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言

一个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够在教学生涯中站住脚跟。家长又怎么跟随老师的步伐一起教育孩子呢?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每位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时刻在成长,变化的孩子。近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来震撼,很多观念也在慢慢的转变。

我们都说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上,第一次做人。这句话没错。错的是人们怎么去理解它。要知一对苍白的文字组合起来,变成有鲜明的生命力,只是人们赋予它思想和内涵。很多由于这句话。变成我们对人,对事的冷漠态度的借口。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何必搞得如此不愉快。也正是由于此,我们总是将成人的思维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此时的身心发展。以孩子气的方式处理师生之间的事情,只会弄得越来越糟。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孩子的自然成长与劳动教育,他深刻体会到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的成长,对孩子思维,情感的发展作用。反观当下,父母总害怕孩子受到丁点伤害,避免让孩子去接触危险的东西,或不让孩子去动手操作较为复杂的东西,但往往孩子在这其中,丧失了许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孩子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由劳动所带来的直观感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维发展,对他在智力和情感上作用甚大。

想想我教的一个学生,爸妈非常希望他好,可是他却没办法明白家长的用心良苦。

每次我尝试拉进与他的距离时,他总是会把他爸妈屏蔽在外,甚至老师。

也许做过家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忧,我明明用我所能做的最好的给他,但他就是没办法体会到我希望他好的心,总是要跟我对着干,我打也不是,骂也不是,不会管了,直接不理了,任他自由成长。

我们总会说,想以前,哪里会有这么好的条件给我们学习,就算没有父母的看管,我们照样也能照顾好自己,哪像现在的孩子。

是啊,以前没有父母的贴心照顾,没有设备好的学校和学习工具,没有私人家教老师,我们照样能够独立完成学业,但想想,当时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有这么多的诱惑,我们又作何选择。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已经做出了选择——低头族。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达,电子产品无一不充斥我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空虚感,孤独感,使我们更加依赖电子产品去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身为成年人,尚且无法完全控制住自己,我们又如何去要求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

但是怎么做呢?归根到底,爱与自然。爱是质朴无华的,尚且希望尽力去爱护每个孩子,但是做家长的总需慢慢放手,让孩子去接触自然,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走走,让他看看植物的种类,鸟儿的飞翔,市场上此起彼伏的叫喊声。与其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享受,不如去亲身体会大自然的曼妙之处,与其在家里打打游戏,看看电视,不如带她去爬爬山,游览博物馆等。

我们无法用以前的观念来衡量现在的孩子,在教育上,我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受教育者,深知在这条路上,需要的东西太多太多,无法用短短的大学四年的时间去汲取完毕,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论对于哪一代,无论对于哪个个体,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新的,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用与时俱进的观念,要用科学的观念去看待。

希望我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