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言:王阳明心学、量子物理、心外无物的乱弹

声明:对于王阳明心学与量子物理,我都算不上一知半解,只能算毫知末解,以下皆为狐言乱弹。


在网易公开课上听浙江大学的董平教授讲王阳明心学,他对阳明心学是否是唯心主义有自己的看法。对于阳明心学中最著名的一段对话,有自己的理解,感觉很有意思。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分明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董教授的讲述中,传统看法认为这正是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的一个明证,但是在他看来,正是这个故事,王阳明揭示了“物”的两种存在形式,也就是“寂”与“显”。在“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这个“寂”就是物存在的一种状态,用时间类比,在发现兵马俑之后,我们知道兵马俑在西安,但是在发现之前呢?兵马俑依然在那儿,但是我们不知道,这就是“寂”。当“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分明起来。”这里,董教授讲这个状态的转换时瞬时发生的,“一时便分明起来“,这个”一时“正是说两种状态的切换。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段对话确实不能说明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特别不是西方哲学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对于”寂“和”显“,我不由想到量子物理的观察者效应,貌似有点想通。在不看(观察)时,同归于寂(一种状态),在走进看(观察)时,一时分明起来(另外一种状态)。更有意思的是董教授说到上课之前的学生,对他而言,这个学生未进入教室前,是“寂”,对同学而言,是“分明”的,这个学士同时处于这两种状态,怎样,是否听着跟薛定谔的猫的表述很类似?


后面又讲到所谓”心外无物“,指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他认为在阳明心学中,物即事,所谓事事关心,自然心外无物,圣人焉。

在这段讲述中,我的概念中,物指世界,心就是容器,如果心这个容易能包揽整个世界,自然就是心外无物了,这当然是圣人的境界。不过作为一名程序员,对于这种类似集合问题自然就有一种穷举的冲动,试演之:

  1. 心包含整个世界,圣人。

  2. 心中不包含任何事物,所谓太上忘情,应该也是圣人。

  3. 心太小,只能包含一部分事物,于是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了,恋爱中的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了。

  4. 心不够大,却想包揽整个世界,于是被撑破了,心没了,自然也无物了,这是不自量力的失败者。

  5. 心大,但还不是无限大,于是将心外的事物破坏掉,于是心外无物了,呵呵,枭雄也。

​在心外无物的道路上,困难与风景同在,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