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刘亦菲,她才是真正的花木兰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微信号: sdrenwu)



最近都在讨论迪士尼拍的《花木兰》。


但今天要讲的,并不是这部电影,而是一位真正的女将军。


比起刘亦菲,她才是真正的花木兰。





9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


只见她身着军装,从容地正步走向台中央,领取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这是一项光耀门楣的崇高荣誉,但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女将军的母亲看着电视上女儿,眼里却是满是心疼:


哎呀,我女儿老了,头发都白了。


她的女儿叫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少将军衔,生化领域专家。


但陈薇现在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过去大半年艰苦卓绝的抗疫战中,始终坚守在第一线、敢为人先的女科学家。



1月26日大年初二,武汉封城的第四天,54岁的陈薇就带领一支专家队伍进驻武汉。


那时,人们对新冠知之甚少,整个武汉乃至中国都被笼罩在一层阴影中。


陈薇知道,在这种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她亲临一线,快速搭建起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争分夺秒地研究这种新型病毒。


仅仅4天后,陈薇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座帐篷里的实验室,自主研发出了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让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确诊速度提高。


而在防疫初期,快速的确诊对于防止病毒扩散,无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薇说过,“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不仅是与病毒搏斗的战场,也是展现科研实力的战场。


在战场上,她最担心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怕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会有战略性的失误……三年五年过去了,被别人甩掉了,危机感比以往更加迫切。”



目前,陈薇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是全球170多个疫苗团队中,进展最快、最受关注的新冠疫苗研发团队之一。


早在3月16日,她的团队就研制出了人腺病毒载体疫苗,成为了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现在,陈薇团队的疫苗已进入最后的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在当前全球疫情持续爆发的情况下,她和她的团队,可以说背负着全世界人民的期望。


人民英雄,当之无愧。荣誉加身的背后,是始终与致命病毒的斗智斗勇。


疫苗的临床研究需要极度严谨科学,确保万分安全后才可推广使用。但陈薇冒着巨大风险,身先士卒,第一个参与到第一支新冠疫苗的人体接种试验中。



如花木兰一般,巾帼不让须眉。


作为女性,在这场抗疫战中,陈薇也更能看见和理解女人的不容易。在一线,她见过太多女性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她也见过很多母亲,自己不幸患上新冠,对孩子的担忧却大于自己。


于是陈薇在获奖感言中说道:


虽然我被授予人民英雄这个称号,但我觉得每个人都是英雄。


我是个军人,是在一线抗疫军队的代表,也是对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女性群体的一个褒奖。





《木兰诗》中写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勇敢无畏,保卫国家,一点都不输男人。


陈薇也正如花木兰,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永远冲在第一线。


像新冠这样的硬战,她早就经历过好几次。


17年前那个“非典”肆虐的春天,37岁的陈薇临危受命,连夜进入负压实验室研究SARS病毒。


普通人待在缺氧的负压室,最多五个小时就回头疼不已,但陈薇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


为了和疫情抢时间、争速度,她还不吃饭、不喝水、用成人尿不湿,把一分一秒都用在科研上。



因为每天都和危险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和团队被单独隔离起来,连续100多天都没能和家里人见面。


但孩子还小,想妈妈了怎么办呢?陈薇的丈夫和儿子会提前打听有她出现的节目,然后守在电视机前。


等陈薇的画面一出现,当时只有4岁的儿子立马扑上去,隔着屏幕和妈妈“亲吻”。



曾经有记者问陈薇:跟‘非典’病毒面对面,怕不怕?


她脱口而出:“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薇团队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医护人员预防性使用之后,无一例感染。



2004年,埃博拉病毒在全球肆虐。它的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达50%至90%,被称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武器”。


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陈薇又将目光投向了这个看似遥远的病毒。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陈薇的选择——为何要研究这个距离中国八千公里以外的古老病毒呢?


陈薇的回答坚定又睿智,“埃博拉距离我们可能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全球化时代,航空交通四通八达,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2014年,西非再次爆发埃博拉病毒,并首次传到非洲以外的地区。凭借着前10年的研究积累,陈薇团队在当年就研发出了世界首个基因型埃博拉疫苗。


次年,为了临床试验,也为了阻止埃博拉进入中国,陈薇主动出击,率队赴非洲研究病毒。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陈薇团队走进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二期临床试验。她还访问了当地一家孤儿院,那里的48个孩子,埃博拉夺取了他们亲人的性命。


这让陈薇无比感叹,她希望把疫苗用在更多人身上,“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非典、埃博拉,让更多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最终,陈薇在塞拉利昂的临床试验获得了成功。有非洲人感叹,“因为埃博拉,很多人走了;因为埃博拉,中国人来了。”



在电影《战狼2》中,有个叫陈博士的援非医生,为保护疫苗不惜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很多人觉得,陈薇就是这个角色的原型。


除此之外,2008年汶川地震,陈薇担任了地震专家委员会灾害评估组副组长,冒着余震率队入川,战“疫”长达两月。


从灾区回来,她又立马投身“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功处置多起生物疑似事件。


在生物防控的战场上,陈薇永远是“一线中的一线”。


曾经有人问她,去那么多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了怎么办?


