ( l o s s + λ ∣ ∣ w ∣ ∣ ) \widetilde{w}=argmin(loss + \lambda ||w||) w =argmin(loss+λ∣∣w∣∣)
与上面线性回归类似,只是在上面的模型上加了一个L2正则化
w ~ = a r g m i n ( l o s s + λ w T w ) \widetilde{w}=argmin(loss + \lambda w^Tw) w =argmin(loss+λwTw)
模型思想:
首 先 前 提 要 求 样 本 数 据 是 线 性 可 分 的 。 现 在 就 找 一 条 线 y = w T x 将 样 本 分 开 , 且 错 误 的 情 况 尽 可 能 的 小 首先前提要求样本数据是线性可分的。 \\ 现在就找一条线y=w^Tx 将样本分开,且错误的情况尽可能的小 首先前提要求样本数据是线性可分的。现在就找一条线y=wTx将样本分开,且错误的情况尽可能的小
建成数学模型
f ( x ) = s i g n ( w T x ) s i g n ( a ) = { + 1 a > = 0 − 1 a < 0 f(x) = sign(w^Tx) \\ sign(a) = \left\{\begin{matrix} +1& a>=0 \\ -1& a<0 \end{matrix}\right. f(x)=sign(wTx)sign(a)={ +1−1a>=0a<0
转为优化问题(这里通过构建损失函数loss)
想 要 分 错 的 个 数 尽 可 能 的 少 , 即 L o s s ( w ) = ∑ i = 1 N − y i w T x i 注 意 : w T x i > 0 y i = + 1 w T x i < 0 y i = − 1 } = = > y i w T x i > 0 表 示 样 本 ( x i , y i ) 被 正 确 分 类 , y i w T x i < 0 表 示 样 本 ( x i , y i ) 被 错 误 分 类 想要分错的个数尽可能的少 ,即\\ Loss(w) = \sum_{i=1}^{N}-y_iw^Tx_i \\ 注意:\left.\begin{matrix} w^Tx_i>0&y_i=+1 \\ w^Tx_i<0&y_i=-1 \end{matrix}\right\}==>y_iw^Tx_i>0表示样本(x_i,y_i)被正确分类,y_iw^Tx_i<0表示样本(x_i,y_i)被错误分类 想要分错的个数尽可能的少,即Loss(w)=i=1∑N−yiwTxi注意:wTxi>0wTxi<0yi=+1yi=−1}==>yiwTxi>0表示样本(xi,yi)被正确分类,yiwTxi<0表示样本(xi,yi)被错误分类
注 意 不 要 使 用 L o s s ( w ) = ∑ i = 1 N I ( y i w T x i < 0 ) , 因 为 这 个 函 数 不 好 求 导 注意不要使用Loss(w) = \sum_{i=1}^{N}I(y_iw^Tx_i<0),因为这个函数不好求导 注意不要使用Loss(w)=i=1∑NI(yiwTxi<0),因为这个函数不好求导
求解上面的最优化问题
使用梯度下降法,求偏导即可
求 解 出 最 终 模 型 w = w + λ y i x i 模 型 y = s i g n ( w T x ) 求解出最终模型 \ \ w = w+\lambda y_ix_i \\ 模型 \ \ y = sign(w^Tx) 求解出最终模型 w=w+λyixi模型 y=sign(wTx)
模型其他重要知识点
知道发展趋势: 感知机 ----> 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PLA算法可以理解为 错误驱动算法。
上面结论中,w的迭代方式为
w = w + λ y i x i w = w+\lambda y_ix_i w=w+λyixi
这个来一个错误样本,就对w进行一次更新,其实就是来一个样本就微调一次分割线。具体可见林轩田的https://blog.csdn.net/MosBest/article/details/52029217
PLA算法具有局限性
