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如何从书店到精神地标?

揭秘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如何从书店到精神地标?_第1张图片


在万圣书园与刘苏里谈论书籍,作者得以再次确认书的精神、书的力量。刘苏里很清楚,握于掌中微小的一卷书册,实则蕴藏着惊人的力量。作为当下最好的学术书店,万圣书园是怎样经营的?


书籍,是用文字和思想一决高下。书籍是不同的观点展开论述的结果。它承载着知识与理论,提供理性、智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书籍也激发对方的智慧,而非暴力否定、歼灭异己。

在万圣书园结识刘苏里并与他对话时,我不由得想起汉娜·阿伦特(商务君注:20世纪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众所周知,阿伦特从哲学和思想角度审视20世纪人类面对的现实政治状况以及人的伪善与罪恶,她是智识层面的自由人。


本文经微信公号“出版商务周报”(ID:cptoday)授权转载




文丨 金彦镐 排版、编辑丨 Zed



人类创造的伟大文明史、文化史、思想史、精神史可说是书籍史本身。在万圣书园与刘苏里谈论书籍,我得以再次确认书的精神、书的力量。刘苏里很清楚,握于掌中微小的一卷书册,实则蕴藏着惊人的力量。


位于北京成府路上的万圣书园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只有咫尺之遥。万圣书园的上架图书及其销量,往往被视为中国当代学术思想的风向标。光顾万圣的顾客不仅有知识分子和广泛的精英阶层,还吸引了来自各地独立书店的从业者。


刘苏里1960年出生在东北的乌苏里江畔,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6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专攻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刘苏里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评人之一,被称为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他与学人、思想者开展对话,撰写评论、编辑访谈录。他多年担任中国各类图书评选的评委。在互联网上,许多网民转发和引用他的评论文章。


刘苏里和夫人的私人藏书超过五万册,多得家里放不下,只好在乡间租用民宅存放。万圣书园的仓库也存放他们的藏书。他读中国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法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等书籍,也读宇宙大爆炸、人类起源、科学文化类书籍,以及关于书、书店的书,他尤其喜爱读各种传记。


“粗算精读过的书,有三千本了吧。上大学时我们都穷,没有钱,有时用食堂的饭票买书,真就把书当饭吃。四十多年来,对我来说阅读比吃饭也许还要重要,还要开心。”


如今阅读成了他的职业。中国每年有四十五万种图书面世,他和他的采购员必须从中甄选有价值的书籍放到万圣书园。


“人们说阅读是享受,我很少读闲书,从来都是带着问题阅读,因为有一脑门子‘官司’,阅读成了‘我的斗争’。”


揭秘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如何从书店到精神地标?_第2张图片

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至今仍在选书第一线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Q:您会不会是全球读书最多的书店老板?


A:“不敢这么说。我知道国内外都有阅读量很大的书店人。倒是过手的书多了,对待书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慎重。”


Q:如今您是否握有对大众阅读产生影响的某种“权力”?


A:“权力谈不上。但我要求自己慎重行使‘影响力’。”


Q:有道是“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天下书籍各具面孔和个性,许多好书没能等到好的解读者就湮灭烟尘中了。


A:“所以我决不贸然评断一本书。选书评书时我有自己的标准:首先,一本书最好能对当下人们关切的问题提供价值;其次,对某一议题或领域有很好的总结,或者有重要突破;第三,能涵养个体的精神,让个体生命变得丰沛;第四,文章(译文)一定要美。”


Q:很多媒体想约您采访或写书评吧?


A:“曾经是这样。最近一两年事儿多,接受的邀请就少了。通过媒体平台谈书很重要,至少可以推动阅读。大部分国内外的采访我都婉拒了,因为万圣的书籍已经替我回答了问题,书店成了我的‘代言人’。”




Q:书籍有其文化和精神属性,但如今出书太容易,书籍被量产,商业主义大行其道。如《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一本书的写作、出版和阅读以全球规模展开。


A:“是。策划一本书时往往最重要的考量不再是内容本身,而是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畅销。但也有很多‘例外’,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好书呈现出来。


Q:中国的情形如何?


A:“中国是人口大国,图书需求量庞大。出版业存在市场化因素,各出版机构不惜重金打造招牌图书,以取得社会和读书人的认可。有些高品质的优秀出版项目,读者数量极小的专业类书籍也有面世的机会,其中既有政府支持,也有社会机构和有实力的民企、私人提供赞助。以成熟社会的观点看中国,尚存在着不少问题,假以时日,中国也必将走向成熟社会。”


Q:中国除了庞大数量的普通读者,精英层人数也相当可观吧?关注社会问题、具有智识的学者与读者的存在是推动中国出版的力量。


A:“如何引导社会朝健康方向发展,精英阶层的存在和他们的智识、理性、品性显得十分重要。万圣书园的读者定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大众,而是这部分‘小众’。”


“在写书评或者为万圣进书时,我不只看书中内容,更看重作者和书品。书有书品,它相当于人的心性、知性、勇气、良知、责任感等等。当今书籍日益工具化,人们讲求实用,正因如此一本书的立意越发重要。在信仰欠缺的社会,书品尤为难得。”


“信仰可涵养品性。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起到桥梁的作用。人类是有宗教倾向的动物,有信仰总比没信仰好,品性的力量显得更加重要。”

Q:许多人向往书斋、书店和图书馆里的无数书籍荡气回肠的合唱。哲人塞内卡曾说:拥有自己的书斋和庭园的生活是何等幸福!能讲讲您为何创办万圣书园吗?


