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教训,不仅仅是给美国的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 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明白知识er

◎来源| 明白知识(mingbaizhishi) 已获授权

先来看一组经济数据。


2001年12月,阿根廷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债务危机。当时阿根廷宣布:阿根廷政府已无力偿还高达1500多亿美元的外债。
一夜之间,阿根廷变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违约国。
据世行数据显示,2002年阿根廷人均GDP跌至2593.40美元,自1990年代才开始稍有起色的阿根廷经济遭遇复苏以来最大的滑铁卢。
而2002年的美国人均GDP为38023.16美元,两相比较,阿根廷人均GDP仅占美国的6.8%。
6.8比100,是一个悬殊极大的差距,但人们可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震撼感,因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比它差不是很正常吗?
但要让时间倒回到100年前,情况可不是这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的经济一直处于世界前十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一批国家。
且据后世计算,1895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跃居世界第一。
100年的时间,是什么让阿根廷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变成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违约国?
阿根廷的百年经历为何常常被人拿来谈论,当作是对中国、对美国、对全世界的警示?
阿根廷的教训,不仅仅是给美国的_第1张图片 | 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领土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为拉美第二、世界第八。
制图:明白知识
「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
在讨论阿根廷经济问题时,人们常常会引用西蒙·库兹涅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一句话:
「世界上有四种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和阿根廷。」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好理解,例外的日本与阿根廷,一个是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一个是在高度发达后又经历漫长的衰落。
阿根廷与日本一样,都成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也许笼统来说,阿根廷能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在上百年的发展中,这个崛起与跌落的国家,几乎走过了所有发展中国家可能寻找的道路。
但依旧不算成功。
先来看看阿根廷最初的发达阶段。
阿根廷的快速发展期是在1860—1900年间,40年的发展让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稳居世界经济前列。
阿根廷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16世纪初开始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
19世纪初,由于西班牙正忙于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阿根廷人民得以寻到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机会,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
尽管宣布独立后的统治阶层仍然是西班牙等欧洲裔人民,但独立建国总比殖民统治更符合现代国家的发展。
独立后的阿根廷,由于内部的矛盾,又经历了几十年的内战与统一战争,直至1853年,阿根廷仿照美国制度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并建立了与美国一样的联邦制。
宪法颁布后,内战仍持续了几年,到了1861年,阿根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与统一。
所以说,阿根廷的发展是从1860年代开始的。
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基本同步。
在19世纪后半叶,阿根廷能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因素是多重的。
首先是政治因素。统一后的稳定、以及仿照美国设立的联邦制、民主制,一套相对完善与稳定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社会环境稳定后,阿根廷的发展主要依靠丰厚的自然资源与农牧业出口贸易。
自然资源方面,可以从阿根廷的名字上窥见一斑。阿根廷的名称「Argentina」是由拉丁语中的白银「argentum」演变而来,由此可见阿根廷自然资源的丰富。
阿根廷的农业也仰仗大自然的馈赠,在阿根廷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我们的平原从大西洋起,一犁头耕到安第斯山麓,都不会碰到一块石头。」
这是多么丰沃平坦的土地呀!
在全国接近2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里,那个气候温和、地势平坦的潘帕斯草原就占去了四分之一(约76万平方公里)。它辽阔、肥沃,是农牧业绝佳的天堂。
阿根廷的教训,不仅仅是给美国的_第2张图片 | 潘帕斯草原,占有阿根廷的约四分之一土地。
图片来源:Rellman Foods
另外,阿根廷拥有近五千公里的海岸线,排列在上面的不冻港也是鳞次栉比。