当遇到一个错误样本(x_i, y_i),微调一次w后,改正后的w可以使得(x_i, y_i)分类正确。但是前面的0~i-1个样本,可能分类结果发生改变。
即PLA只有运行到最后,最终的模型才有效。中间的w不能用。
PLA前提必须要求样本集线性可分。不然w迭代不会收敛。
pocket算法是PLA的一种改进。
pocket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的思想。即w在迭代的过程中
w = w + λ y i x i w = w+\lambda y_ix_i w=w+λyixi
如果迭代后w可以使得前面i个样本都分类正确,那么修改w, 否则跳过本次修改,直接进行下一步迭代。
所以,pocket算法手里拿着的参数w永远是当前最优的解。
模型思路
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降维的思想。它将样本从高维重新投射到低维,认为样本在重新构建的低维特征中是可以线性可分的。
( 这个和SVM的核方法正好相反。SVM核方法是将样本从低维投射到高维,认为样本在高维是可以线性可分 )
建模思想: **类内小,类间大 **
可以理解为 高类聚,低耦合。即将样本集投射到低维后,相同类别的样本的方差小(高类聚),不同类别的样本的均值离得很远(低耦合)
建成数学模型
假 设 是 二 分 类 问 题 , 则 样 本 集 N 可 分 为 类 别 1 的 样 本 N 1 , 类 别 1 的 样 本 N 2. 其 中 N = N 1 + N 2 新 的 低 维 特 征 为 w 则 样 本 x i 在 向 量 w 上 的 投 影 值 为 z i = w T x i ( 如 果 不 理 解 , 看 文 件 夹 中 的 p d f 有 详 细 证 明 ) 则 类 别 1 的 均 值 为 z 1 ‾ = 1 N 1 ∑ i = 1 N 1 w T x i 则 类 别 1 的 方 差 为 S 1 ‾ = 1 N 1 ∑ i = 1 N 1 ( w T x i − z 1 ‾ ) ( w T x i − z 1 ‾ ) T 假设是二分类问题,则样本集N可分为类别1的样本N1, 类别1的样本N2. \ \ 其中N = N1+N2 \\ 新的低维特征为 w \\ 则样本x_i在向量w上的投影值为z_i = w^Tx_i \ \ (如果不理解,看文件夹中的pdf有详细证明)\\ 则类别1的均值为\overline{z_1} =\frac{1}{N_1} \sum_{i=1}^{N_1}w^Tx_i \\ 则类别1的方差为\overline{S_1} =\frac{1}{N_1} \sum_{i=1}^{N_1}(w^Tx_i-\overline{z_1})(w^Tx_i-\overline{z_1})^T \\ 假设是二分类问题,则样本集N可分为类别1的样本N1,类别1的样本N2. 其中N=N1+N2新的低维特征为w则样本xi在向量w上的投影值为zi=wTxi (如果不理解,看文件夹中的pdf有详细证明)则类别1的均值为z1=N11i=1∑N1wTxi则类别1的方差为S1=N11i=1∑N1(wTxi−z1)(wTxi−z1)T
则 类 别 2 的 均 值 为 z 2 ‾ = 1 N 2 ∑ i = 2 N 1 w T x i 则 类 别 2 的 方 差 为 S 2 ‾ = 1 N 2 ∑ i = 1 N 2 ( w T x i − z 2 ‾ ) ( w T x i − z 2 ‾ ) T 则 类 间 : ( z 1 ‾ − z 2 ‾ ) 2 类 内 : S 1 + S 2 则类别2的均值为\overline{z_2} =\frac{1}{N_2} \sum_{i=2}^{N_1}w^Tx_i \\ 则类别2的方差为\overline{S_2} =\frac{1}{N_2} \sum_{i=1}^{N_2}(w^Tx_i-\overline{z_2})(w^Tx_i-\overline{z_2})^T \\ 则 类间:(\overline{z_1} - \overline{z_2})^2 \\ 类内:S_1+S_2 则类别2的均值为z2=N21i=2∑N1wTxi则类别2的方差为S2=N21i=1∑N2(wTxi−z2)(wTxi−z2)T则类间:(z1−z2)2类内:S1+S2
