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体能测试与参赛资格挂钩,矫枉过正还是本末倒置?

马亮:体能测试与参赛资格挂钩,矫枉过正还是本末倒置?_第1张图片

2020年4月8日,山西运城,国家女子水球队进行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对体育赛事的管理应以结果为导向,而不应过于注重过程和程序。



目前全国多项体育比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正在陆续举行,期间多位优秀远动员因体能测试不达标被淘汰引发争议。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抓体能、补短板、争标兵”的目标,将“体能成绩和竞赛资格直接挂钩”,也就是说,运动员体能测试不过关,就不可以晋级决赛。但是,这样一道体能关却使游泳、短跑、体操等多个竞技项目预赛总成绩排名第一的运动员无缘决赛,其中不乏刚破世界纪录的优秀运动员。

以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为例,由于多数运动员体能测试不过关,最后只有5个运动员入围决赛。这其中就包括在资格赛排名垫底的选手,使决赛的竞技水平和可观赏性都大打折扣,也让人对由此遴选的奥运会候选运动员感到担忧。

国家体育总局加强运动员的体能,甚至不惜用体能换成绩,不能说是毫无根据。从多位教练和运动员的介绍来看,加强体能训练对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大有裨益。中国一些运动员的体能较差,却揠苗助长地冲刺竞技成绩,这种竭泽而渔和饮鸩止渴的危险做法的确应该纠正。当然,解决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都要“矫枉必须过正”,否则就很难取得实际效果。但是,不同竞技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是不同的,而像“体能大比武”这样“一刀切”未免欠考虑。

体育竞赛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科学事业,围绕体育赛事而衍生了医学、心理、经济、管理等大量专业细分门类,为运动员和教练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尽管竞技项目各不相同,但是每项比赛都有明确的胜负输赢标准,而运动员能否胜出则取决于许多因素。这意味着对体育赛事的管理应以结果为导向,而不应过于注重过程和程序。

体育比赛之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在给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胜负标准是确定的,而运动员可以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无论运动员采取何种训练方法,运用何种竞技策略,只要是游戏规则允许的,都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取得的竞技成绩也应该得到认可。但是,当引入了和竞赛自身目标不同的胜负标准后,体育运动也就可能变味,甚至会诱发劣币驱逐良币。

体育赛事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也同其注重发挥运动员的某个特长和优势有关。体育赛事是鼓励乃至纵容运动员“偏科”的,虽然有铁人三项等全能赛,但是体育赛事更加鼓励运动员在某个专门项目上取得超越他人的突出成绩。这意味着擅长短跑的可能长跑不行,游泳神速的可能耐力不够,推铅球超远的无法快速跑动,但是却不影响他们在具体竞技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反倒是体能较好、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运动员,却容易找不到特点,在体育竞赛中并不占优。

当然,从选拔后备力量的角度而言,确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是合理的。但是,这要建立在一个令人信服且经过考验的理论基础之上,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和本末倒置。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坚信的一套理论是体能达标才能谈竞技成绩,否则竞技成绩再优秀也不行。显然,从最近发生的体能不过关而竞技成绩较好的大量案例来看,这套理论的逻辑和证据基础可能是经不起推敲的,或者说对于很多竞技项目而言需要对症下药和精细化管理。如此多的运动员在体能测试上不过关,但是却可以赛出优异的成绩,这本身就说明了这套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图所示,如果从体能测试和竞技成绩两个维度来衡量和评价一个运动员的话,国家体育总局期望的理想选手是象限A,也即体能过高且竞技成绩优异。与此同时,无论是体能测试还是竞技比赛都可以将象限D的运动员淘汰出局。但是,如果这套游戏规则产生的结果是大量运动员处在象限B和象限C的话,那么由此遴选的运动员和因此被淘汰的运动员就都可能是值得反思的。

目前有大量运动员处于象限B,他们体能测试不过关,但是竞技成绩却优异,将其挡在门外显然有失公允。与此同时,让象限C的运动员获得参赛资格,等于改写了体育竞赛的普适规则,不利于推动体育竞赛健康发展,也可能让大量优秀运动员错失良机。

马亮:体能测试与参赛资格挂钩,矫枉过正还是本末倒置?_第2张图片

每类竞技项目和每个运动员的特点不同,如果都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可能并非是合适的。最近上映的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0年代的五连冠到2016年的奥运会冠军的辉煌历程,或许为当下体能测试和竞技成绩的二选一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答案。郎平重返中国女排并执掌国家队时,提出了许多国内闻所未闻而国际通行的改革做法,比如海选国家队队员、引入外国教练、允许队员追求自我等。这些做法一时间令一些国内专家难以接受,而由此选出的队员也令很多人大跌眼镜,但是她却最终一路坚持笑到了最后,带领新兵赢得了冠军。

对于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而言,我们要注重科学,按照体育专业规律制定游戏规则。在肯定体能的至关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单纯注重体能而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要避免“大水漫灌”的粗放式管理,为不同类别的竞技项目制定不同的体能标准,做好精细化和定制化的体育管理。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本末倒置和令人尴尬的比赛结果,并使更多优秀而多元的运动员脱颖而出,在世界大赛上为中国争光添彩,并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投身体育事业和加强体育锻炼。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亮:体能测试与参赛资格挂钩,矫枉过正还是本末倒置?)