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设备性能不断增强,web 页面的性能体验逐渐变得可以接受,又因为 web 开发模式的诸多好处(跨平台,动态更新,减体积,无限扩展),APP 客户端里出现越来越多内嵌 web 页面(为了配上当前流行的说法,以下把所有网页都称为 H5 页面,虽然可能跟 H5 没关系),很多 APP 把一些功能模块改成用 H5 实现。
虽然说 H5 页面性能变好了,但如果没针对性地做一些优化,体验还是很糟糕的,主要两部分体验:
本文先不讨论第二点,只讨论第一点,怎样减少白屏时间。对 APP 里的一些使用 H5 实现的功能模块,怎样加快它们的启动速度,让它们启动的体验接近原生。
为什么打开一个 H5 页面会有一长段白屏时间?因为它做了很多事情,大概是:
初始化 webview -> 请求页面 -> 下载数据 -> 解析HTML -> 请求 js/css 资源 -> dom 渲染 -> 解析 JS 执行 -> JS 请求数据 -> 解析渲染 -> 下载渲染图片
一些简单的页面可能没有 JS 请求数据 这一步,但大部分功能模块应该是有的,根据当前用户信息,JS 向后台请求相关数据再渲染,是常规开发方式。
一般页面在 dom 渲染后能显示雏形,在这之前用户看到的都是白屏,等到下载渲染图片后整个页面才完整显示,首屏秒开优化就是要减少这个过程的耗时。
上述打开一个页面的过程有很多优化点,包括前端和客户端,常规的前端和后端的性能优化在桌面时代已经有最佳实践,主要的是:
其中对首屏启动速度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请求,所以优化的重点就是缓存,这里着重说一下前端对请求的缓存策略。我们再细分一下,分成 HTML 的缓存,JS/CSS/image 资源的缓存,以及 json 数据的缓存。
HTML 和 JS/CSS/image 资源都属于静态文件,HTTP 本身提供了缓存协议,浏览器实现了这些协议,可以做到静态文件的缓存,具体可以参考这里,总的来说,就是两种缓存:
前端能做的最大限度的缓存策略是:HTML 文件每次都向服务器询问是否有更新,JS/CSS/Image资源文件则不请求更新,直接使用本地缓存。那 JS/CSS 资源文件如何更新?常见做法是在在构建过程中给每个资源文件一个版本号或hash值,若资源文件有更新,版本号和 hash 值变化,这个资源请求的 URL 就变化了,同时对应的 HTML 页面更新,变成请求新的资源URL,资源也就更新了。
json 数据的缓存可以用 localStorage 缓存请求下来的数据,可以在首次显示时先用本地数据,再请求更新,这都由前端 JS 控制。
这些缓存策略可以实现 JS/CSS 等资源文件以及用户数据的缓存的全缓存,可以做到每次都直接使用本地缓存数据,不用等待网络请求。但 HTML 文件的缓存做不到,对于 HTML 文件,如果把 Expires / max-age 时间设长了,长时间只使用本地缓存,那更新就不及时,如果设短了,每次打开页面都要发网络请求询问是否有更新,再确定是否使用本地资源,一般前端在这里的策略是每次都请求,这在弱网情况下用户感受到的白屏时间仍然会很长。所以 HTML 文件的“缓存”和跟“更新”间存在矛盾。
接着轮到客户端出场了,桌面时代受限于浏览器,H5 页面无法做更多的优化,现在 H5 页面是内嵌在客户端 APP 上,客户端有更多的权限,于是客户端上可以超出浏览器的范围,做更多的优化。
先接着缓存说,在客户端有更自由的缓存策略,客户端可以拦截 H5 页面的所有请求,由自己管理缓存,针对上述 HTML 文件的“缓存”和“更新”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策略解决:
这样看起来已经比较完美了,HTML 文件在用客户端的策略缓存,其余资源和数据沿用上述前端的缓存方式,这样一个 H5 页面第二次访问从 HTML 到 JS/CSS/Image 资源,再到数据,都可以直接从本地读取,无需等待网络请求,同时又能保持尽可能的实时更新,解决了缓存问题,大大提升 H5 页面首屏启动速度。
上述方案似乎已完整解决缓存问题,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客户端上都是可以被解决的,只不过有点麻烦,简单描述下:
上面的解决方案实现起来十分繁琐,原因就是各个 HTML 和资源文件很多很分散,管理困难,有个较好的方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离线包。
既然很多问题都是文件分散管理困难引起,而我们这里的使用场景是使用 H5 开发功能模块,那很容易想到把一个个功能模块的所有相关页面和资源打包下发,这个压缩包可以称为功能模块的离线包。使用离线包的方案,可以相对较简单地解决上述几个问题:
到这里,对于使用 H5 开发功能模块,离线包是一个挺不错的方案了,简单复述一下离线包的方案:
离线包方案在缓存上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还可以再配上一些细节优化:
每个包都会使用相同的 JS 框架和 CSS 全局样式,这些资源重复在每一个离线包出现太浪费,可以做一个公共资源包提供这些全局文件。
无论是 iOS 还是 Android,本地 webview 初始化都要不少时间,可以预先初始化好 webview。这里分两种预加载:
可以参考美团点评的这篇文章。
理想情况下离线包的方案第一次打开时所有 HTML/JS/CSS 都使用本地缓存,无需等待网络请求,但页面上的用户数据还是需要实时拉,这里可以做个优化,在 webview 初始化的同时并行去请求数据,webview 初始化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网络请求,在这个时机并行请求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具体实现上,首先可以在配置表注明某个离线包需要预加载的 URL,客户端在 webview 初始化同时发起请求,请求由一个管理器管理,请求完成时缓存结果,然后 webview 在初始化完毕后开始请求刚才预加载的 URL,客户端拦截到请求,转接到刚才提到的请求管理器,若预加载已完成就直接返回内容,若未完成则等待。
如果用户访问某个离线包模块时,这个离线包还没有下载,或配置表检测到已有新版本但本地是旧版本的情况如何处理?几种方案:
第三种 Fallback 的方式还带来兜底的好处,在一些意外情况离线包出错的时候可以直接访问线上版本,功能不受影响,此外像公共资源包更新不及时导致版本没有对应上时也可以直接访问线上版本,是个不错的兜底方案。
上述几种方案策略也可以混着使用,看业务需求。
网路和存储接口如果使用 webkit 的 ajax 和 localStorage 会有不少限制,难以优化,可以在客户端提供这些接口给 JS,客户端可以在网络请求上做像 DNS 预解析/IP直连/长连接/并行请求等更细致的优化,存储也使用客户端接口也能做读写并发/用户隔离等针对性优化。
早期 web 页面里,JS 只是负责交互,所有内容都是直接在 HTML 里,到现代 H5 页面,很多内容已经依赖 JS 逻辑去决定渲染什么,例如等待 JS 请求 JSON 数据,再拼接成 HTML 生成 DOM 渲染到页面上,于是页面的渲染展现就要等待这一整个过程,这里有一个耗时,减少这里的耗时也是白屏优化的范围之内。
优化方法可以是人为减少 JS 渲染逻辑,也可以是更彻底地,回归到原始,所有内容都由服务端返回的 HTML 决定,无需等待 JS 逻辑,称之为服务端渲染。是否做这种优化视业务情况而定,毕竟这种会带来开发模式变化/流量增大/服务端开销增大这些负面影响。手Q的部分页面就是使用服务端渲染的方式,称为动态直出,见文章。
从前端优化,到客户端缓存,到离线包,到更多的细节优化,做到上述这些点,H5 页面在启动上差不多可以媲美原生的体验了。
总结起来,大体优化思路就是:缓存/预加载/并行,缓存一切网络请求,尽量在用户打开之前就加载好所有内容,能并行做的事不串行做。这里有些优化手段需要做好一整套工具和流程支持,需要跟开发效率权衡,视实际需求优化。
另外上述讨论的是针对功能模块类的 H5 页面秒开的优化方案,客户端 APP 上除了功能模块,其他一些像营销活动/外部接入的 H5 页面可能有些优化点就不适用,还需要视实际情况和需求而定。另外微信小程序就是属于功能模块的类别,差不多是这个套路。
这里讨论了 H5 页面首屏启动时间的优化,上述优化过后,基本上耗时只剩 webview 本身的启动/渲染机制问题了,这个问题跟后续的响应流畅度的问题一起属于另一个优化范围,就是类 RN / Weex 这样的方案,有机会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