则 类 间 : ( z 1 ‾ − z 2 ‾ ) 2 类 内 : S 1 + S 2 则 类 内 小 , 类 间 大 可 表 示 为 J ( w ) = ( z 1 ‾ − z 2 ‾ ) 2 S 1 + S 2 则 类间:(\overline{z_1} - \overline{z_2})^2 \\ 类内:S_1+S_2 \\ 则类内小,类间大可表示为J(w) = \frac{(\overline{z_1} - \overline{z_2})^2}{S_1+S_2} 则类间:(z1−z2)2类内:S1+S2则类内小,类间大可表示为J(w)=S1+S2(z1−z2)2
转为优化问题
这里是自定义的一个优化函数:最大化 类内小,类间大J(w)
a r g m a x J ( w ) = ( z 1 ‾ − z 2 ‾ ) 2 S 1 + S 2 argmax \ \ J(w) = \frac{(\overline{z_1} - \overline{z_2})^2}{S_1+S_2} argmax J(w)=S1+S2(z1−z2)2
求解上面的最优化问题
涉及到矩阵运算,求偏导。(不是用梯度下降法)
w = λ ∗ ( x c 1 ‾ − x c 2 ‾ ) 即 , 最 终 的 w 就 是 两 个 类 别 样 本 均 值 点 连 起 来 的 方 向 。 w = \lambda *( \overline{x_{c1}} - \overline{x_{c2}})\\ 即,最终的w就是两个类别样本均值点连起来的方向。 w=λ∗(xc1−xc2)即,最终的w就是两个类别样本均值点连起来的方向。
模型思路
逻辑回归是一个概率判别模型。是要对P(y|x)进行建模,即给定样本x时,计算它的标签y=k的概率值,然后选择概率最大的类别作为它的标签。
建成数学模型
逻 辑 回 归 已 给 定 : 对 p ( y ∣ x ) 建 模 时 , 使 用 s i g m o i d 函 数 p 1 = p ( y = 1 ∣ x ) = 1 1 + e x p { − w T x } p 0 = p ( y = 0 ∣ x ) = 1 − p 1 = e x p { − w T x } 1 + e x p { − w T x } p ( y ∣ x ) = p 1 y ∗ p 0 1 − y 逻辑回归已给定:对p(y|x)建模时,使用sigmoid 函数 \\ p1 = p(y=1|x) = \frac{1}{1+exp\{-w^Tx\}} \\ p0 = p(y=0|x) = 1 - p1 = \frac{exp\{-w^Tx\}}{1+exp\{-w^Tx\}} \\ p(y|x) = p_1^y*p_0^{1-y} 逻辑回归已给定:对p(y∣x)建模时,使用sigmoid函数p1=p(y=1∣x)=1+exp{ −wTx}1p0=p(y=0∣x)=1−p1=1+exp{ −wTx}exp{ −wTx}p(y∣x)=p1y∗p01−y
转为优化问题
使用极大似然估计MLE
M L E w ‾ = a r g m a x ( l o g ( P ( Y ∣ X ) ) ) = a r g m a x ( l o g ∏ i = 1 N p ( y + i ∣ x i ) ) MLE \ \ \ \overline{w} = argmax(log(P(Y|X))) = argmax(log \prod_{i=1}^{N}p(y+i|x_i)) MLE w=argmax(log(P(Y∣X)))=argmax(logi=1∏Np(y+i∣xi))
求解上面的最优化问题
求偏导,梯度下降法
模型其他重要知识点
事实上,你咋计算时,你会发现
极大似然 argmax P(Y|X) 相对于 最小化loss argmin loss . (在逻辑回归中你会发现loss function就是交叉熵)
即在逻辑回归中 极大似然法则 == 最小化交叉熵
模型思路
先假设
模型和逻辑回归类型,也是对p(y|x)进行建模。不同的是,逻辑回归使用sigmoid函数,而高斯判别分析使用的是贝叶斯定理。
