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姚远
2020年6月,《女人系列·节育环》在北京展出。艺术家周雯静用铜1:1比例还原了300个人类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节育环,整齐地嵌在一面蓝丝绒上。
展览意外在网络走红,这让许多年轻人第一次认识到节育环的存在,原来它们依然存在于妈妈那一辈女性的身体里。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佩戴节育环的女性有2/3在中国。80、90年代,为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几千万女性使用了节育环。
几十年过去,她们老了,失去生育能力,子宫开始萎缩,却不知道要将节育环及时取出来。时间长了,子宫中的小物件有的会嵌入肉中,有的引发出血,成为她们年老后的心患。
在不知觉间,它们,和她们,都被遗忘了。
绝经后的取环困难
4个小时,李燃在手术室门口焦虑地等待着。妈妈正在接受宫腔镜手术,摘除体内嵌顿在子宫肌肉里的节育环。隔壁床的两位阿姨和妈妈同时进的手术室,一位摘除子宫肌瘤,一位人工流产,都已经顺利回来了,可妈妈还没有确定的消息,他不禁有些心慌。
李燃妈妈49岁,几年前接受乳腺癌化疗后绝经。2019年7月,考虑到在节育上已没有负担,她决定取下在体内放置了20多年的节育环。她在县医院进行了第一次检查,B超发现节育环嵌顿的情况比较严重,医生建议她去往大医院手术。
节育环,又称宫内节育器,形状多样,材质各异。它被放置在女性子宫内部,通过不断运动刮擦子宫壁,造成子宫的无菌性炎症,使胚胎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受孕,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节育环的本质,是一种长期的温和的刮宫流产术。
在计划生育年代,育龄女性被要求佩戴节育环,避免计划外怀孕。如今,她们已经绝经,失去生育能力。医学建议,节育环应在绝经后2年内取出,如果不及时取下,随着子宫萎缩,环可能会嵌在肉里,也可能穿破子宫进入腹腔,对女性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李燃妈妈正有如此担忧。成都华西附二院的医生将她嵌在肉中的节育环取出后发现,环在子宫壁上留下了两个小孔。医生担心小孔穿破子宫壁,引发大出血甚至感染性休克,于是又进行了一项腹腔镜手术来确定小孔性质。李燃在手术室门口签了三次字,他没料到过程竟会如此曲折。
幸运的是,李燃妈妈子宫壁上的小孔并未穿破肌层。也有不幸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主任仝进毅曾遇见这样的病例,病人绝经后长期未取环,身体不适来医院检查才发现,节育环穿破了子宫扎在肠子上,那场手术进行得十分艰险。
另外两个病例也令他记忆犹新:一位女性在小医院取环,环在体内断裂,取了一半,留了一半在肌层里;还有一次,宫腔镜探进子宫后发现,环已经碎成粉末一样。
仝进毅“奉劝”绝经后女性及时取环。除了可能造成的嵌顿、穿孔以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出现阴道出血,无法判定是环引起的还是癌变引起的,这会耽误子宫癌早期的诊断治疗。
再有,因为节育环无法做核磁共振,致使病情延误的情况也不罕见。核磁共振成像是一项帮助医生判断全身多处器官早期病变的医学影像技术,由于磁场会被金属干扰,置有金属节育环的患者不能接受检查。
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她陪妈妈取环时遇见另外两位60岁左右的阿姨,都是因为需要做核磁共振才来取环的。另一位受访者说,她婆婆更年期后未取环,阴道陆续出血几个月,一直以为是环的问题,没去医院检查,后来又因为戴环没法核磁共振,通过高清CT才辗转判定为子宫癌,耽误了不少时间。
宫内节育器去留安全性研究显示,在使用节育环超过20年的女性中,绝经不满两年者,取环顺利的比例达 96.1%,超过两年者,取环困难达 43.9%。但是,根据2014年的最新调查,依然有23.8%使用节育环的女性直到绝经5年后才去取环。
“害怕”和“不知道”,是她们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
那个金属小环被隐秘地放置进女性体内,几十年过去后,它已然被公众,甚至被她们自己所遗忘。
上环的故事
如果绝经后及时取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环是一个在门诊即可完成的小手术,除了痛感外,别无大碍。
“像是拽了一块肉下来。”51岁的孟娟如此形容取环时的疼痛。2019年6月,她去下了24年前基层计生工作站放入她子宫内的铜制圆形节育环。铜环其中有一段是弹簧状的,螺旋状的铜丝已经和肉长在了一起。医生说是轻微嵌顿,让她做好心理准备后,把节育环“扯”了下来,孟娟一声惊叫。
孟娟在托盘上看见那个陪伴了自己24年的物件,被一小块血肉包裹着,似乎已经锈了,血色和铜色模糊在一起。
1996年,孟娟28岁。在生下一个男孩的半个月之后,她被妇女主任通知前往村计生工作站上环。孟娟和同村20几位育龄女性排着队进入手术室,没有其他检查,径直躺上手术台。
放置过程不超过5分钟,从头到尾,她没问过节育环是什么,不知道它将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什么改变,也没有人告诉她。她只知道当时“计划生育抓得紧”,而自己“不允许再怀孕了”,她得服从安排。
孟娟响应的是当年的“一环二扎”,即生育一胎后使用宫内节育器,生育二胎后做绝育手术。根据计划生育政策的要求:以城市为主的城镇居民及江苏和四川两省农民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在大部分省份农村第一胎生育一个女孩的农民允许间隔四年后生育第二胎;少数民族除外。
