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牛肉面里的经济“风向标”


| 兰州牛肉面,不仅是兰州市民日常的“刚需品”,更形成了一个维系着大量从业者饭碗的产业链。

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首发:“新华每日电讯”调查周刊 本报记者 | 姜伟超 李杰 编辑 | 刘梦妮
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300多万人口,却拥有1000多家牛肉面馆,被誉为“牛肉面之城”。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不停业的兰州牛肉面馆,不得不开启“休眠”模式,烟火气息消散。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这碗西北美食得以再度飘香。
不仅仅是兰州人离不开这道美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城市的兰州牛肉面,逐步展现出新的生机。
再度飘香的牛肉面

初秋微凉,清晨六点,兰州渐渐“苏醒”。暗黄的路灯,照亮着城关区广场南口,44岁的环卫工人林青梅,将抹布和书包大小的垃圾拖箱靠在行道树旁后,在扫帚的沙沙沙声中,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昏暗的道路旁,一家金鼎牛肉面馆,正灯火通明。店内服务员擦拭着桌椅,店外等待着的食客寒暄交谈。这家每天六点半准时营业的老店,早早就有人来等待。
对很多兰州人来说,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便是一天生活的开始。
宽阔的马路上,出租车及早班公交车飞驰而过,身旁时不时还有晨练的市民跑过……城市渐渐散发出的烟火气,让林青梅觉得格外温暖。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小区封闭化管理、餐饮等行业停工、公交地铁停运等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打破了原本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那时候天蒙蒙亮,路上几乎见不到车,更别说行人了,从不停业的牛肉面馆也关上大门。”林春梅说,“孤零零一个人在空旷的街道上,格外冷清。”
2月中下旬,随着甘肃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全面恢复餐饮企业营业。
住在兰州市安宁区的芦德栋,是牛肉面的忠实粉丝,从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牛肉面馆重新开始营业的消息,兴奋不已。“之前只能在家里自己做,味道差距大,但看着碗里有汤,有面,有辣椒,也就稍许有些安慰。”
“二细,辣子多些,不要香菜,多些蒜苗。”28岁的芦德栋排了40多分钟的长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总算吃到了日日牵挂的牛肉面。
作为程序员的他,疫情期间一直居家办公,随着牛肉面店复工、公交地铁恢复运行,“生活总算恢复了往日的生气。”
位于城关区平凉路的金鼎牛肉面馆,2月20日开始复工,单人单桌堂食营业,门外食客排队长达100多米。“平常每天卖600多碗,但开业第一天卖了1000多碗。”店长马媛说,员工们虽然比平时累,但被食客们高涨的热情所鼓舞。
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逐步在恢复,天南海北的朋友也慢慢来到兰州与仁钦卓玛相聚,她总会在清晨,与朋友一同品尝兰州牛肉面独特的味道。
2016年退伍的仁钦卓玛,自主择业开始从事文化传媒工作,战友及客户都分布五湖四海,“经过这次疫情后,才发现与朋友一同吃牛肉面也是如此幸福的事情。”
维系从业者饭碗的产业链

39岁的徐飞,跨越2500多公里,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来到兰州取经,寻求兰州牛肉面的合作。自从去年在上海举办的食品展销会上品尝后,“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牛肉面,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原本负责房地产企业采购业务的他,一直想自己创业,来兰州就是希望能学习兰州牛肉面的知识,回大连开一家牛肉面馆。徐飞在大街小巷品尝牛肉面,走访兰州牛肉面培训学校,与牛肉面馆店长交流,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几天下来,徐飞发现,拥有“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特色的兰州牛肉面,不仅是兰州市民日常的“刚需品”,更形成了一个维系着大量从业者饭碗的产业链。
在甘肃省武威市顶乐伊禾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十分忙碌。每天100多头肉牛,经过屠宰加工后,包装成肉制品近40000斤,被运往甘肃各地。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里承包着兰州市牛肉面馆牛肉需求的40%左右,每天营业额能达到140多万元。
倍增兰州牛肉面风味的牛肉绵软可口,这得益于甘肃武威、张掖、金昌等地独特的地域环境、丰富的光热资源及饲草料资源。这一带不仅是肉牛生长的天然疫情隔离区,同时也是肉牛发育成长的绿色生态区。肉牛养殖产业在牛肉面等产业的带动下,成为甘肃省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甘肃顶乐农牧有限公司,为兰州市30多家牛肉面馆供应牛肉。副总经理赵志强介绍,公司肉牛养殖已经带动30多个合作社,仅养殖用工就达到600多人。
从面的揉、和、拉、抻到肉汤煮制、调味,从牛肉面的清汤、干拌、炒制、凉拌等做法到配菜蒜泥、酱汁、咸鲜等味型,大有学问的兰州牛肉面,蕴含着多种商机。
除了牛肉,兰州牛肉面中辣椒、板椒、线椒、茴香、草果等食材配料,也形成了产业。
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的甘肃鑫东顶牛食品有限公司,每个月为甘肃省外河南、天津、陕西等多地供应用来调制面汤的粗料汤粉,就能达到8000多斤。“我们都是采购甘肃本地的优质原材料进行加工的。”企业配送中心经理陈忠花说。
足迹遍布全国各个城市的兰州牛肉面,逐步展现出新的生机。“要想将牛肉面店开好,前期还是要注重品牌推广,产品不能过于单一”“牛肉能单独销售、汤料能单独销售甚至各式各样凉拌菜也能产生效益”……从五月份开始,甘肃顶乐兰州牛肉拉面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李兆宏,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四川、江苏、山东等地的电话,咨询兰州牛肉面馆开店事宜。
徐飞便是电话咨询后,来兰州取经的。“疫情好转后,进城务工的、出差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大连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而牛肉面这种特色快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徐飞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加速复苏的“烟火气”

牛肉面行业的复工复产,不仅是兰州市餐饮业复苏的“风向标”。
天蒙蒙亮,兰州市七里河区陈记牛肉面馆玻璃窗旁边,23岁的杨帆半蹲着,大口吃着牛肉面。在他身后的兰州奥体中心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
来自甘肃贫困地区西和县的杨帆,是这片工地的一员。吃罢牛肉面后,他便回到体育场一标段岗位上,开始忙碌起来,“正常工作了,家里人才不担心”。
这个2020年省列重大续建项目,将从根本上改变兰州没有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窘境。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度让兰州奥体中心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胡义苦恼,“2022年1月份交工,可疫情影响打乱了整个建设计划,幸好防控形势逐步向好,陆续返岗2000多人,才得以抢抓进度。目前体育场初具规模,综合馆正加速建设。”
正是在投资及消费多重推动下,上半年,甘肃省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4101.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3.4%转为正增长。
金秋佳节将至,“牛肉面之城”里,复苏的烟火气,越来越浓烈。




按照下图,添加星标不再错过《财经国家周刊》

觉得内容不错
来个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看完不吐不快,就给我们
留言
留言点赞多有
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碗牛肉面里的经济“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