p ( y i ∣ x i ) ∝ p ( x i ∣ y i ) ∗ p ( y i ) 因 为 我 们 这 里 最 后 只 需 比 较 样 本 x i 取 各 个 标 签 的 概 率 大 小 , 没 必 要 把 概 率 值 求 出 来 。 所 以 分 母 不 用 求 , 因 为 大 家 的 分 母 都 是 一 样 的 大 小 。 p(y_i|x_i) \propto p(x_i|y_i)*p(y_i) \\ 因为我们这里最后只需比较样本x_i取各个标签的概率大小,没必要把概率值求出来。所以分母不用求,因为大家的分母都是一样的大小。 p(yi∣xi)∝p(xi∣yi)∗p(yi)因为我们这里最后只需比较样本xi取各个标签的概率大小,没必要把概率值求出来。所以分母不用求,因为大家的分母都是一样的大小。
建成数学模型
其 中 y 服 从 伯 努 利 分 布 ( 公 式 就 不 写 了 ) p ( x i ∣ y i ) 服 从 高 斯 分 布 p ( y i ∣ x i ) ∝ p ( x i ∣ y i ) ∗ p ( y i ) 则 只 要 求 出 上 面 分 布 的 参 数 , 就 可 求 出 p ( y i ∣ x i ) y ‾ = a r g m a x ( p ( y ∣ x ) ) = a r g m a x ( p ( y ) p ( x ∣ y ) ) 其中 y服从伯努利分布(公式就不写了)\\ p(x_i|y_i)服从高斯分布 \\ p(y_i|x_i) \propto p(x_i|y_i)*p(y_i) \\ 则只要求出上面分布的参数,就可求出p(y_i|x_i) \\ \overline y = argmax(p(y|x))=argmax(p(y)p(x|y)) 其中y服从伯努利分布(公式就不写了)p(xi∣yi)服从高斯分布p(yi∣xi)∝p(xi∣yi)∗p(yi)则只要求出上面分布的参数,就可求出p(yi∣xi)y=argmax(p(y∣x))=argmax(p(y)p(x∣y))
转为优化问题
极大似然估计
L ( θ ) = l o g ∏ i = 1 N P ( y i ∣ x i ) = l o g ∏ i = 1 N P ( x i ∣ y i ) ∗ P ( y i ) = l o g ∏ i = 1 N P ( x i , y i ) θ = a r g m a x L ( θ ) L(\theta)=log \prod_{i=1}^{N}P(y_i|x_i)=log \prod_{i=1}^{N}P(x_i|y_i)*P(y_i)=log \prod_{i=1}^{N}P(x_i,y_i)\\ \theta = argmax \ \ L(\theta) L(θ)=logi=1∏NP(yi∣xi)=logi=1∏NP(xi∣yi)∗P(yi)=logi=1∏NP(xi,yi)θ=argmax L(θ)
求解上面的最优化问题
求偏导
伯 努 利 分 布 的 参 数 : ϕ 1 = N 1 / N ϕ 2 = N 2 / N 则 我 们 就 可 以 表 示 出 p ( y 1 ) 和 p ( y 2 ) 了 高 斯 分 布 的 参 数 : u 1 = ∑ i = 1 N y i x i N 1 u 2 = ∑ i = 1 N y i x i N 2 方 差 S = 没 算 则 我 们 就 可 以 表 示 出 p ( x i ∣ y i ) 最 终 我 们 就 可 以 通 过 p ( y i ∣ x i ) ∝ p ( x i ∣ y i ) ∗ p ( y i ) 比 较 概 率 , 得 出 样 本 标 签 伯努利分布的参数:\phi_1 = N_1/N \ \ \ \ \ \ \phi_2 = N_2/N \\ 则我们就可以表示出p(y_1)和p(y_2)了 \\ 高斯分布的参数:u_1 = \frac{\sum_{i=1}^{N}y_ix_i}{N_1} \ \ \ \ \ \ u_2 = \frac{\sum_{i=1}^{N}y_ix_i}{N_2} \ \ \ \ \ 方差S = 没算 \\ 则我们就可以表示出p(x_i|y_i)\\ 最终我们就可以通过p(y_i|x_i) \propto p(x_i|y_i)*p(y_i) \ \ 比较概率,得出样本标签 伯努利分布的参数:ϕ1=N1/N ϕ2=N2/N则我们就可以表示出p(y1)和p(y2)了高斯分布的参数:u1=N1∑i=1Nyixi u2=N2∑i=1Nyixi 方差S=没算则我们就可以表示出p(xi∣yi)最终我们就可以通过p(yi∣xi)∝p(xi∣yi)∗p(yi) 比较概率,得出样本标签