依靠着农牧业的优势,与欧洲国家关系的亲近,阿根廷通过向欧洲市场出口贸易,获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
阿根廷的成功,继而又吸引了一大批欧洲移民及外资。
在当时欧洲移民者眼中,阿根廷与美国一样具有吸引力。同时,阿根廷本就地广人稀(1870年时不足200万人口),大批移民者的到来,又开发了许多阿根廷未开发的土地,就像美国19世纪初的西进运动一样。
这一系列的发展形成的是一种良性循环。到19世纪末,由于欧洲工业化的发展,欧洲市场对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猛增,阿根廷经济获得了比第一阶段更为猛进的发展。
就这样,经过40年的发展,阿根廷已经稳居在世界发达国家前列,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在当时被称作「南美巴黎」。
那么,如此迅猛发达的国家又是如何跌至谷底的呢?
漫长的衰落
阿根廷的衰落,不是旦夕之间土崩瓦解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一个世纪。

一个世纪,可以经历几代人?也许阿根廷人自己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衰落。
来看看阿根廷衰落的几个阶段数据:
1895年,阿根廷与美国人均GDP相当。
1910年代,阿根廷人均GDP约为美国的70%; 1940年代,阿根廷人均GDP约为美国的50%; 1970年代,阿根廷人均GDP约为美国的30%; 1990年代,阿根廷经济稍有起色,当时被为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胜利; 2002年,阿根廷遭遇债务危机,经济跌至谷底,人均GDP仅占美国的6.8%。
南北美洲,原本起点相当。
南美洲的阿根廷从1860年开始经济腾飞,而北美洲的美国,1865年结束内战,也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

到了19世纪末,两个国家都发展到了相当水准,都位列世界前十。
但到了20世纪,南北美洲的这两个国家,美国与阿根廷的差距就开始出现。
之后一百年的时间里,两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个越来越发达,终于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一个不断衰退,直至今日。
当然,能经历漫长的一个世纪的缓慢衰落,也表明了阿根廷之前超强经济的韧性。
而这正是对美国、中国等世界其他国家最重要的一个警示。
拿美国举例,若真经历衰落,以美国的经济韧性,100年够吗?200年?300年?
衰退过程缓慢,往往不易察觉。
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等到发现已几乎无药可救。
那是什么开启了阿根廷这一个世纪来的持续衰落?
和一部法案紧密相关——《萨恩斯·佩尼亚法》(Sáenz Pea)。
阿根廷的教训,不仅仅是给美国的_第3张图片 | 萨恩斯·佩尼亚,阿根廷总统,1910-1914年在任。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萨恩斯·佩尼亚是阿根廷一位总统的名字,他于1912年颁布了一部《普选法》,也即《萨恩斯·佩尼亚法》。这部法案规定,所有阿根廷成年男性均具有、且必须具有选举权(秘密、普遍和强制的投票方式)。

所有成年男性,不分社会地位,不分个人财富,均具有选举权,这不是民主的胜利吗,怎么会被视为阿根廷衰落的一个重要节点呢?
答案是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政治家通过人民普遍的选举权、通过向底层民众保证大量福利政策来获得选票,从而登上总统的位置。
《萨恩斯·佩尼亚法》颁布仅四年,阿根廷人民就用自己的选票推举出了第一位民粹主义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
伊里戈延于1916年当选总统,他是《萨恩斯·佩尼亚法》下产生的第一位总统,有着「贫民之父」的称号。
这一称号听起来就很民粹主义。
阿根廷的教训,不仅仅是给美国的_第4张图片 | 伊波利托·伊里戈延,阿根廷总统,1916-1922年、1928-1930年两度任职阿根廷总统。
图片来源:Wikimedia
用福利照顾平民,让更多的人拥有选举权,这些初衷原本不错。可是民粹主义在现实中往往会滑向威权主义,结果是民粹主义的初衷被扭曲,民粹垄断了民主,普选终结了权利。
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长期繁荣,其实必须有几个必备的前提:
小政府:避免权力对社会、经济的强制干预;
自由市场:保证市场交易与经济的调节功能与持续繁荣;
自由平等的社会风气:尊重每个普通人的自由平等;
司法独立: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体系,且此司法体系应具有独立不被侵犯的制度保护。
民粹是一个开关,一旦开启,会推动整个国家机器以正义的名义去干预、以贫民的名义干预,于是经济自由会受限,政府愈发庞大,不仅会干预经济成果的再分配,还会碾压反对意见,破坏司法独立,以多数人名义行不平等之事。
最终,社会繁荣的必要条件彻底遭到破坏。