她干脆利落地回答:“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





陈薇的志向是伟大的,但对她的家人来说却是艰辛的。


2020已过大半,陈薇年迈的父母今年只见过她一次,还是因为陈母去杭州看病,才难得有了一顿午餐的短暂相聚。


普通家庭的天伦之乐,对这个特殊家庭而言像是奢望。


平日里,陈薇只能借极少的闲暇联系父母,又常常因为太忙,匆匆挂断电话。



若不是重任在肩,谁又愿意自己的孩子如此辛苦呢?


毕竟,陈薇年轻时,也是个漂亮时髦的女孩啊,像是一朵富有生命力、暗香袭人的蔷薇。


她眉目清秀,一度被封为清华校花,喜欢跳舞和文字工作,是典型的文艺青年。


1990年,陈薇即将研究生毕业,顺利找到一份著名生物公司的工作。


这本是下一段灿烂人生的开始,却因为一次偶然而彻底改变。


那年年末,导师安排陈薇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回实验所需的抗体。


这是她第一次去军事医学科学院,这里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人人都在为自己的使命而奋斗。


年轻的陈薇像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里的一切都让她热血沸腾。她决定放弃待遇丰厚的生物公司的机会,弃笔从戎。



这个决定几乎遭到了周围所有人反对。


父母希望她能干些实业,而周围的同学要么出国,要么去了大企业,没有一个要去部队。和她关系亲密的朋友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


“清华人到部队去是埋没了自己,入伍意味着落伍。”


但陈薇不顾劝阻,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她也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


毕业几年后,陈薇在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遇到旧时的师弟,两人寒暄一阵,她才得知,师弟的收入是自己的百倍。


而她原本,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除了经济待遇上的巨大差距,还有科研工作的艰苦寂寞。


陈薇曾在2012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回顾自己最初的研究生活:


刚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时,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的距离。


我所在的单位地处丰台镇,1991年那时很荒凉,部队的生活很单调,也很清苦,与我同期特招入伍的陆陆续续都离开了部队,唯有我坚持了下来。


料谁也没有想到,曾经清华园里那个时髦活泼的年轻女孩,竟能在科研这条道路上,一坚持就是30年。


有朋友总结陈薇的日常生活:


“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好在,潜心科研的道路背后,她有个坚实可靠的家庭。



丈夫麻一铭比她大12岁,他们在火车上邂逅。那时,一个是凤毛麟角的清华高材生,一个是啤酒厂的普通技术员,以“门当户对”的观念看,俩人一点也不相配。


相处之后,陈薇却发现自己与麻一铭在精神上极其契合。


她也的确没有看错人。婚后,陈薇依然潜心她的科研事业,家中大大小小的杂事都有麻一铭一力承担。


璀璨成就之外,陈薇这样评价自己:


一个快乐的母亲,幸福的妻子,孝顺的女儿和儿媳。


在陈薇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花木兰的影子:在女性身体里,硬朗和柔软并存的力量。


进一步能保家卫国,退一步亦可从容生活。


不同的是,花木兰结束了战场的腥风血雨,被授予了功勋,可以光荣还乡,享受从前缺失的家庭之乐。


而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后,还要继续她的使命。


当被问到这个称号有什么好处时,陈薇不假思索地回答:


可以让我们团队的声音更大些,更能推动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


唯独,她没有想到自己。


比起刘亦菲,她才是真正的花木兰_第1张图片


疫情最严重时,陈薇曾在金银潭医院,见到身患渐冻症的院长张定宇。


张定宇的腿已经开始萎缩,步履蹒跚;他的妻子也不幸感染上新冠病毒。但他还是夜以继日地在一线战斗。


陈薇告诉他,“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


张定宇只回复了四个字:


彼此彼此。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在疫情面前,这些科研医护工作者们,无私心无小我,舍小家为大家,令人动容。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正是有陈薇将军、张定宇院长这样“中国的脊梁”存在,普通人才享受到平静可贵的日常生活。


从非典、埃博拉到新冠,与病毒抗争是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谁也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在等待着人类。


短暂的休憩后,人民英雄们依然要回到自己的战场——时刻准备着。


祝福这些伟大的人吧。



新闻|故事|留学生 排版|甜懵圈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起刘亦菲,她才是真正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