A:“当初跟合作伙伴决定办书店,有两个理由。一是解决生计;其次,我们这代人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以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开书店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啦,开个书店,看书不花钱,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是什么?



Q:万圣书园甫一开张就备受关注,原因是什么?


A:“应归因于我们的关切和目标十分明确吧?我们只卖学术、思想类图书。我们锁定人数不多但确凿存在的受众—这些‘小众’是我们的核心读者。


“我们还定下一个原则:‘抵达’,就是尽力从出版社直接采购图书。我本人到过全国各地的许多出版社的库房,为了进书,还去过西藏。上架图书都是我们亲自甄选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独具特色,这是万圣最重要的特征。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一直争取第一时间上架新书。”


Q:国外的独立书店无一例外地重视图书甄选,因为一家书店如果能汇集有深远意义的好书,那么它已经是不逊于文化机构的卓越的公共空间了。只要世界上依然有这样一批书店生龙活虎地存在,我们人类就有希望。


A:“成长历程决定了我们这代人有强烈的使命感。从七八十年代起,我们思索中国问题的症结和病灶所在,探寻中国应当追求的价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出在中国与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交流模式上,所以很想通过书店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Q:万圣书园是中国人文学术的精神地标,不是一间普通的书店。


A:“万圣首先是一家普通书店,首先是个生意。那些评价代表人们对万圣的期许,我们都牢记在心里了。万圣要生存下去,而且要维持高水准的生存。”


Q:万圣的经营是否遇到过困难?


A:“如何设定商业目标和理想坐标的关系,是个大问题。唱高调于事无补。书店立不住脚,怎么谈理想?书店要有理想有灵魂,它指导着经营的方向。甄选好书,精细分类,用心陈列,读者被打动被吸引,才会多买一本书。卖书是商业活动,同时是文化行为,我们力图通过商业语言表达文化。万圣最初是同气相求的小伙伴们的‘去处’。不过‘去处’这个表述,太过模糊和诗意,等到‘公共空间’这个目标逐渐清晰时,万圣才真正实现了蜕变。”


Q:“独立书店”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相比之下,许多大型连锁书店变得像杂货店了,韩国国内的情形也是如此。


A:“独立书店概念引进到中国,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认为专业性是独立书店的核心要素。独立书店若想成功必须具备一般书店没有的专业性。2004年,我做过一次演讲,叫做《独立书店,因其独立所以能活》,谈了万圣对独立书店的理解。2013年,在一个国际论坛上,我比较详细地解释了万圣理解的独立书店的本质规定性,就是既要独立于权力、商业,又要独立于供应商和读者、作者,甚至要独立于我们自己。独立书店要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块自由的砖瓦。但我想再次强调的是,它首先还是个生意,要按照生意原则来办。


揭秘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如何从书店到精神地标?_第3张图片


Q:万圣书园的经营秘诀是什么?


A:“坊间流传一种说法:市面上买不到的书,到万圣你就能找到。我们为这‘神话’付出了高昂代价。这个口碑对万圣起的商业作用是肯定的。人们踏访万圣书园,原本是冲着那些没多少人问津的书来的,走出书店时人人手里提着一大袋子书。我们店里大约有八万种图书,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情形大概是,甚至一年也卖不出去一本。”


“当然啦,更根本的原因是,万圣常年着重体系的建设,首先把自己变成‘产品’的制造商,就是任何一个品种,在万圣只具有零部件的意义,我们要把它们编织成每一个大小‘产品’。这才是万圣最核心的竞争力。”


Q:您的个性和观点都很鲜明,您如何调和个人色彩和万圣书园的关系?


A:“在经营中,我很早就强调两点:一是淡化我个人的色彩,让它在我离开时,能照常经营下去;二是强化它的公共性,也就是说,万圣人是在为一批人守护着这家书店。举个例子,进书的时候,不拿我个人观点当评判标准,从公共空间需要的角度加以取舍。还有一点,万圣秉持开放姿态,对一切不同声音持兼容并蓄的立场。”


Q:万圣的读者和销售份额构成是?


A:“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来自北京读者,三分之一来自国内外地读者,剩下三分之一来自海外读者。海外读者分两部分,一是外国学生、学者和学术机构,比如大学;二是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和中国留学生。万圣早已不是地域性书店,有相当的全国性和国际性,比如非典(SARS)流行那年,京外和海外顾客锐减,我们恢复正常销售的时间,比一般书店长得多。临近高校的书店,寒暑假时销售额会减少,万圣却门庭若市。各种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集中在假期,外地读者和外国读者也会明显增加。”


Q:电子书风靡一时,近来人们似乎重新认识纸质书的价值。您如何看待纸质书的未来?


