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

学习目标:

分成模型作用
以太网数据帧结构
MAC地址作用
以太网数据转发过程

分层模型:

优点:简化网络操作;兼容性加强;标准化工作;结构分层;易于学习与操作
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_第1张图片

OSI:
  • 物理层:比特流传输
  • 数据链路层:比特组合字节组合帧,用MAC访问,差错检测
  • 网络层:逻辑地址,供路由器确定路径
  • 传输层:TCP/UDP数据传输,重传前差错检测
  • 会话层:实体层通话会话,应用程序之间通信
  • 表示层:应用层数据编码和转换
  • 应用层:为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_第2张图片

TCP/IP:

该模型关注终端逻辑数据流转发,核心是传输层和网络层,网络层解决逻辑转发问题,传输层保证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_第3张图片

数据封装:

PDU(协议数据单元)——Segment(数据段)——Packet(数据包)——Frame(数据帧)——bit(比特)
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_第4张图片

数据帧格式:

有TCP/IP协议簇中的网络层决定以太网有两种帧格式,一个是EthernetII,一个是IEEE802.3。如图所示,根据TYPE长度选择不同协议,以太网大多用EthernetII格式

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_第5张图片

  • DMAC:目的MAC,6字节
  • SMAC:源MAC,6字节
  • TYPE:类型字段,标识高层协议,2字节。如图所示,不同取值代表不同协议帧。
  • Data:数据,至少46字节,保证全帧64字节以上,最大长度1500字节,全帧1518字节。
  • FCS:错误检测机制,4字节

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_第6张图片
区别:Ethernet_II帧的Type域被802.3帧的Length域取代,并且占用了Data字段的8个字节作为LLC和SNAP字段。
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_第7张图片
MAC地址又叫物理地址。大多数网卡商家烧入网卡ROM中。前24位为供应商代码,由IEEE分配,后24位序列号由厂家分配

  • 单播:单一源到单一目的端,其他收到了单播帧但舍弃,第一个字节的第八比特为0
  • 广播:目的mac地址全为1
  • 组播:选择性广播,第一字节第八比特为1。

HCIA笔记(2) — 以太网帧结构_第8张图片
首先检查FCS校验字段,是否有错。然后根据TYPE字段判断是哪种上层协议,然后剥掉帧的头部和尾部。然后发送给IP协议。

总结:
1. 网络设备如何确定以太网数据帧的上层协议?

  • 以太网帧中包含一个Type字段,表示帧中的数据应该发送到上层哪个协议处理。比如,IP协议对应的Type值为0x0800,ARP协议对应的Type值为0x0806。

2. 终端设备接收到数据帧,会如何处理?

  • 主机检查帧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目的MAC地址不是本机MAC地址,也不是本机侦听的组播或广播MAC地址,则主机会丢弃收到的帧。
  • 如果目的MAC地址是本机MAC地址,则接收该帧,检查帧校验序列(FCS)字段,并与本机计算的值对比来确定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保持了完整性。
  • 如果检查通过,就会剥离帧头和帧尾,然后根据帧头中的Type字段来决定把数据发送到哪个上层协议进行后续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H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