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邱祥宇
在币圈,交易所似乎从来不缺热点,从交易即挖矿、发行平台币、投票上币、IEO、衍生品交易等,不一而足。
背后的逻辑在于,随着交易所数量的急剧扩张,流量和流动性成为交易所抢夺用户的重要因素。
流量,即用户数量。流动性,即交易的深度和成交量。
而且,据巴比特观察,这场资源争夺战已从交易所正面竞争转移到以行情软件、媒体资讯平台为代表的流量端之间的竞争,一种以“聚合交易”为代表的交易形式正在悄然发生。
所谓聚合交易,指的是在一个平台上聚合对接多家交易所,实现多交易所“币聚合”和“深度聚合”。
“币聚合”很容易理解,因为不可能每家交易所上线所有的币种和币对,通过聚合多家交易所,丰富了币种的多样性。
“深度聚合”指的是聚合币种深度,理解起来稍微复杂些。聚合型交易所BIUP创始人刘勇表示,其实现方式是把几大交易所的盘口全部整合在一起,这样买盘就可以从最低到最高排,卖盘同理。直接给用户最低价格的买单,最高价格的卖单。
另一家聚合型交易所LongBit联合创始人李家齐指出,深度聚合主要是给用户更好的流动性体验,是新交易所冷启动比较好的方式。由于目前交易所的API接口是开放的,平台可以很方便接入。而且,聚合的交易所相当于为交易所带来流量和手续费,所以交易所对这种模式也是喜闻乐见的。
聚合交易通常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API模式,用户需要自己绑定交易所的API,前提是在各个交易所有注册自己的账户。另一种是资金池模式或者统一账户模式,用户不需要直接在各个交易所注册,平台在各个交易所注册一个大账户,用户在平台上直接就可以用各个交易所。
聚合交易的模式并不稀奇,如果有炒股经验的朋友,可以大概了解“券商”这个概念。币看CEO刘洋告诉巴比特:
聚合交易模式在传统金融市场中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代表性产品如:盈透证券,以及近期上市的“富途牛牛”,它们以低成本佣金和最佳交易执行而闻名,通过一个账户直接交易全球的股票、期权等。所以,足以证明模式可持续;并且这几家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证明盈利想象空间很大。
据巴比特不完全统计,目前包含“聚合交易”功能的平台已有12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今年上线聚合交易功能。
很明显可以看到,这些涉足聚合交易的平台来自行情软件、媒体资讯、钱包等线上流量聚集地。
事实上,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近两年,提供行情、资讯等服务的玩家越来越多,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明显。如何留住用户和寻求流量变现,已成为各个平台负责人面临的迫切问题。
聚合交易未尝不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有益尝试:交易所需要新增流量,流量端需要变现,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交易,技术提供方可以获得收益分成。
流量端在探索聚合交易的路径上,通常分为自研和对外寻求技术合作这两种模式。从目前现状看,采用后者的更多,这意味着市场需要有专业的服务机构。
1Token是国内做聚合交易平台的佼佼者,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聚合主经纪商(online prime broker-dealer),主要是为专业投资者(大C)、B2B模式的机构(B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大宗交易服务。
从官网可以看到,其已为TokenClub、小葱、币牛牛、链得得等流量端提供经纪商解决方案,目前平台注册用户3.3万人,累计成交额144亿元。
这种合作顺理成章,1Token创始人大门告诉巴比特,“币圈人有很强的交易属性和需求,流量端为了实现业务闭环,留住存量客户,交易功能自然少不了。另外一方面,目前来看,币圈变现最直接的手段除了广告就是交易。”
大门断言,“聚合就是标配,第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会有大交易量的流量端出现。”
此外,港盛科技将自己定位为数字资产券商系统服务商,2018年11月推出“券商型聚合交易所”创新解决方案,服务商仅需在其平台新增交易入口并接入港盛系统便可共享底层交易网络的流动性和聚合行情,为终端客户提供交易服务。
港盛科技CTO史亮告诉巴比特,目前港盛科技已经为10多家机构客户输出聚合交易的IT方案和功能。
走自研道路的不多,代表性的有币看。
币看是一家有着6年悠久历史的老平台,币看CEO刘洋表示,相比其他平台,币看智能聚合交易有如下优势:
一、“历史流量”和“可持续流量”能力。币看长达六年经营积累的用户都是高质量行业用户,历史行情用户转化成交易用户,以及不断可持续低成本获客能力都是币看强项,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