A:“我觉得人类对纸质书的偏爱几乎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互联网看似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其实惟有印到纸上的传统书籍样态,才契合了人类的审美诉求。阅读纸质书时,我们边读边划,在书上写下一时感想。不会有母亲让自己的小孩成天看电子书或者iPad吧。我想这是实体书店存在的理由之一。互联网提供的许多信息稍纵即逝,而纸质书却常读常新。”


Q:请问万圣有哪些自己的规矩?


A:“书店是各色爱书人达成默契共处共享的空间,是公共意义上的广场。所以我们立下一些规矩,比如:夏天谢绝身穿短裤趿拉拖鞋的男性读者入场,但女士可以穿无袖连衣裙和夹趾凉鞋入场。书店内不得使用手机通话,不可以自带水瓶进来,站着饮用。其实,有比这几条更重要的,那就是作为书店人要时时意识着‘读者视线’,体察‘读者感受’。我常对员工讲,要用读者眼光找出存在的问题。读者通常不会表达他们的不适和不便,我们最好能看出读者在找什么,要成为走心的书店人。”


揭秘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如何从书店到精神地标?_第4张图片


Q:您不在书店的话,万圣不会出问题吗?


A:“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万圣书园已经形成良性机制,即便我太太焕萍和我不在场,书店照样运转。员工受过专业训练、有较高的公共意识,在不同岗位各司其职。万圣的员工可以说是一流的。”


Q:能介绍您的书店经营理念吗?


A:“首先,要站在买书人的立场上经营,这样你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其次,要将理想坚持到底,否则,遇到重大困难,很难坚持下来;第三、创新和守成兼顾,让创新成为传统。万圣卖书的同时,参与文化和思想的传播。立足商业,关注社会,坚守价值,对焦点问题表达立场。我们力图做到这几点。”

独立书店都是店主亲力亲为经营的书店。万圣书园主人刘苏里自不用说,夫人张焕萍也是事无巨细操心。这位万圣老板娘2014年12月最后一天的日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独立书店图景:


“夫妻店好开也不好开,二十四小时在一起工作、生活的夫妻,凡不抓狂的,或是有暖男,或是有憨妻。我们两人的性格都强。刘苏里虽祖籍苏北,但在乌苏里江上提前躁动于母腹(因而得名苏里),长成于最东北虎林,一身的大男子气......我这个被逼出来的‘没头脑’,经历了多少隐忍,那就不提了。好在苏里是有反省力的人。比如当他发现他管不好钱时,就对钱再也不过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因为性格都太强而吵嘴,但是奇了,在工作上,在对待公共事务上,我俩很少分歧。我们有明确分工,他管采购和‘外宣’,其他的事我管,且互不干涉内政。刘苏里和我都认为,万圣的‘胜’和‘盛’都在书,我们只懂书,不能做别的。所以万圣走到了今天,书仍是如此丰盛。”


“在我的视界中还没有人能像刘苏里这样对书有如此不懈的热情,他愿意看看所有的书并追求对所有的书给予评论。即便是为了开店,每天要看大量的书并且二十几年如一日,也是很不容易。但是他好像没什么,他在看书时没想生意,只是看书,捧起书来就没了周边世界。苏里说过:他早就知道自己当不了学者,但他因爱阅读而永久地与书打交道......”


“苏里的功课(向出版社下单采购)做得多认真,万圣的福就会有多圆满。为了成全他的功课,我再当几年‘没头脑’吧。”

我本人从事出版逾四十载,时至今日依旧为书事忘情。人问:您从没想过做别的事情吗?我回答:不会做别的啊。早年被主流媒体解雇后,曾想过继续深造,最终还是创办出版社,从事书业至今。我感到庆幸:选择出版真是太对了。倘若选择别的职业,我很可能做不好。


我从不过问出版社的经营,这些都是我的妻子朴冠淳操心的事。我只管琢磨书,把书做好。读了刘苏里夫人日记不禁感慨:刘苏里嗜书如命、与书同行的人生路与我何其相似。


“笔尖胜过干戈”(The penismightier than the sword),这是读书人、写书人和出版人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笔尖”意味着书的力量、书的精神,是书店人刘苏里最大的关切和信念,当然也是我的。岂止是我们俩呢,它代表着信奉并拥护书的力量、书的精神的世上所有读者、作者、出版人。



THE END

公众号文章推荐新规下,为了不错过更多好文,请将「毒药」设为“星标”。 文末点击【在看】,一键三联(点赞、分享、留言)。 谢谢!


扫码关注更多好文

往期精彩

菊次郎的夏天,遇见最柔软的北野武

《夺冠》:生于勇敢,死于自由

从李丰田到张超,只选“好玩”的角色丨专访演员宁理

网络监视下,表达自我只是一场金钱游戏

《蓝色防线》:有一种呼吸,相隔万里仍频率如一



别忘了点「赞」和「在看」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揭秘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如何从书店到精神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