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

本文转自公众号 飞碟说

ID:feidieshuo9527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对另一个人产生深重影响。

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已经不需要以文字和语音为载体,你所要表达的情绪只用几个简单的“指令”就足以完成交互。
比如说,在线上消费这个情景中,你动动手指给个 “好评” “差评” ,就已经完成了一次交流。
没有太多情绪、一切尽在不言中,但对另一个人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以及后续会引发的“风暴”,严重程度会超乎想象。 “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_第1张图片 给你点赞!/ 图源 图虫创意
就像来自上海交大的邱同学也没有想到,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差评,会让她这几天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得安宁。
原本只是想要买花束作为教师节礼物的她,因花束 质量问题 和花店老板娘有了纠纷。然而沟通未果,邱同学表示要给此次消费打一个差评,老板娘却上来就打落了邱同学的手机,后者的雨伞也在争执中被毁坏。 “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_第2张图片 “花店老板娘打大学生” 这段视频在上传网络之后,反响热烈,也让原本已经和解、告一段落的此事风波再起。
一方说“有肢体冲突,但并未打人,你为什么言而无信将视频上传,引发‘网络暴力’?”;另一方则说“我维护权益,你从不正当途径得到我个人信息,对我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你看,仅仅是一个“差评”,便引发了一场“罗生门”。
同样,作为消费者的你我一定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比如叫了顺风车,结果对方故意绕路;点了外卖,苦等“两小时”才等来不再热乎的美味,甚至可能已经有所倾洒;淘了件衣服,却以次充好、货不符实;去实体店购买服务,结果员工态度恶劣,让人感觉自己花钱买罪受……
纷争一起,如果和对方正面沟通寻求和解未果,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我们可以找到有关部门或平台,对其进行投诉,让法规来对他们做惩罚。 “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_第3张图片 然而,走这个途径 过程漫长 也不一定多见效 。于是现在,省时省力的评价机制成了最有效的维权手段。很多消费者现在就是吃了亏我也不跟你多逼逼,直接差评就完事儿了——“你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当事人会因差评被罚款,就像对于外卖小哥们而言,一个差评可能就意味着一天白干。然后平台会根据此差评,对他们的信誉值重新评估,而这也会影响到后续他们得到的派单数
对店铺而言,这会影响到店铺的排位顺序以及曝光率,平台对其推广就会变少,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据商家们反映,如果一天收到1-2条差评,那么一天的订单数将会直接减少 10%-20% “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_第4张图片 图源 图虫创意

眼看没饭吃,提供服务方会找到消费者,通常第一招是 以利诱之: 如果你愿意删去差评,我愿意给你一些赔偿。差评已经让他们此前的气焰全无,只剩下求和的笑脸。
如果消费者不答应,则再来第二招: 动之以情
这个时候对方就开始跟你掏心窝子了,生活多么多么不容易,我有多么多么惨,对你来说只是一念之间的闪动,对他来说,就是生计受到影响。
很多消费者往往到了这一步就会退让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嘛,将心比心。算了算了。
如果还是没法子妥善解决,那么卖方可能就会 剑走偏锋 ,开始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信息轰炸、电话骚扰(个人信息泄露也是这个话题中暴露出的大问题),甚至对你做出人身威胁。
有些穷凶极恶的,可能直接就跳过了前两步,上来就要来势汹汹地逼你就范。 “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_第5张图片 很多平台也做出了保护消费者的举措 在这种情景下,消费者就一下子成为了弱势一方。不仅你原本正当的消费者权益没办法得到维护,就连给出真实评价,都成了一件身不由己的事情,对方不仅对你威逼利诱,还以退为进,表现出弱势抢占了道德高地。 于是, “不给差评”成了一种“被道德绑架”的结果。
我们知道服务人员的不容易,比如外卖小哥就真的就是在用生命送餐,2017年上半年,每过2天半,就会有1位外卖员伤亡;我们也知道现在创业不易,每1天都有近万家网店、餐饮店在倒闭,可能差评就是让他们堤坝崩溃的蚁穴。
这些背后辛酸让“不给差评”这一举动变得情有可原,但不能够当成判断客观对错的依据。
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或食用某食品后发布消费体验,包括发布差的消费体验,可以为其他消费者进行消费提供借鉴, 有利于其他消费者购买或消费到真正质量优良、物有所值的商品或食品 ——这不就是评价机制最初引入的初衷吗?
消费者表达直观感受,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为什么要因为同情、害怕抑或只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选择“不给差评”呢?难道自己的权益没得到保障,就应该要忍气吞声、催眠自己 “吃亏是福” 吗? “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_第6张图片 如今多少好评是违心给出的? 当然,不仅仅只有差评才会引发麻烦,“好评”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购了物、吃了饭、买了服务,后续给好评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多此一举的事——除非是好到优秀
但是卖方依然会按捺不住,主动找上门来,用的无非也是 “利诱、骚扰、求同情” 那三板斧。
“夺命连环Call” 是在磨你的耐心;类似“没有好评完不成业绩我就要丢工作”的软话是要勾起你的恻隐;而蝇头小利的勾引则是要让你动摇原则。脾气好的可能就乖乖就范了,遇到不配合的只会分分钟引发逆反。 “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_第7张图片 返现求好评的便签卡,大家应该收到过不少(图源网络,侵删)
你好像一下子失去了自主做判断的自由,甚至你想要放弃评价,都是不被允许的。 哪怕你不评价,过段时间也是默认好评的( 这也很奇怪不是吗?不评价很多时候就是感觉中规中矩啊,那么为什么不是默认中评呢? ),但卖方还是要“强迫”你能奉献一段“真情实感”的好评。 其实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原本都是商家用来改进自家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准的参照,是他们找到与消费者之间契合点的好机会。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才是正确的态度。 而现在作为消费者,想要发出真实的声音也太不容易了,在动辄“刷评论”的当下,你说一句真话,反而变得相当刺耳。
就像是皇帝的新衣总有被无忌童言揭穿的时候,好或不好,优或是劣,对或是错,他们最终还是都会得到最客观真实的评判。
泡沫吹得再大,也会有破灭的那一刻。
而只要发声之前没有被太多主观情绪左右,所言即代表了自己最真实的看法,那么这所谓的“差评”,似乎也不会是“恶语伤人六月寒”,或许更是一种“忠言逆耳利于行”吧。
参考资料: 1.《外卖骑士,困在系统里》.人物 2.《对待“差评”,你准备好了吗?》.中华工商时报
- End -

微信更改推送规则,点击【在看】【星标】 在每一篇推送里,与新周刊及时相遇 推荐 阅 读 点 击图片即 可 阅 读 全 文

外国人养生起来,你爸妈都认输

无处安放的Kindle: 泡面以上,阅读以下
别的剧院要钱,这种剧院要命

无法让人上瘾,COSTA的咖啡都白卖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差评”or“好评”?我们都给得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