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楚深
明明卡还在身边,手机却出现了刷卡记录?
今年3月的一个凌晨,家住杭州的小康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在外地被连刷五笔,超十万元额度不翼而飞。与银行协商未果,他起诉至法院,而在早先报案的同时,他开启了一个教科书般的“神操作”……
因银行卡被盗刷而与金融机构陷入诉争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近期在这一领域出现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维权案例。杭州萧山法院近日公布了这起案件的诸多细节。
突发!凌晨银行卡被盗刷10多万
故事要从今年3月的一个凌晨说起。
小康家住杭州,今年3月29日凌晨,正在刷手机微博的他,突然连收多条交易提醒的短信,短信显示小康持有的借记卡在迪拜、美国等地接连发生5笔取现及消费记录,共计人民币102128.31元。
诡异的是,在当时,小康正在杭州家中,那张借记卡也在自己的钱包里。
虽然在境外旅游时曾通过ATM机使用卡片消费,但此刻人和卡都在国内家中。莫名其妙的消费记录让小康意识到,卡被盗刷了!
报警时做了这个“神操作”
小康极具维权意识,在当天便去公安机关报了案。
在报案的同时,他还有一个堪称教科书般的举动。
小康拿着借记卡去银行柜台存入100元,打印、留存了此次操作的凭条,以证明自己人和卡都在国内,凌晨的五笔消费系被盗刷。
之后,小康联系了发卡行要求赔偿,但银行拒绝赔付。
今年6月4日,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小康将涉事银行起诉至法院,要求银行赔偿存款损失102128.31元并赔偿相应利息。
庭审中,就责任问题,小康与银行针锋相对。
认为银行应该进行赔偿的小康表示,“报案那天,我往银行卡里转了100元,可以证明自己是在国内的,银行卡也在自己身上,境外的几笔消费不是我本人花费。”
银行方面则认为,小康的银行卡被盗刷是其自身过错造成的。小康在办理银行卡设置密码后,长时间内未进行密码更新、修改,不排除密码曾被泄露的可能;小康的银行卡是磁条卡,未升级变更为芯片卡,磁条卡在境外通过ATM机进行操作的话,被复制、盗用信息的风险较高。
但小康并不认同银行的说辞。他表示,银行开通境外业务,就是允许持卡人在境外用卡,不能因为持卡人在境外通过ATM机使用过卡片,就认为信息被复制就是持卡人的过错。
法院判决银行赔偿本金及利息
经过审理,萧山法院最终依法支持了小康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表示,小康与银行之间的储蓄存款合同关系依法成立且合法有效,在无任何证据证明小康自行泄露银行卡密码的情况下,银行作为借记卡发卡行,负有保障持卡人存款安全的义务。
法官表示,商业银行法第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
在银行办理借记卡后,民事主体与银行之间发生储蓄存款合同关系,银行作为借记卡的发卡行,负有保障持卡人存款安全的义务;在无任何证据证明持卡人自行泄露银行卡密码的情况下,他人利用金融机构的安全隐患盗刷持卡人借记卡的,银行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持卡人不必自担损失。
本案中,小康所持的借记卡在境外的发生多笔交易,而小康当日在国内向案涉借记卡内存入100元,可以认定境外交易发生当时小康在国内且持有案涉借记卡,上述境外交易非小康所为。
同时,案件中无证据证明小康有泄露交易密码的行为,故应认定案涉借记卡被盗刷系他人利用金融机构的安全隐患所致,小康有权要求银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法院判决银行赔偿小康损失及相应利息。
法官提醒:发现被盗刷建议这么做
据“萧山法院”微信公众号表示,法官提醒,金融机构的生存之本,也在于其安全性。为提高安全性,银行应努力提高并改进银行卡防伪技术,最大限度防止持卡人银行卡被盗刷。
而对于持卡人,法官也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是在使用银行卡,特别是在境外使用银行卡时,要尤其注意刷卡安全;
二是谨慎使用磁条卡,尽量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芯片卡,尽量避免在使用独立POS机的小商户或流动性摊点处刷卡等。
法官表示,在发生类似本案小康的情况时,应尽快致电发卡银行申请挂失,同时要求核查消费记录,前往最近的ATM机或者商户取现或消费,保留消费凭证,证明银行卡仍在身边等。留好证据,及时维权。
但与此同时,法官表示,并非所有的存款“不翼而飞”都要由银行担责。每位持卡人对保护个人银行卡及密码信息也负有当然的义务。在银行为持卡人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密条件(如在ATM机周围设置防护设施,防止偷窥等)的情况下,完全系持卡人自身过失造成借记卡遗失或密码失密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的,需要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部分综合自“萧山法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吴羽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