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计算机网络和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区别:计算机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点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分布式系统是在分布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的支持下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各种计算机之间的并行工作,分布式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透明的集成环境。
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软件系统。
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逻辑上可以分成两大部分:
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为目的的系统。
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和服务和协议的集合,也就是它们所应完成的功能的定义,是用户进行网络互连和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
为什么要分层?
计算机通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分层”可以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网络协议定义:计算机通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分层”可以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网络协议的组成:
网络协议的特点:
OSI—RM体系结构:
OSI-RM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准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
OSI—RM模型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报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的路由,并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端到端(end-to-end)的数据传输服务,实现为上层屏蔽低层的数据传输问题。
会话层:负责维护通信中两个节点之间的会话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以及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它包含了各种用户使用的协议。
TCP/IP模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1977年至1979年形成的协议规范,是美国ARPANET上使用的运输层和网络层协议。
出发点不同:
早期TCP/IP协议是为军用网ARPANET设计的体系结构,一开始就考虑了一些特殊要求,如可用性、残存性、安全性、网络互联性以及处理瞬间大信息量的能力等
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不同:
万维网的发明者、互联网之父是:蒂姆・伯纳斯・李
到2008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 1 )位.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指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以及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送的过程。
数据和信息:
信号(signal)——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幅度随时间作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离散的信号,一般由脉冲电压0和1两种状态组成。
信源和信宿:信源就是信息的发送端,是发出待传送信息的设备。
信宿就是信息的接受端,是接受所传送信息的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信源和信宿设备都是计算机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DTE)。
信道:信道是通信双方以传输媒体为基础的传输信息的通道,它建立在通信线路及其附属设备(如收发设备)上。
一条通信介质构成的线路往往包含多个信道。信道本身可以是模拟的或者数字的方式。
模拟信道、数字信道
信号转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