模型思路
PCA是用于降维的,希望将 高维的具有相关性的特征 降成 低维的无关的特征
思想:
有两个,这两个本质上相同。
下面仅仅讲最大投影方差的原理,而最小重构距离看pdf即可。
建成数学模型
首 先 要 将 样 本 中 心 化 x i − x ‾ 令 新 的 特 征 为 u , 其 模 值 为 1 , 即 u T u = 1 。 则 点 x i − x ‾ 在 向 量 u 上 的 投 影 值 为 ( x i − x ‾ ) T u 则 样 本 x i − x ‾ 的 投 影 方 差 为 ( ( x i − x ‾ ) T u − 0 ) 2 则 N 个 样 本 的 总 方 差 为 J = 1 N ∑ i = 1 N ( ( x i − x ‾ ) T u − 0 ) 2 = . . . = u T S u 我 们 的 目 标 就 是 找 到 合 适 的 u , 使 得 总 投 影 方 差 J 最 大 。 而 这 个 u 就 是 我 们 的 新 特 征 首先要将样本 中心化x_i-\overline x \\ 令新的特征为u,其模值为1,即u^Tu = 1。则点x_i-\overline x在向量u上的投影值为(x_i-\overline x)^Tu\\ 则样本x_i-\overline x的投影方差为((x_i-\overline x)^Tu - 0)^2\\ 则N个样本的总方差为J = \frac{1}{N}\sum_{i=1}^{N}((x_i-\overline x)^Tu - 0)^2=...=u^TSu\\ 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合适的u,使得总投影方差J最大。\\ 而这个u就是我们的新特征 首先要将样本中心化xi−x令新的特征为u,其模值为1,即uTu=1。则点xi−x在向量u上的投影值为(xi−x)Tu则样本xi−x的投影方差为((xi−x)Tu−0)2则N个样本的总方差为J=N1i=1∑N((xi−x)Tu−0)2=...=uTSu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合适的u,使得总投影方差J最大。而这个u就是我们的新特征
转为优化问题
拉格朗日定理
J = 1 N ∑ i = 1 N ( ( x i − x ‾ ) T u − 0 ) 2 = . . . = u T S u u ‾ = a r g m a x J = a r g m a x u T S u 且 要 求 u T u = 1 则 可 供 偶 见 拉 格 朗 日 定 理 , L ( u , λ ) = u T S u + λ ( 1 − u T u ) J = \frac{1}{N}\sum_{i=1}^{N}((x_i-\overline x)^Tu - 0)^2=... = u^TSu\\ \overline u = argmax\ \ J= argmax\ \ u^TSu \ \ \ \ \ 且要求u^Tu = 1 \\ 则可供偶见拉格朗日定理,L(u,\lambda) = u^TSu+\lambda(1-u^Tu) J=N1i=1∑N((xi−x)Tu−0)2=...=uTSuu=argmax J=argmax uTSu 且要求uTu=1则可供偶见拉格朗日定理,L(u,λ)=uTSu+λ(1−uTu)
求解上面的最优化问题
求偏导, 得