民粹是一瓶甜美的毒药。
当社会财富差距过大,财富等级化明显时,就很容易滋生民粹。
照顾贫困的底层人民,永远都是政治上最动人的口号。
其实,民粹主义是整个拉美现代化过程中的通病,这里单讲阿根廷。
前文我们提到,阿根廷最初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并在独立后效仿美国的制度而建国。
但是,美国独立的人民主体为英裔,阿根廷则是西班牙裔。这就是说,北美保留的是英国传统,南美保留的则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传统。
尽管这些西班牙裔的阿根廷人仿照了美国的制度,但他们学到的只是英美制度的躯壳。在精神传统上,阿根廷人民的自由意识远远不及美国,在实操上更多表现的则是专制色彩、精英政治。
所以,阿根廷最初的经济发达,与美国的经济繁荣不一样。
美国的繁荣,背后是小政府+自由市场+社会平等+独立司法;
而阿根廷的经济发达背后,乃是精英寡头+特权+财富等级化。

精英寡头+特权+财富等级化,也能在一段时间内带来经济发展,但随着选举权的普及,不堪压迫的底层民众会用选票,将提倡民粹的领导人送上台。

精英寡头也不会甘心退出,于是发动政变重新上台。整个社会的政治,就会在民粹与精英寡头政变之间摇摆,动荡不安。

而政治上的每一轮动荡,都会伤害能带来繁荣的关键因素:经济自由度萎缩,政府越来越支配经济结构,独立司法的权威一再被削弱,社会在寡头精英的特权与底层民众的民粹之间严重对立。
于是,就算家底再厚,也会慢慢开始衰落。

在现代民主自由等价值的躯壳下,行违背现代价值之实,这是阿根廷给全世界更多数国家带来的更普遍警示。
当寡头精英的特权给社会带来的财富等级鸿沟越来越严重时,这个国家就越容易民粹化,如果有选票为助力,提倡民粹的政治家很方便就能上台,那么政治上的动荡必将开启。
阿根廷的教训,是惨痛的。
阿根廷为何衰落?

