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阿里巴巴2020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花名:行癫)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一块名片夹大小的“电脑”,右手指着它说,“这将是未来的工作方式”。
它被叫做“C-Key”,通过指纹开机登录后,只需连接一块屏幕,就可以进入专属云电脑桌面,访问各种应用和文件,还能实现设计建模、动画渲染、软件研发等对计算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场景。这是第一台长在云上的“超级电脑”——“无影”。
▲阿里云发布第一台云超级电脑:无影
随后,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以及“超级计算机”飞天云平台加装数字原生操作系统,两款“黑科技”也对外亮相,科幻电影的情节正在逐渐走向现实。张建锋宣布,“阿里云进入了2.0时代”。
“新技术不仅是‘免疫力’,更是‘生产力’”,云栖大会的开幕式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总结道,“阿里巴巴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准备了20年”。
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的第21年,阿里21岁了,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
这场云栖大会发布的新品,涵盖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量子计算、芯片、AIoT、组织协同、新零售、新金融、数字政府等新兴领域,也是首次从线下搬到线上举办,在这背后,是一代代阿里人从提出想法到着手尝试,从亲手创造到收获丰硕成果的印证。
眼下高校秋招季如火如荼,阿里又将迎来一批新鲜血液的加入。其实在一众秋招动作中,阿里显得有些“清流”,没有玩梗,也没有用花里胡哨的打法图个热闹,而是在各种“同学,你好”的声音里,发出了对“同学”的真诚期待,希望吸引更多心怀火种的年轻人,到阿里来一起共事,变得“了不起”。
阿里其实一直是年轻人的阿里
尊重年轻和面向未来的气质从始至终都流淌在阿里的血脉里,阿里巴巴属于年轻人,这一点深深地埋藏于阿里的基因之中。如果我们从整条时间线的跨度来看,21年的阿里巴巴始终在不停自我迭代,每一次更新版本,一批带着“阿里味儿”的年轻人会浮出水面成为阿里的中坚力量。
从1999年成立至今,阿里已经至少经历过2轮“大迭代”:
第一轮是2009年,阿里巴巴创立十周年的节点上,创始团队的18罗汉集体辞去创始人职位,阿里进入“合伙人时代”,为新一代人预留发展空间。根据对外宣布合伙人制度的公开信里可知,想要成为阿里合伙人至少需要满足三点,其中两点要求是“在阿里供职超过五年”,以及“高度认同公司文化”。这意味着阿里生态内的优秀年轻人将大有可为。
第二轮是2018年,阿里巴巴19周年之日,马云宣布将在一年之后辞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接棒人是张勇——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2015年接任阿里集团CEO。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要做102年(三个世纪),但没有人能够做102年CEO,“我们需要一个传承体系,要良将如潮,要有一个模式来传承公司业务,并且为此做准备。”
早在十多年前,一些杭州高校的学生就已经感受到了阿里对人才的渴望,天猫国潮的负责人施兰婷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她在大学学电子商务专业,“阿里对我们的影响挺大的,班上好多同学都在做淘宝网店,阿里还专门派淘宝小二来教我们,到了毕业季,除了考公务员,大部分同学都在创业的状态。”
施兰婷选择进了阿里实习。2010年,移动互联网在国内兴起,在线购物网站和商城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大三学生施兰婷进入阿里第一天的任务是做一张图片,用作商家培训课程的流程引导,下班的时候,看到图片被挂在了网站页面的焦点位置,“我回学校之后展示给同学看,同学说羡慕死我了,我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在大学上课时,就遇到过阿里人力来宣讲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开始实习之后,施兰婷才真正感受到这种氛围,“阿里会给年轻人非常多的机会,很宽的包容度”。在阿里,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充分的信任感”,以及“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毕业后,她水到渠成地正式成为了阿里的一份子,开启了在阿里长达十年的职业生涯。这种信任和成就感“驱动着我不停地翻过一座又一座山”:20岁到30岁,她在阿里完成了学生到职场的转变,也从普通实习生成长为天猫国潮的发起人和负责人锦雀(花名)。
同样是2010年,在深圳上班的罗军(花名,北岩)每天在公交站台等车时,都注意到了橙红色的广告牌。那时候,天猫还叫淘宝商城,北岩也同样年轻,刚从学校毕业一年,“那个广告做得很炫、很有意思,而我当时的公司很难会这么去介绍自己和业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这给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吧。”