S u = λ u 其 中 S 是 样 本 集 的 协 方 差 矩 阵 , 则 , 根 据 线 性 代 数 , 要 求 解 的 特 征 u 就 是 要 求 样 本 集 的 协 方 差 矩 阵 的 特 征 向 量 。 即 新 特 征 u 是 样 本 的 协 方 差 矩 阵 的 特 征 向 量 Su = \lambda u \\ 其中S是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 则,根据线性代数,要求解的特征u就是要求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 即新特征u是样本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 Su=λu其中S是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则,根据线性代数,要求解的特征u就是要求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即新特征u是样本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
模型思路
这里假设样本数据本就线性可分。
在感知机算法中,我们是只要找一条分割线将样本集分开即可。但是,一般满足这样的分割线(能够全部正确分类样本)其实有很多条,那么如何从这些分割线选出最优的一条,使得这条分割线的健壮性,容错性更强。
SVM就是用来干这个的。
思想:SVM是最大间隔分类器,在数据本就可分的前提下,我们希望我们的分割线离它最近的样本点尽可能的远。
建成数学模型
最开始为:
m a x m a r g i n ( w , b ) s . t . w T x i + b > 0 , y i = + 1 ; w T x i + b < 0 , y i = − 1 max \ \ \ margin(w,b) \\ s.t. w^Tx_i+b > 0, y_i = +1;\\ w^Tx_i+b < 0, y_i = -1\\ max margin(w,b)s.t.wTxi+b>0,yi=+1;wTxi+b<0,yi=−1
其中
m a x m a r g i n ( w , b ) 化 简 为 m i n 1 2 w T w 具 体 看 p d f , 主 要 用 到 w , b 可 以 等 比 缩 放 所 以 , 就 变 为 m i n 1 2 w T w s . t . w T x i + b > 0 , y i = + 1 ; w T x i + b < 0 , y i = − 1 max margin(w,b) \ \ 化简为\ \ min \frac{1}{2}w^Tw \\ 具体看pdf, 主要用到w,b可以等比缩放\\ 所以,就变为\\ min \frac{1}{2}w^Tw \\ s.t. w^Tx_i+b > 0, y_i = +1;\\ w^Tx_i+b < 0, y_i = -1\\ maxmargin(w,b) 化简为 min21wTw具体看pdf,主要用到w,b可以等比缩放所以,就变为min21wTws.t.wTxi+b>0,yi=+1;wTxi+b<0,yi=−1
转为优化问题
将上面的优化问题,
先利用拉格朗日定理把带约束的优化问题转为无约束的优化问题
L ( w , b , λ ) = 1 2 w T w + ∑ i = 1 N λ i ( 1 − y i ( w T x i + b ) ) m i n w , b m a x λ L ( w , b , λ ) s . t . λ i > = 0 L(w,b,\lambda) = \frac{1}{2}w^Tw+\sum_{i=1}^{N}\lambda_i(1-y_i(w^Tx_i+b))\\ min_{w,b} \ \ max_{\lambda} \ \ L(w,b,\lambda) \\ s.t. \ \ \lambda_i>=0 L(w,b,λ)=21wTw+i=1∑Nλi(1−yi(wTxi+b))minw,b maxλ L(w,b,λ)s.t. λi>=0
然后利用强对偶关系
L ( w , b , λ ) = 1 2 w T w + ∑ i = 1 N λ i ( 1 − y i ( w T x i + b ) ) m a x w , b m i n λ L ( w , b , λ ) s . t . λ i > = 0 L(w,b,\lambda) = \frac{1}{2}w^Tw+\sum_{i=1}^{N}\lambda_i(1-y_i(w^Tx_i+b))\\ max_{w,b} \ \ min_{\lambda} \ \ L(w,b,\lambda) \\ s.t. \ \ \lambda_i>=0 L(w,b,λ)=21wTw+i=1∑Nλi(1−yi(wTxi+b))maxw,b minλ L(w,b,λ)s.t. λi>=0