以经济繁荣的四要素来严格比较,阿根廷自独立建国以来,尽管有辉煌的时光,但实际上乃因缘巧合而成,在繁荣的根本原因上并不扎实。
阿根廷最初的成功,受益于国际环境、国际贸易,底层结构依然是精英寡头的特权。
先从政治与经济上来说。阿根廷独立后,白人贵族占据社会上层地位,并在广袤的土地上实行租佃制(tenant farmers system),即贵族拥有大量土地,依靠下层佃农租用地主的土地来维持生产。在这种模式下,地主依靠大量租金维持奢侈的生活,而下层佃农始终无法积累出自己的财富,很难摆脱底层的身份。
经济的垄断与政治的垄断是并行的,上层大地主贵族同时又是阿根廷的统治阶层,在国家于1860年代后依靠农牧业迅速发展后,上层贵族势力更加雄厚,形成一种牢不可破的等级差异。这就形成了阿根廷政治最突出的特点:精英政治与寡头政治。
这种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导致阿根廷从根本上缺失「小政府」与「自由市场」这两个必要条件,而没有自由市场,攥在大地主手中的土地就无法通过市场来转移,没有市场的竞争与激励,导致的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僵化,还有农牧业本身生产效率的低下、与生产成本的增加。
同样,很容易理解,在这种固化的等级差异中,个人的自由平等也是很难实现的,在这种精英寡头的政治垄断下,真正的法治社会与司法独立也很难保证。就像1853年,阿根廷仿照美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在实际操作上也只是半纸空文。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这种体制就会一定完全导致下层民众生活的不堪。
实际上,在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阿根廷于1884年便实行了普遍的免费教育,所以阿根廷民众——包括下层民众的受教育率十分之高,也占当时整个世界的前列。
一群受过普遍现代教育的下层民众,与一群未受过教育的下层民众,他们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不一样的。
未受过教育的民众,易于奴役。而受过教育的民众,有强烈的权利意识。 这种不一样,导致了民粹主义的崛起。
首先,受过良好教育的下层民众必定会对社会的等级分化、个人的生活境遇、国家的运作体制产生直接的不满。
而且,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经济最初增长的阶段,必定会出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
阿根廷的教训,不仅仅是给美国的_第5张图片 | 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假说图示。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此图示中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贫富差距必然不断拉大,只有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才能最终摆脱贫富差距,而多数国家往往在「库兹涅茨拐点」之前便已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且很难摆脱。
在贫富差距、社会不满不断增大的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恰好又出现了席卷欧洲的社会主义左翼思潮。
受过现代教育的阿根廷下层民众,瞬间获得了思想上的武器。
他们要求改变下层现状、要求个人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福利的发展。
而这些诉求,正是民粹主义政治家的口号。
于是,精英统治者借助下层民众的呼声,下层民众借助政治家保证的福利,整个社会迅速走向民粹化。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何阿根廷在1912年颁布了带有强制性质的《普选法》,为何在1916年就迅速选举出一位民粹主义背景的总统伊里戈延。
伊里戈延总统有「贫民之父」的称号,对于贫民来说,有福利可吃,为什么要选择更有竞争力的职业去谋生?
高福利本身需要持续的高财政来维持,但高福利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对政府财政的透支,更是使民众、使市场丧失了自由的活力。
市场丧失了活力,便丧失了继续繁荣的可能。在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持续的市场繁荣以保证经济度过库兹涅茨拐点,那整个国家只会持续陷入贫富差距之中。
福利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是经济的增长。
问题的关键也不在于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而在于穷人有多贫穷。
我们真正应该解决的是贫穷,而不是差距。
而民粹化中的阿根廷选择了差距,选择了福利。
单从这点来看,已经够持续消耗阿根廷财力的了,再加之阿根廷民粹化后,世界就进入一战时期,欧洲市场受战争影响大幅度萎缩,阿根廷的出口贸易也受到很大打击,经济进一步下滑。
寡头与民粹的政治摆钟
除了民粹化消耗市场经济与政府财力外,它还给阿根廷带来另一个危机:政治上的摆钟现象——在精英寡头政治与民粹福利政治之间的摇摆。
1910年代,民粹化的政府取代了原本的寡头政治,但精英寡头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这就造成了阿根廷1930年代精英寡头夺权、军事政变频发的政治混乱现象。
而1930年代正是纳粹思想泛滥的年代,阿根廷本来就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这三个有纳粹倾向的国家关系密切(阿根廷民众多为西班牙裔、意大利裔、德国裔),这就导致了阿根廷军方精英寡头的纳粹化。
从我们之前发过的文章《为什么纳粹就爱躲到阿根廷?》中,就可以窥到一角。
从1930年到1955年,阿根廷先后上任8位总统,其间发动多次军事政变。这8位总统中,有7位是亲纳粹者,这几届政府也多为军事政府,最短的总统在任时间不过三天。
1930年,出身于贵族的军人乌里武鲁(José Félix Uriburu)发起军事政变,推翻了原本奉行民粹主义的伊里戈延(HipólitoYrigoyen),乌里武鲁是个军国主义的狂热者。
| 乌里武鲁将军,通过军事政变获得阿根廷总统职位,1930-1932年在任。
图片来源:wikipedia
两年后,这个迷信法西斯体制的乌里武鲁因为病逝结束任期,胡斯托(Agustín Pedro Justo)总统被选举上台。
胡斯托之后,继任者是唯一反对纳粹的奥尔蒂斯,只不过奥尔蒂斯在任两年后便因健康问题退居幕后。随后,军方在1943年发动军事政变,将奥尔蒂斯的继任者卡斯蒂略推翻,政府继续由亲纳粹的军方操持。
二战结束后,1946年,就是那位曾经参与1943年的军事政变、久负盛名的民粹主义领袖——庇隆(Juan Domingo Perón)当选为总统。
庇隆既是民粹主义的代表,又是阿根廷军方精英寡头与纳粹化的代表。
这种结果的出现,正是阿根廷民粹主义政治与精英寡头政治摆钟作用下产生的怪胎。
这位总统带领他的妻子爱娃(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一起发展这个国家,他们推行名为「庇隆主义」的政治理念,并以此建立政党「正义党」,与工会联系紧密,人民将他们视为「民主」的化身,爱娃更是被视为「圣母」。
但是,在国际视野中,庇隆却是一个十足的独裁者、亲纳粹者。
庇隆写有一本书,名为《武力是弱肉强食的权利》,单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倾向。事实上,庇隆在二战结束后还收留了大量德国及意大利的纳粹残党,在任期间与美国的关系僵硬。
阿根廷的教训,不仅仅是给美国的_第6张图片 | 推行「庇隆主义」的庇隆,庇隆其父为意大利裔,其母为西班牙裔,其本人也曾在意大利参军。
图片来源:wikipedia
很不幸,庇隆仍然没逃过政变的魔咒。1955年,他在军事政变中被赶下台,随后流亡国外。
阿根廷就在这样起起伏伏的军事斗争中混乱过活,直到20世纪末,这个国家才逐渐向正常化的民主政治过渡。
也直到1990年代,阿根廷的经济才稍有起色。
但这种起色又是短暂的,不过十年,它就又跌入了谷底。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崛起与跌落的国家几乎走过了所有发展中国家可能寻找的道路。
所以,它所踩过的坑,我们都有可能再踩。
有了阿根廷的前车之鉴,我们至少明白:
经济连续高速发展40年,不足为耀。

