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资源爆炸的现代社会,做孩子一点也不轻松:
语文、数学、英语科科要学……
才艺、运动、口才样样要好……
早上、中午、晚上时时备考……
即便如此,家长们仍然内心焦虑,天天喊心累!
不过,我却见过一位“轻松爸爸”,不论遇到任何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他总能分分钟化解:
他将女儿培养成学霸,考入复旦大学,被国家外派任驻外记者;
他曾帮助有过自杀倾向的孩子,一路考上重点中学、985/211大学;
他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连续10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
他的教育著作影响中国上百万家庭,一定有你听说过的,比如: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习惯养成有方法》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
《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课》
《孩子,你有无限可能》
《成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潜能》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
畅销作品还曾获得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认证。
他就是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也是被国务院点名表扬的“风云人物”:
从事40年以上的青少年教育研究,为上万家庭带去改变,影响了很多80、90后一代父母,堪称“行走的家教宝典”!
为什么他的教育方法总是很有效呢?
1
他不吼不叫,培养出学霸女儿
央视主持一姐为他点赞
教育理念受万千家长追捧
在孙云晓的教育理念中,改变教育一定是从改变关系开始的。
他认为教育不是”我说你听“,好的关系远胜千言万语,这不论是对师生还是亲子,都是铁律。
而这一点,也是孙云晓用亲身经历验证过的。
在他的培养下,女儿性格开朗,是妥妥的学霸。毕业后被国家派驻日本担任驻外记者,并且因为成绩突出,荣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
他和女儿合著的书:《遇见文学的少年妙不可言》,还入选了“中国童书榜”。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
谈起养育女儿的过程,孙云晓说其实更多的是自己被教育,或者说是与女儿一起成长的。
孙老师的女儿叫孙冉,是80后独生女。
女儿11岁的时候,有一天放学迟迟不回家,这让他很担心,于是等他在街上找到女儿的时候,火气瞬间窜了上来,上去就把孩子推了一个趔趄。
女儿当场哭了出来。
孙云晓立刻就后悔了。
没想到当晚,女儿在的书房门口贴了两张字条,上面写着“不许打人!”“反对暴力!”
当时看到字条,孙老师才意识到,女儿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跟小时候的管教方式不同,要尊重和理解女儿,不然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从那以后,孙云晓用理解和尊重替代”批评式教育“。
并且,女儿从小学到初高中,他也没有刻意强求女儿进重点学校,但他会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并让她长期担任学生记者锻炼自己。
小学毕业时,女儿希望进入一所学习日语的特色中学,妈妈很反对,但他却理解并支持。
结果女儿中学6年一直学习日语,大学毕业后不仅考入国际名校,还实现了当专业记者的梦想;更成长为国家级优秀人才。
不仅如此,令人惊喜的是父女俩的关系在女儿成年后也依然紧密。
2005年,孙云晓在女儿的鼓励和帮助下开了博客,后来又开了微博和微信。
而父女俩合著的《遇见文学的少年妙不可言》也在2019年出版,并且入选“中国童书榜”。
在书中,女儿也对父亲的教育给予了最大的认可:
纵观我的家庭教育,我觉得父亲做得最好的就是给我自由。
我人生的重大决定,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决定的,父亲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持。
虽然我离家已经多年,但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父亲总能给我真理般的谏言,指明我人生的方向。
在最茫然无知的时候,我还是会选择去问父亲。
孙老师的教育方法,不但让自己的女儿从小笼罩在“别人家孩子”的光环里;
还实打实地帮助了10000+遇到教育难题的家长,帮助他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并实现人生理想。
央视主持人“鞠萍姐姐”,也曾为孙云晓老师的教育理念点赞。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变得高情商、习惯好、会学习。那么,我强烈建议你加入孙云晓老师精心制作的线上课堂——《36堂家庭教育必修课》。
最懂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的权威专家
专为你和孩子提供::
成长启蒙期 敏感期 叛逆期 青春期
典型问题一站式解决方案
线下培训一次就要上万元
课程原价199元,限时特惠99元
帮你做不迷茫的家长,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课程
▼
2
不急躁不焦虑
不打骂不吼叫
佛系家长也能培养学霸孩子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从事教育工作47年,孙老师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
孙老师,我的孩子总是学习跟不上,别人都会了他还不会,将来怎么办?!