对 min的一次偏导计算,得到
m i n λ 1 2 ∑ i = 1 N ∑ j = 1 N λ i λ j y i y j x i T x j − ∑ i = 1 N λ i s . t . λ i > = 0 ∑ i = 1 N λ i y j = 0 min_{\lambda} \frac{1}{2} \sum_{i=1}{N} \sum_{j=1}^{N} \lambda_i\lambda_jy_iy_jx_i^Tx_j-\sum_{i=1}^{N}\lambda_i \\ s.t. \lambda_i >=0 \\ \sum_{i=1}{N} \lambda_iy_j=0 minλ21i=1∑Nj=1∑NλiλjyiyjxiTxj−i=1∑Nλis.t.λi>=0i=1∑Nλiyj=0
求解上面的最优化问题
先求偏导,然后利用KKT条件(特别是其中中松弛互补条件),可得
w ∗ = ∑ i = 0 N λ i y i x i b ∗ = y k − ∑ i = 0 N λ i y i x i T x k w^*=\sum_{i=0}^{N}\lambda_iy_ix_i\\ b^*=y_k-\sum_{i=0}^{N}\lambda_iy_ix_i^Tx_k w∗=i=0∑Nλiyixib∗=yk−i=0∑NλiyixiTxk
最终的模型为
f ( x ) = s i g n ( w ∗ x + b ∗ ) f(x) = sign(w^*x+b^*) f(x)=sign(w∗x+b∗)
模型思路
上面讲解hard-margin SVM时,我们假设了样本时线性可分的。
但是实际情况下,因为外界干扰等因素,样本(x,y)实际上是有波动的。
为了能够让我们的模型可以适应这种情况(即模型允许有少量的误差),我们就引入soft-margin SVM.
建成数学模型
我们的分割面方程为wx+b = 0, 则wx+b = 1 和 wx+b = -1 正好经过 模型的两个支持向量。
为了能让SVM允许有少量误差,我就假定支持向量可以适当的向wx+b=0移动一些,则经过该支持向量的超平面将会变成 wx+b=+1- \xi 或者 wx+b=-1 + \xi
即
y i ( w T x i + b ) = 1 − ξ i 这 个 ξ i 就 相 对 于 是 样 本 x i 的 误 差 , 则 总 l o s s = C ∑ i = 1 N ξ i 则 最 终 的 模 型 是 在 h a r d − m a r g i n S V M 的 基 础 上 再 加 上 l o s s = C ∑ i = 1 N ξ i y_i(w^Tx_i+b)=1-\xi_i \\ 这个\xi_i就相对于是样本x_i的误差,则总loss = C\sum_{i=1}^{N}\xi_i \\ 则最终的模型是在hard-margin SVM的基础上再加上loss = C\sum_{i=1}^{N}\xi_i\\ yi(wTxi+b)=1−ξi这个ξi就相对于是样本xi的误差,则总loss=Ci=1∑Nξi则最终的模型是在hard−marginSVM的基础上再加上loss=Ci=1∑Nξi
所以,最终模型为
ξ i = 1 − y i ( w T x i + b ) m i n w , b 1 2 w T w + C ∑ i = 1 N ξ i s . t . y i ( w T x i + b ) > = 1 − ξ i ξ i > = 0 \xi_i=1-y_i(w^Tx_i+b)\\ min_{w,b} \frac{1}{2}w^Tw+C\sum_{i=1}^{N}\xi_i \\ s.t. y_i(w^Tx_i+b)>=1-\xi_i\\ \xi_i>=0 ξi=1−yi(wTxi+b)minw,b21wTw+Ci=1∑Nξis.t.yi(wTxi+b)>=1−ξiξi>=0
转为优化问题
同hard-margin SVM
求解上面的最优化问题
同hard-margin S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