经济发达到世界前十,也不足为耀。

因为很可能,下一刻就进入漫长的衰退期。
只要不能真正达成繁荣的根本条件,经济依然可能再次陷入困境。
只要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不重视寡头以及特权,那么,在民众能掌握选票时,民粹化就会变成未来。

只要政治在寡头特权化与民粹福利化之间摇摆、动荡,那么国家的拉美化就很难避免。
阿根廷的教训是全方位的。

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否会因为自由市场的不足及政府的过多干预而终结?
那些奉行威权主义的国家,在人民获得选票后,是否会迅速进入民粹政治与寡头政治的不稳定交替之中?
经济的衰退是否会是一个长达上百年的过程,等我们发现时已为时已晚?
历史不能给我们答案,但能给我们以教训。

保险近两年火得一塌糊涂,我们有必要买吗?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当直面大病需要的巨额医疗费用时:


1、我是否有足够的积蓄去支付?

2、家庭生活能否维持正常运作?

3、孩子教育费,老人赡养费,房贷车贷怎么解决?

赚钱不易,一场大病就能让我们重回解放前。

我是智谷保险主编T博士,喜欢钻研保险产品和条款。如果你对保险感兴趣,但不知道如何挑选,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我们帮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保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保障方案。

作为智谷读者的福利,扫码关注后,定价99元的【保险避坑课程】,0元免费回馈给各位读者,指南在手,再不怕忽悠,快来及时领取哦~

▲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参考资料
Henryk A. Kowalczyk.Argentina — a warn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ata Driven Investor. 2020. Yascha Mounk,Roberto Stefan Foa. The End of the Democratic Century. Foreign Affairs. 2018. Yascha Mounk. The Dictators’ Last Stand. Foreign Affairs. 2019. Colin M. Lewis. Argentina: A Short History.Oneworld Publications. Oxford. 2002. Lewis, Paul. The Crisis of Argentine Capitalism.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0. Barnes, John. Evita, First Lady: A Biography of Eva Perón. New York: Grove Press. 1978. 江时学. 阿根廷百年兴衰的前车之鉴. 参考消息. 2016

你可能感兴趣的:(阿根廷的教训,不仅仅是给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