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推行。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1980年-2009年的30年间,全国共实施6.61亿次妇女节育手术,其中上环术2.86亿次,妇女结扎术0.99亿次,流产术2.75亿次。
“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诸如此类的节育口号随处可见。育龄女性们被动地承担下了节育的主要责任,因为她们有软肋——孩子。
尽管《计划生育法》规定“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但架不住各地有各地的“土政策”。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直至2015年10月全面开放二胎以前,许多地区为新生儿上户口时,必须出示母亲的上环证。2015年1月14日,一位妈妈在微博上写:“仔仔,妈咪今天去做检查上环了,明天终于可以去帮你上户口了……”
不仅是户口,节育环有时还会和入学挂钩。2012年12月14日,《南方日报》曾报道,某地多所小学要求一年级新生家长提供母亲查环查孕证明。区教育局回应称,学校这一举措是“教育部门配合计生部门齐抓共管的一项政策,是对非本市户籍新生入学的要求”。
曾经的计划生育查环查孕证明
为了孩子,有的女性不得已去上环,拿到证明后再找关系在私人诊所取环。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不是所有人都适应计生单位同一型号的节育环,有的人在使用后出现副作用,“每天小腹到后腰一圈酸痛”,经期血量增多,严重的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邵桂敏是单位职工家属医院的一名退休医生,80年代,她先后陪同十几位副作用严重的基层女职工前往县医院取环。那时,县医院要求出示证明文件才可以进行取环手术,需要公路段卫生所所长签字,单位批准。
邵桂敏记得,她们坐解放车去手术,车内空间不够,有人爬到车顶上,颠簸地驶过工地土路。没有术前检查,也没有麻醉,取下来就在卫生室门口休息,待不过一两个小时就得往回走。还是那条土路,还是那辆拥挤的解放卡车。
取环后出血会持续7-10天,但休假只有三天。同事们忍受着不适重回工作岗位,邵桂敏会继续陪她们去卫生室开点消炎止血的药。
“痛苦只有女同志们自己知道。”她声音一度哽咽。邵桂敏自己的节育环也出了问题,她三次带环怀孕,三次流产,对身心造成巨大伤害。2004年,她终于去医院取出了自己的节育环,告别了伴随她二十余年的腰部酸痛和心结。
被遗忘的金属环
节育的后果,多是女同志在承担。邵桂敏对记者感叹:“怀了孕,抓去做人流抓的是女同志,遭罪的是女同志,抓男的也没用。许多男同志他不负这个责任。”
孟娟回忆,那会儿他们村子都是妇女去节育,因为男的干重活,结扎了怕伤身体。其他地方有传言,说男的结扎会导致不举,伤阳刚之气。孟娟也相信了这一点,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时至今日,女性依然是承担避孕责任的主要一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资料显示,2017年,在中国已婚夫妇对节育方法的选择中,宫内节育器占52.2%,女性绝育占24.9%,而男性绝育占3.3%。
生育是男女双方的共同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节育被默认为女性单方面的责任。
学者张开宁分析其原因认为,一是节育手术存在风险,农村家庭普遍不愿意让主要劳动力和支撑者来承担风险;二是从生理角度讲,女性是生育行为的承担者,通过女性节育控制人口数量,效率更高。
而节育环之所以在众多节育手段中被中国选中,也是出于“效率”。避孕效率高,成本低廉且长效可逆。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开文件显示,节育环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避孕有效率超99%,与男性结扎并列榜首,比短效避孕药高3%-10%,比避孕套高15%。
最重要的,避孕药和避孕套更依赖个体选择,上环则可管可控,可转化为指标。而在这背后,是一代育龄女性的付出。
南京邮电大学人口学者孙晓明曾向媒体介绍,据他们团队预测,未来10年,有约2600万妇女绝经后需要取环。长期以来,基层计生服务注重妇女生育后的上环率,却忽视了为绝经后妇女及时安全取环。
邵桂敏对此深有感触,她周围许多同龄人还没取环,觉得环放在身体里大半辈子了,不取也没事,没人告诉过她们可能存在的危险。而孟燕也从没接到计生服务站和妇女主任的提醒,她意识到得取是因为村里女人相传,说环长在肉里容易“得癌”。
记者向安徽省肥东市妇幼保健院咨询取环手术的价格,医生介绍,目前,在乡县级计生服务站和妇幼保健院取环,50岁以上女性是不收取费用的,生育期女性则需要出示所在社区或户口所在地的证明,先自费后报销。如果B超检查发现环嵌顿较严重,需要无痛或宫腔镜手术的,得自费去更高级别医院,花销在千元以上。
如今,依然有许多年轻女性选择上环。节育环本身没有错,它确实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逆长期的避孕方法。现代医学认为,依据个体差异选择性上环,使用适合的型号、材质,定期复检,节育环于女性身体无害。重要的是知情和自愿,并且及时把它从身体内取出来。
有一种声音认为,节育环将女性从非自愿生育中解放出来,有自由投入工作,避孕手段和计划生育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女性个人角色的转变,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尽管这是有代价的。那千万个被遗忘在妈妈们体内尚未取出的金属环,正是代价的一部分。
(文中李燃、孟娟、邵桂敏为化名)
编辑 | 董可馨
排版 |RONG
别的剧院要钱,这种剧院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