其实,家庭是每个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将来出现的问题,往往与父母教育误区密切相关。
比如,曾经有一位妈妈,为了让儿子赢在起跑线上,特意让他提前一年入学,没想到儿子根本跟不上,在学校里一度特别自卑。
孙云晓告诉这位妈妈:
她的初衷虽好,但这样无异于用一条标准限制了天才的未来。
教育子女,最起码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
5岁男孩的语言能力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男生的语言能力也可能在小学阶段落后女生一年左右。
所以,绝大多数男孩是不适合早于6岁上学的,如果晚一年上学可能更有利于发展。
妈妈接受了他的建议,让儿子转学重读一年级。
后来,儿子果然成为快乐的优秀生,还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一路优异,后来考入北京著名的二中,大学考入北京邮电大学。
这个案例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孙云晓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将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
3
教育方法被国家“点名”表彰
他说:好的家教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培养出一个两个人才,你可以认为是运气。
但如果各种状况都能解决,那就真得靠实力。
孙云晓是国务院表彰的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连续10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
能获得这样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术水平,更因为他的教育方法体系化完善、实操性强,是可以对每个中国家长和孩子都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在孙老师帮助的学生中,一个叫燕燕的16岁女孩,有过割腕自杀、被送进精神病院的经历。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束手无策,女孩妈妈找到孙云晓,请求他救救孩子。
于是,孙云晓利用自己研发的“成功疗法”对燕燕进行“治疗”:
孙云晓约女孩谈话,结果居然是约她写系列短文;
女孩说自己年内既死,孙云晓建议出完书再说……
女孩一步步答应孙云晓的邀约,在执行写作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成功疗法的“圈套”。
结果,燕燕的发表作品越来越多,这让她信心大增,甚至主动提出希望重返校园。
再后来,燕燕不仅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并且成为一名活跃的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讲师。
前不久燕燕还找到孙云晓,请他为自己2020年的两本新书写推荐语。
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方法的家长。
这2个案例,只是孙云晓成功案例中的万分之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说过:周末2天的家庭教育不到位,5天的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所以父母们,别让“5+2=0”,别让孩子输在家教上。
毕竟,一个好的老师,或许影响孩子三五年。但一对好的父母,却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因为——
父母的教育比孩子的天赋
更能决定孩子的成材率
融合40余年教育精华、理念精粹
独创“真爱理念”和“五元家教法”
专为中国家长、中国孩子设计
启蒙期、敏感期、叛逆期、青春期
儿童教育和成长问题一站式解决方案
效果不输市面上万元的父母“岗前培训”课程
课程特惠99元
做不迷茫的家长、轻松“持证上岗”
帮你做不迷茫的家长,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课程
▼
4
40年儿童教育研究成果集中呈现
上万中国父母亲测有效的家教方法重磅上线
可以说,在孩子成长关键期做好家庭教育,胜过后期所有的教育和努力!
但是还有更多的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心急如焚:
在【亲子关系】方面:孩子青春期逆反、叛逆,应该怎么办?
在【社交习惯】方面:如何帮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生活习惯?
在【学习能力】方面: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自主学习......
前思后想不知道怎么办,就这样一天天耽误孩子的成长。
童年只有一次,教育不能重来。
你的教育问题,孙老师都有解决方案:
用“一分钟赞美法”,帮助家长学会赞扬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用“社交三原则法”,引导孩子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发扬优点,规避缺点……
用“积极性解释法”,鼓励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获得改变的动力,发挥内在的力量......
哪怕遇到100种育儿难题,你也可以在孙老师的课程中找到101种妙招来解决。
跟着孙云晓老师系统学习36天,解锁更多你和孩子的无限可能性:
不懂亲子沟通,总是忍不住发脾气的你,变得知道如何用更加柔软的方式处理亲子关系,孩子也更加尊重和理解你......
从小不自信,不敢表现自己的孩子,敢于积极表达想法,什么场合都不再怯场;
有拖延倾向,时间规划一塌糊涂的孩子,变得对时间敏感,做事有目标有计划;
解决问题能力差,经常要家长当“救火队长”的孩子,现在哪怕遭遇挫折,也有独立面对的勇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懂得思考......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课程
▼
更多被百万父母追捧的家教方法
课程大纲,先睹为快
▼▼▼
【课程还有哪些亮点】
▼▼▼
【适合谁听】
▼▼▼
40年儿童教育研究成果集中呈现,上万中国父母亲测有效。建议每一位父母都来听听孙老师的课,因为——
父母的教育比孩子的天赋
更能决定孩子的成材率
融合40余年教育精华、理念精粹
独创“真爱理念”和“五元家教法”
专为中国家长、中国孩子设计
启蒙期、敏感期、叛逆期、青春期
儿童教育和成长问题一站式解决方案
效果不输市面上万元的父母“岗前培训”课程
课程特惠99元
帮你做不迷茫的家长,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