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慧:要关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更要警惕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倾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重要的是如何通过金融的制度型开放,把国际金融资源用于推动国内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而不是盲目地把国内的金融资源无序和低质量的散发出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9月12日在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上表示。

对于金融服务双循环格局,张晓慧从推进制度型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商业银行股权投资试点实质落地来解决小微企业最需要的股权投资等方面发表了建议。

张晓慧表示,要关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更要警惕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倾向。首先要特别关注的是,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与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是需要时间的。此次疫情冲击具有一定的非对称性,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受损的程度更高一些,当前政府的纾困政策着重在现金流方面对受损严重的中小企业施以援手。疫情过后有效需求能否快速恢复,仍然会制约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速度。

其次是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倾向仍然存在。中国经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占GDP比例已达70%—80%,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房地产行业。其实早在疫情之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就已经显现过度繁荣的迹象,2018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13%,地区之间的价格和供需也出现了严重失调,更重要的是金融资源过度集中在房地产相关行业造成了经济扭曲,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十分显著。

对于资本市场,张晓慧建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重要的是如何通过金融的制度型开放,把国际金融资源用于推动国内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而不是盲目地把国内的金融资源无序和低质量的散发出去。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仅可以吸引境外优质资源进而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而且可以通过境外资本的参与引入成熟的市场规则和投资理念,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

“资本市场的开放不仅仅是放开对境外投资者的限制,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建立使我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张晓慧表示,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现行的信息披露、退市、卖空、投资者保护等制度都不够完善,境外投资者在对境内投资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风险偏好较低,投资行为谨慎,投资期限也是趋于短期化的。

对此,她建议,实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制度,防止行政管理的过度介入,加强投资者保护,为投资者提供良性竞争环境,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运行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张晓慧同时建议,通过推动商业银行股权投资试点实质落地来解决小微企业最需要的股权投资。从周期上看,小微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时,最需要的资金是股权投资而不是债权投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以来,我国的风险投资出现了较大的调整,2020年公开披露的风投规模只有405亿,大约是2019年的1/4,而且小微企业也不是风投的青睐对象。

“如果能够允许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的话,必定可以助力小微企业依法合规做大做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张晓慧表示,与社会资本的短期性和逐利性相比,商业银行的投资期往往比较长,能够支持企业长期稳健经营,且雄厚的股本实力有利于撬动更多的债权资金,使企业的资金实力成倍增长。同时银行资源的整合能力比较强,可以帮助企业搭建综合化的服务平台,引入产业投资人、咨询机构、保理商、保险公司这样一些外部力量,帮助企业持续完善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培育更多的待上市优质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她建议,新发展格局下应该加快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的真正落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晓慧:要关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更要警惕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