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高地,高地背后的洼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但就在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涌现出了一位孤胆英雄——胡修道。
胡修道
胡修道, 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幼年丧父,才几岁的他只得给地主放牛。15岁被抓去做了苦工,目睹过美国人毁掉大片的农田,当侵略者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十九岁的胡修道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6月,他成为了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的一名小战士。
刚到朝鲜时,胡修道所在的部队在朝鲜的后方开山辟路,每天开饭,指导员都会叫文化教员给战士读报。报上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就是前线的英雄故事,胡修道时常听入了迷,一回,一个名叫刘兴文的苗族英雄来做报告,胡修道早早便坐到山坡上的大松林里等着。他猜想刘兴文一定是个膀大腰圆,天神一样的人物。谁知道来了一看,刘兴文跟自己年岁差不多,一脸的孩子气。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朴达峰上接连打垮了敌人11次冲击。胡修道震撼之余,在心里暗暗确立了自己的理想——要做有荣誉,有光彩的中国人,像许多战斗英雄那样。
参与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摆脱战场上和谈判中的被动处境,于10月14日,集中兵力、火力,向志愿军部队发动了自1951年秋季以来规模最大的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这就是侵朝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所谓的“摊牌计划”。
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其中美军攻势最猛烈、火力最集中的就是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
为争夺这两个高地,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反复争夺,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对上甘岭阵地的争夺不断升级。激烈的炮火使得整个上甘岭都被硝烟所笼罩,相隔百米就无法看到信号枪的光亮,双方只好都使用迫击炮发射信号炮弹来进行联络。战斗越来越惨烈,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阵地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高地……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了决定性的反击阶段,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和李承晚,发动了上甘岭战役中最猛烈的进攻,攻击的重点就是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胡修道所在的5连2班在班长李锋的带领下,与新战士滕土生3人,奉命坚守597.9高地的3号阵地。
少年英雄,初上战场
这是胡修道第一次真枪实弹与敌人拼杀。一阵阵震天动地的排炮过后,敌人开始往上爬,越爬离阵地越近。胡修道看不清来了多少敌人,只顾紧紧抓住爆破筒。听见班长大叫一声“开炮”之后,胡修道才使尽全身力气将爆破筒甩出去,接着不顾一切地甩爆破筒,投手雷,掷手榴弹。当他又要往外甩时,手被班长李锋抓住,胡修道这才知道爬上来的敌人早已被打退。
“直到班长抓住我的手腕,我才知道敌人早已被打退了。”胡修道风趣地说,“多年来,我一直十分懊悔自己当时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弹药。”——在当时,志愿军的供给艰难,弹药常常比生命还宝贵。
不久,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这次,胡修道和班长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迫使敌人往中间挤,再往前面猛打一阵,让前面的敌人爬不起来,后面的往前拥,等敌人挤到一起时,突然向敌群投手榴弹。这种被称为“包饺子”的方法果然奏效,直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四散逃命。
在老班长的带领下,打退了敌人两次冲锋后,胡修道和滕土生都由初上阵的新兵变成“老兵”。当南朝鲜两个排的兵力又冲了上来,这次,胡修道壮了胆,待敌人靠得很近时,才由滕土生供应弹药,他和班长一个打头,一个拦尾,打得敌人往下滚,抱着脑袋四处乱窜。在班长李锋的指挥下,连续3个小时的激战,打退了敌人向3号阵地10余次的进攻。
这时,9号、10号阵地的战斗也越来越激烈。李锋接到指令前往9号阵地援助,班长一走,3号阵地只剩下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人了。他们抓紧战斗间隙准备弹药,一排排揭开盖的手榴弹摆在身旁,准备随时砸到敌人头上。阵地上的烟雾刚刚散开,敌人的重炮就开始轰炸了,爆炸的气浪扑面,泥土和石块打在身上,可是他们无暇理会,就等着要向他们发起冲击的敌人。手榴弹和自动枪轮番上阵,胡修道和滕土生又连续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
此时,传来了连指挥所的紧急命令:“10号阵地没人了,敌人攻得正急!”胡修道向旁边阵地观察,10号阵地前面黑压压地爬过来一大片敌人,阵地危在旦夕,如果10号阵地丢了,那597.9高地就要保不住了。他冒着敌人的机枪火力封锁,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个弹坑,再从另一个弹坑往前爬,“连滚带爬”地向上猛冲,此时,排长郭三旦从9号阵地过去支援他们,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边爆炸,排长牺牲了。而战友滕土生因负重伤被送下火线。
阵地上只留下了胡修道一个人。
单兵作战 创歼敌记录
此时,敌人的坦克一个劲地往上爬,几百门火炮一齐发射,飞机也在狂轰滥炸。随后,成群结队的敌军不断地往上涌。胡修道依靠所剩的弹药,孤身坚持战斗,胡修道在3号、10号高地来回不断地打击敌人,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炸,竟然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
黄昏时,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挤压过来,周围阵地同时响起了撼天震地的杀声。千钧一发的时刻,志愿军的大部队赶到了,敌军被彻底打垮,战斗胜利结束了。
胡修道最后一个人坚守阵地,打退敌人41次冲锋,创造了单兵作战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不能不说这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为了表彰胡修道的英雄事迹,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胡修道回国后,长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担任军事指挥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他曾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退休后,他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为官兵作传统教育报告,还担任多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或校外辅导员,被聘为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2年3月胡修道病逝于南京。“上甘岭上建奇功,英名垂青史;一生奉献忠于党,风范成千古。”这是胡修道同志的挽联,也是老英雄一生的写照。
参考资料:张校瑛,抗美援朝11杰[M].人民出版社,2017
点击活动专题页面了解详情:
“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网上征集展示活动环球网专题页面:
http://opinion.huanqiu.com/special/Vcliparchives/index.html
“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网上征集展示活动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