二、生态化产品体系。用户在币看可以完全呈现一种生态化的活动,非单纯交易平台,结合其他日常功能,用户留存和粘性会更强些;
三、技术实力和团队。目前市面上的流量软件提供聚合交易功能的,绝大部分都是对接第三方服务。一方面是从时间耗费成本考虑,一方面是技术要求门槛的确很高;能够把行情数据,社区,钱包,交易,一体化体验做到好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挑战,目前币看还在不断打磨。币看交易平台纯自主研发,内部技术骨干80%都是来自前华为软件十几年高级专家组成,技术团队优势较为明显;其次币看钱包其实已经上线三年时间,包括两年前上线的OTC,对于不同币种的“坑”和交易所的技术储备,都是相对其他纯流量软件要更加成熟和稳定。
已有倒闭案例,差异化竞争,探索前行
2017年的牛市,催生了MyToken这样的行情资讯平台,短短6个月,MyToken就积累了40万用户,这个成绩应该说是很不错的。
2018年3月,MyToken CEO郭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除了原有的行情和资讯,会陆续上线包括聚合交易业务、广告、ICO、数据服务、DAppStore、UGC等六大业务。
2018年6月,本该是聚合交易上线的节点,然而据社区用户反馈,聚合交易未能在6月上线,后期上线后的新版内已经看不到了。
而据巴比了解,在今年初,MyToken已经卖身。
这其实折射出了目前行业的困境:行情工具很难赚钱。
为了维持经营,MyToken曾经推出平台币输血,但和大多数项目方推出的代币一样,MT从上架交易所之后一路狂跌,至今已跌去最初价格的95%,几近归零。
另一家涉足聚合交易业务的币创交易所,也在7月10日宣布关闭。
币创的聚合交易推出于2019年1月底,目的是满足用户跨交易所资产管理等的需求。
(图片来源于币创官网:https://www.btron.com/)
币创的倒闭,令人唏嘘不已。
币创的定位是币圈盈透证券,上线于2018年10月。在创始人王磊看来,交易所的赛道已经饱和,与其直面竞争还不如与其合作,通过“券商”的模式尽可能多的接入不同交易所,从而在服务好用户的同时找到赢利点。
今年3月份,王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恐怕我这后半辈子也都要跟币圈打交道了。”
对于币创倒闭到原因,币创在给用户的一封信中隐约提到:真心感激各位投资人、币创用户善心相助,给了我们一个在聚合交易所道路上探索的机会,只是交易所的坑,实难为继。
对此,业内存在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创始人实现了财富自由,想要休息一阵子。另一说是经营困难。随后王磊在微博上进行了澄清,关闭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有限和产品未达到市场预期。
(图片来自币创创始人王磊微博:https://weibo.com/p/1005053815196677)
不到1年,从雄心勃勃到黯然谢幕,币圈盈透证券的愿景,只得留待后人继续探索。
但是不论是MyToken聚合交易的流产还是币创聚合交易的失败,都未正面回答我们的疑问:聚合交易的坑到底在哪里?
对此,刘洋指出,聚合交易背后的技术比较复杂,所以我们看到市面上聚合交易产品较少,因为聚合交易的研发不仅仅需要对数字货币区块链非常了解,同时要有过硬的金融数据处理知识。而资金量方面同样有严格要求,如果总体的资金量满足不了,或是聚合交易的技术不过硬,可能会产生频繁的调仓,导致交易的延迟。
刘洋进一步指出,数字货币行业还处于发展期,交易流程还在存在较大差异化,不同数字货币技术底层差异化较大且不稳定,对接交易所不如股票市场规范和集中,这样给币圈券商模式的创业公司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同时还需要非常强的风控能力。
尽管前路慢慢,但大门认为,聚合交易的方向依然值得期待。
“首先,未来全球资产都上链,一家交易所覆盖不了。其次,交易所在工具和投资建议等方面的“投顾”服务没精力做。券商/聚合交易平台,是给交易所引“订单”的,是一起开拓市场的合作伙伴。交易所负责资产,券商负责流量+投顾服务。”
这也不难理解,设想一下,一边是资讯+大V跟单社区+交易工具完备的券商,另一边是资产不全的交易所。如果你是一个新进币圈的交易客户,该如何选择?
巴比特诚邀您与我们重新定义区块链商业生态,共生共赢!
课程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
﹏
﹏﹏﹏推荐阅读
比特币到底有没有庄家?
万万没想到我被警察找上门了
比特币就是一种赌博么?
从时间上算,我和李笑来是同一批人
巴比特成立商学院,打造全球首个数字经济领袖班!
更多关键词:矿工 | 51%攻击 | 奥本聪 | 李笑来
燃点 | 孟岩 | 白硕 | 肖风
长铗 | 李国权 | 蚂蚁金服 | 来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