他当时供职于国内TOP的ERP公司,主要做to b的客户,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让他时不时想起从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作为程序员,你写的代码要能够服务上亿的客户”。北岩说,那时他身边一些优秀的朋友已经陆陆续续去了阿里,加上对技术趋势的判断,“我觉得我也一定要进阿里,这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会很有帮助”,这位心中有火的年轻人做出选择,从深圳搬到了杭州。
那些有“阿里味儿”的年轻人
另一群同样心中带着火种的年轻人,也选择在阿里巴巴开启自己最初的职业生涯。
2011年,阿里星计划启动,这个项目作为阿里校招的一部分,旨在吸引最年轻顶级的技术人才加入。
刘煜堃(花名:一吨)从清华硕士毕业后,经过重重考验,成为阿里星的一员。
一吨已经不太记得清是在第三轮、还是第四轮面试时,碰到了自己的曾经仰望过的“业内大佬——猪猪侠“。“我刚开始接触学习系统信息安全时,就知道大名鼎鼎的猪猪侠ID了,一直都在仰望他们,觉得他们很厉害,很厉害。”
学生阶段,一吨已经打了很多信息安全比赛,是CTF 战队蓝莲花和Tea Deliverers 的队员,ROIS 队长,在重量级比赛中获奖无数。但相比阿里云需要的防御能力,他侧重训练的领域是攻击和挖掘漏洞。
“做漏洞的研究,你一个人在家里自己也能搞,但是在阿里云上,有大量的数据,每天有大量的漏洞,这里才是最好的战场,到这里你才能锻炼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临近毕业,一吨还拿了另外两家著名互联网公司的offer,但最终还是被这句话打动,加入了阿里云。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段交流让他意识到,比起攻破系统,解决云上的信息安全问题,更加有价值感。现在,他与曾经仰望的对象“猪猪侠”、“cnbird”等成了同事,在园区碰到了打打招呼、开开玩笑,交流最近新出的安全技术和可能的攻击方式。
与其他公司讳莫如深、黑盒子一般的组织架构不同,阿里的组织架构极为透明和开放,一吨也因此得到大量跨部门交流学习的机会。产品经理、解决方案架构师、一线销售的同学……“阿里的同学都很靠谱,而且在自己的领域非常资深”,一吨成长飞速。
很快,展示的机会来了。有一位客户需要使用可信虚拟机来保护整个虚拟化计算的基础设施,正好是一吨的工作范畴,当然机会也伴随着挑战。“现在业界只有谷歌正式发布了可信虚拟机,我们应该是第二家”,一吨用了三四个月快速做出了初版产品,给到内部测试。阿里云对稳定性的高要求,一度让他压力很大,最终交付的时候“如释重负”。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共云上做产品,然后直接给到客户体验使用,阿里云的广大客户群体让他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他把阿里云平台的安全设施比喻成底座,他在底座上提供安全能力,“在阿里把产品实现出来,被更多的客户使用,这是很开心的事。” 三年过去了,回过头再看,一吨觉得“当时的选择是对的,让我重新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阿里”。
一吨在阿里的快速成长并不是孤例,每年校招季,都有一批带着火种的优秀年轻人进入阿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官童文红曾经在湖畔大学分享过阿里“良将如潮”背后的秘密:隔代带兵、贴身亲带、以战养兵。对于人才的培养,阿里一直非常重视。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也曾进行过主题为“创新是人类的自信”的演讲,其中提到最多的三个词是创新、接近和年轻人,反复强调当前世界最需要的是对年轻人的关注,年轻人的未来才是世界的未来,“而好的架构是包容创新技术的重要前提”。
和阿里星的年轻科学家一吨一样,北岩也收获了成长。当年,怀着“写出能够服务上亿客户的代码”志向而选择阿里的他,现在觉得在这里技术并不仅仅只是工具,也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阿里能给他带来“职业体系个体化的锻炼和沉淀”,同时感觉到做的事确实创造了“对行业和对社会的价值”。
2014年,北岩所在的菜鸟团队率先推出电子面单系统,推动中国快递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如今,中国每天有1.9亿个包裹被处理,菜鸟电子面单日均调用超1.2亿个,直接为快递业降低成本近200亿元,带动快递效率从4天以上提速到2.5天,2019年4月项目获得了中国邮政行业最高技术奖项——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从乡村到城市,从中国到全球,菜鸟物流用智慧的方式链接世界,打通物流骨干网和毛细血管,实现“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
每一个在淘宝和天猫上面购买的商品,最后收到的包裹上,都会有一个打印出来规范的面单,这就是就是北岩所在团队负责的订单系统计算出来的结果,写的代码产生的客户价值,已经深入到电商物流的每个关键节点里,成为了物流行业最重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在阿里有无限可能”,北岩有些感慨,“过去我就是个纯粹的程序员,经过在阿里各种业务场景、技术挑战的磨练,我可以基于对技术的理解,拓展到从业务的理解到产品的设计到最终系统的架构,来更好地支持商业的发展,今天的我已经完全超出了过去对自己的简单定义。”
科研成果与商业的结合,在阿里得到了完美实现,这是一场双赢的行动。
今天的阿里,依然保持高速发展,平台愈加广阔。什么样的人能在阿里得到成长?北岩总结了两点,先要有梦想和长远规划,在遇到困难时,会有尝试用各种办法解决它的力量;其次要有拼搏精神,在阿里,每天做的事都不简单,0~1的通用技术能力已经基本成型,更大的创新和挖掘突破,需要更努力。
他们为什么来阿里?
毕业就进入阿里,历经10年的锦雀,太知道在阿里的“努力”意味着得多努力。
她会意识到自己一年都没哭过,业务的繁忙,让情绪来临时不能马上“泄洪”,日积月累,情绪到达临界点时,她才开始寻找出口,但仍然不失理智,下班后,她在家点开感人的影视作品看,流完眼泪,第二天又正常去上班了,“我是天蝎座,比较现实”。
刚到阿里时,锦雀负责司法拍卖的商务合作,“吭哧吭哧自己搭平台,然后养用户,跑遍了全国各大法院,希望能用我们的线上拍卖系统”,现在,大约有二三十个省市的法院在淘宝开通了网拍的平台,回想起这个过程,锦雀忍不住笑了出来,“当时我才22岁,假装自己很成熟的样子去做平台的功能角色,在别的企业,是难以想象的,但是阿里让年轻人有机会独立承担一个大板块”。
外界总觉得大公司的条条框框非常多,健全的流程和规章制度之下,对业务发展甚至构成了壁垒,但锦雀从自己的经历感觉到,阿里对内部的创新型创业项目宽容度足够高,野蛮生长的空间也很大。
像最初做的线上司法拍卖系统,也是源于同事跟法院系统朋友的闲聊,朋友吐槽总有人跑到拍卖现场扰乱,或者被骗走高额佣金,锦雀和同事听后思考用网络来解决线下面对面产生的问题。他们从浙江开始做起,然后把经验推广到别的省,规模化效应起来后,对淘宝可能开启新的增量市场,并且给予原来线下的混乱拍卖现象有一定帮助,公司开始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还给了淘宝网首页位置做流量入口,“类似在上海徐家汇挂了广告牌”。
后来,锦雀和所在的团队又发起了天猫国潮“新国货”项目,从零开始了第二次内部创业。17年下半年,锦雀原本意在聚焦“老字号”,但平台洞悉到了“国潮”的趋势,她和团队迅速转换方向过来,避免了时间过久的试错。
采访中,锦雀几次提到“自下而上”、“向上管理”,在她的理解中,“草根起义”是阿里的特性之一,以创业的心态起头做一个项目,做出点苗头的时候,公司就会给到相应的资源扶持,“这要归功于阿里组织文化的包容”。
平台的力量还体现在创业项目初期的各个方面。非遗、手艺人、原产地商家、手办、汉服爱好者……当大平台遇上相对小众的爱好群体,往往能成为他们的“梦想加速器”,锦雀谈合作时,总会聊起阿里足够丰富的业态,小小的想法和心愿,在阿里的平台上能通过商业的力量被放大,从而得到流量和商业变现能力的加持,让梦想实现得更快。从内部到外部,阿里都认真践行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和阿里巴巴一起成长的年轻人
去年双十一,团队合影环节,高管们和同学们都穿了国潮的服装,小白兔子包包、老干妈的卫衣、六神鸡尾酒统统上阵,合影结束后,这些搞怪的衣服并没有被丢进仓库,而是挂在办公室的货架上,“大家都愿意把这些东西穿到自己身上”,办公室像个活动的样衣陈列室。
工作之余,阿里的同学们依然保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吨延续着爱打游戏的习惯,工作累了,叫上朋友们一起“开黑”;北岩每周都去1-2次健身房,坚持了五年,还参加了跨部门的足球队;锦雀考下了潜水证,刚刚学会在海底吐圈圈,假期里,冬天去滑雪,夏季去海边冲浪和潜水,“无论是谁,都难免会有焦虑的情绪,我会类似这样去放松”。
锦雀扎着利落的马尾,下班后跨上本田摩托车,拉风地开在园区的道路上,像她一样骑机车上下班的阿里员工大约有700人,有人甚至穿着彭于晏电影里的骑行服。
这些景象有点像所大学,永远开放,包容,保持活力。对于一家志在做102年的企业来说,21岁是正青春的年纪,和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们差不多同龄。但在阿里人才观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非凡人平常心做非凡事”。每个年轻人选择这里,都心怀着火种,都有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